APP下载

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及干预研究

2019-06-11聂新秀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2期
关键词:效能实验组决策

聂新秀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肩负着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缓解国家就业压力的重要职责。中职生作为国家旨在培养的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中等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他们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状况不仅直接决定了其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对家庭的幸福、学校的生存发展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都会产生间接影响。以某市一所中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进行了调查,抽取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相对较差的学生,对其进行干预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总体水平较低,年级差异表现不明显;焦虑水平总体偏高,焦虑程度存在年级差异;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干预方案有效,并且具有持续效果。

[关    键   词]  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干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142-02

中等職业学校是就业的预备教育,职业性是其突出特点,学生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中职生毕业后就业率虽高,但非对口就业情况普遍、流动率高、稳定性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就业质量,束缚了中职生个人发展的同时也阻碍了中职学校的发展。中职毕业生人员流动在数量上超出合理范围,在流动方向上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统计数字中的“高就业”只是一种临时性、短期性的就业,其实质意义大打折扣,严重降低了中职学校的声誉和办学吸引力。究其原因,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大多数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经常承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外加社会对中职学校的评价过低,导致学生本身认为上中职学校没有发展前途,造成学生从入校开始就有消极情绪和自卑心理,这些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自我效能感的建立,进而在校期间表现为无所适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当即将面临择业与就业时,往往出现决策困难,决策过程中的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凸显,严重阻碍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提高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可以让他们在面临就业时提高自信,减少焦虑,积极应对,对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成就学生的职业人生、推进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含义

1983年Betz和 Taylor正式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概念(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程度 ,它是自我效能在职业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在择业过程中,个体对自身选择能力、基本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自我知觉。以往的研究表明,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职生而言,他们关于未来提及最多的是职业领域的目标和担忧。职业决策的自我效能对个体如何做出成功的职业决策有重要意义。虽然个体实际具备的职业能力会制约他的职业生涯发展,但职业发展的自我局限更主要地产生于自我无能感(Self-inefficacy)。

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中职生的影响

(一)影响中职生的职业选择和求职行为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决定了中职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在行动过程中,积极的自我效能培养积极的承诺,并促进个体胜任能力的发展。Bandura指出职业自我效能感高者往往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信心,不会因为信心不足而妨碍他选择职业的范围,同时会有积极的求职行为,更容易成功地做出职业决策并成功就业。

(二)影响中职生的职业心理韧性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决定了中职生在实现职业理想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坚毅程度。按照Bandura的理论,自我效能会加强或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高的人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为自己确立较高的目标并坚持到底。一旦开始行动,自我效能高的人会付出较多的努力,坚持更长的时间,遇到挫折时他们又能很快恢复过来。

(三)影响中职生的职业态度

自我效能低的人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表现更多的是自卑、无力和消极感,不会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职业态度负向消极。

三、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从最初对测量工具的编制、修订,逐步发展到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差异性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并尝试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进行干预,以提高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干预措施主要有归因训练、技能训练、团体干预、认知重构和计算机辅助系统等。首先,尽管已有不少学者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进行了研究,但在该领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纵观国内外研究发现,学者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对象上,主要将视线关注到大学生、高职生和高中生等学生群体。其中,针对大学本科生的研究最多,而对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凤毛麟角。其次,很多学者只是选取了部分学习经验作为提高个体自我效能的主要途径,不够全面,效果也不是很好。

四、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调查

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吉林某中职院校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以班为单位,发放问卷。结果显示中职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体水平较低,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年级上差异表现不明显;焦虑水平总体偏高,焦虑程度存在年级差异,高年级学生焦虑现象较低年级学生明显。

五、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干预

(一)实施干预

干预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和延后测的实验设计。研究者从调查结果中筛选出囊括学校各专业、各年级低分组学生,使性别比例均衡,作为本研究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期2个月共8个单元的干预课程,干预课程每周2次,每次1.5小时,对照组接受学校常规的心理健康课程。效果评估采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个人总结报告。干预课程是在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CCT中的学习经验理论基础上进行设计并实施,共囊括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目标以及关于此项活动的理论依据介绍。

