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予风华北京童谣五首

2019-06-11胡楠

音乐生活 2019年2期
关键词:二度和弦民族音乐

胡楠

北京童谣五首钢琴组曲之二《打花巴掌》,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技法融合,继承发展了民族音乐的艺术形态和表现方式,非常具有创造性。此曲成熟的运用现代音乐语汇,让民族音乐内容彰显独特艺术魅力。在保持原有音乐主调旋律的基础上,将节奏、织体、和声、调式调性等多方面变化创新,展示了作曲家在音乐形式处理方面的精湛技艺。本文通过对作品音乐多方面要素的分析,诠释其中新意盎然的曲风和布局惟妙的格调。

曲作者作为当代著名作曲家,具有强烈的原创意识,他将民族音乐的内在音素提炼出来并成功的运用到作品中,可见作得的卓越才能。每一种创作元素都求新求变,在保持原有音乐旋律风格的基础上,将调式调性、和声、织体、节奏等音乐元素重新设计编排,形成中国传统唯美特质与现代技法的融合的特点。

一、兼容并蓄和弦构成特质

这首作品蕴含了民族音乐特色,又通过新音乐技巧的创作使其具有现代气息,其和弦构思精巧,兼容并蓄,它将作曲者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都呈现在作品中。

(一)等距离叠置和弦

和弦构成的音程领域中,小二度非常不协和,可谓尖锐至极,它是作曲家创作中开发、尝新的试金石,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是对传统和声构成模式的突破、延展。姚老师在曲中将两个小二度音程以等距离模式叠置在一起,这是等距离和弦构成模式与小二度和弦叠置构成模式的兼容运用。整曲以a宫调式开始,姚老师将《打花巴掌》原曲开始带有单纯节奏性的说唱部分,用等距离叠置和弦形式呈现并改换了节奏。在A段开始处采用了两种形式的等距离叠置和弦模式,是在a宫调的主属音上建立的。在主音上建立的等距离叠置和弦,是由a宫调的主音和弦中根音加向上小二度,三音加向下小二度构成,这是很有融合性的和弦构成模式。如例1a。在属音上建立的等距离叠置和弦,是由a宫调的属音和弦中根音加向上小二度,三音加向下小二度构成。如例1b。

例1

这种和弦的叠置,同时聚合在调式和弦构成主体框架内,明确了A段的调式基础。这是在实践基础上对音乐理论的一种新的探索,使其更有效的让人们领略民族音乐文化,解读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髓,将现代音乐元素在情感与技艺之间协调融合,给人们带来音响上新鲜感,同时让音乐的情感表述更让人感觉恰如其分。

和弦中的根音、三音在传统音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和弦构成中的主体。等距离加入小二度,增加了和弦的立体感,进一步凸显、强调和弦构成主体的作用,描摹出敏锐的音响质感,带动音乐的逐层渲染。每一次和弦出现,节奏、音高的变化,为旋律的发展创造层次感。加之此段和弦以小调式婉转、含蓄的展衍,配以等距离小二度叠加极尖音效,是传统内蓄蕴藏与现代技术表现的融合,新音乐技术下情感的另式表达。

例2

(二)密集叠置和弦

两个相邻音级加上相应的变化音级,形成密集叠置和弦,其形式较等音叠置和弦有异曲同工之妙。加入变化音或小二度模式虽有不同,但密集叠置这个和弦的构成将原音级和变化音级与密集叠置的形式融合,形成音响密度的高度聚集,音效上都具有加强的效果。

差别在于等距离小二度添加在小调式和弦框架内,是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表现形式的相融。而密集叠置中相邻音级与变化音级之间关系是体现传统民族音乐多元发展的表现模式。根音与变化音之间可视为纵,与邻音之间可视为横,这增加了和弦构成的情趣,纵横相系,根音是基点,变化音与邻音是以这个基点纵横延伸。如例3a、例3b、例3c、例3d

例3

例3c、例3d是例3a、例3b和弦形式的递减模式,是过渡式与情感意境相依的自然融入。

二、交相辉映旋法形态特质

对影映尤在,技以施方遒。中国古法艺术讲究映衬,承载了文化的思维方式、习惯和内涵,此曲是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法相互辉映。

例4

縱观这四小节,形态样式貌似传统,创作风格前后简单变化模仿,从创作意向中散发心绪,两两相照让人感受到对影映衬,如影随形的情境。这是将传统创作理念与现代表现思维融汇,每两小节对应着音与音之间的映衬,渗透着古典文化与现代立意的汇集点,加之和弦的立体感和旋律的空间感,音乐语言精简扼要,但不觉匮乏,清新自然又奇趣盎然,所用的器乐演奏法以表现音乐内容为主体手段,为创作发挥增添意味。

三、动静相织节奏音型特质

节奏在音乐作品中动静交织,音乐形态的起伏与律动以节奏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增加音乐形态内涵,使音乐获得动力感。节奏因素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力更加突出,此曲在节奏的变化中加入旋律点的改变,使音乐表现形态的多样性。

从例4可以看出,后两小节节奏相异的律动是其中的特点,并以中间圆内三个和弦为轴心点前后形成旋律点镜像进行,节奏也随之反向。节奏与旋律镜像方式呈现以达到奇特的现代节奏旋法特点。

这是对传统创作方式的另一种改换形式,是新式的衍展,需要对这种发展的方式进行细化。镜像进行前的材料作为一种铺垫,为之后的镜像模式提供材料发展的可能。例4第三小节节奏的变形,凝结着流动的力量,第四小节的节奏镜像变化接续之前得以展现。旋律点镜像起伏跌宕使音乐表现没有失衡,扩宽了音乐的表现力,气息悠然,旋律点交叠的瞬间,充分的展露着欢娱动感。五度之间旋律点的伶俐跳动,这种空灵的音色效果与密集和弦音效变幻交集,为镜像进行增加愉悦动力。变化前后的音乐内容形态分明,都凝