1.彼此相识单元。(1)活动主题:知你知我;(2)活动内容:中职生励志微电影《选择》,自我介绍(专业、兴趣、性格、特长或优点);(3)活动目标:能认识到职业成就包括多种可能,肯定中职生的社会价值,树立中职生能够成才的信念,成员间相互认识,增加信任;(4)理论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2.专业认知单元。(1)活动主题:对口职业;(2)活动内容:就读专业对应的职业群(纵向职业群和横向职业群),职业岗位需具备的职业资格证和职业素养;(3)活动目标:能意识到职业决策應从所学专业出发和职业决策要立足本人实际,拓宽学生择业就业的眼界;(4)理论依据:职业选择理论:帕森斯认为职业与人的匹配,分为特长匹配和条件匹配,如所需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

3.情绪唤起单元。(1)活动主题:情绪加油站;(2)活动内容:实训基地参观,3D模拟体验;(3)活动目标:能够体验真实的职业环境,增加职业体验乐趣,感受工作任务的真实性,激发职业兴趣;(4)理论依据:平和、愉快或兴奋等积极情绪体验可以增强自我效能。

4.成就表现单元。(1)活动主题:能力展示;(2)活动内容:职业技能展示,专业相关特长展示;(3)活动目标:亲身参与专业对口的职业领域活动,能通过专业技能展示或特长展示体验并感受成功;(4)理论依据:Lent等人研究表明成就表现提高自我效能,个体在某项任务上的成就表现越多,其相应的自我效能越高。

5.口头劝服单元。(1)活动主题:他人眼中的我;(2)活动内容:针对第四单元的成就表现,成员间采取匿名卡片方式互评优点,教师依次对成员进行客观的积极评价;(3)活动目标:提升自我效能,发现不为自知的优点,收获积极情感体验;(4)理论依据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个体可信任之人对其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给予口头赞誉,或鼓励其尝试或继续参与某领域的活动时,能促进个体产生该领域的自我效能。

6.替代学习单元。(1)活动主题:大国工匠;(2)活动内容: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观看小视频《绽放》;(3)活动目标:能够带给学生职业启示,被榜样的匠心精神感染,能够激发进取心,强化追求进步的内驱力;(4)理论依据: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当个体观察到社会榜样参与某一特定活动的成功经验越多,尤其是在其自身没有该种活动的直接经验时,其完成类似任务的自我效能越高。

7.确立目标单元。(1)活动主题:预见未来;(2)活动内容:我的职业目标树(太阳、云朵、土壤和果实),学会“预测—衡量—调整—确定”四步决策分析法;(3)活动目标:能够结合自身与环境,运用职业决策分析法确立职业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能够树立“切合实际确立职业目标”的理念;(4)理论依据: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中的职业选择模型:除了自我效能、结果预期和职业兴趣以外,先前的背景因素以及当前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职业选择的过程。

8.就业创业单元。(1)活动主题:厚积薄发;(2)活动内容:首次就业的重要性,求职面试技巧以及学做“职业人”,创业项目构思,初步编写创业计划书;(3)活动目标:树立脚踏实地、勤奋务实的意识,能针对自己与“职业人”的差距完善自己,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信心;(4)理论依据:中职生处于舒伯职业发展阶段理论中的探索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及初步就业。

(二)干预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在干预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焦虑状况无差异,两组被试同质;对照组被试的前后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在干预课程结束后,实验组被试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焦虑状况有显著性差异,干预课程提高了实验组被试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焦虑状况有所改善;追踪后测与实验组干预后测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干预课程对提高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降低焦虑水平具有持续性效果。此外,通过学生个人总结可以得出,经过课程干预后,学生对自己、职业和就业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有了明确的方向,能够合理做出职业决策,不再焦虑,且自信心得到提高。

六、研究不足

首先,由于本次团体活动课的参与对象样本数量较少,故干预课程对大样本群体是否使用还有待研究;其次,本研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使用的是同一量表,被试在前测时获得的经验可能会对后测产生影响,从而使研究结果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缴润凯,刘立立,孙蕾.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中的学习经验及其影响因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2016(6):245-253.

[2]谢晓东,喻承甫,李丁丁.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青少年未来取向与职业决策困难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9):1307-1310.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效能实验组决策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做决策也有最佳时间段
决策大数据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诸葛亮隆中决策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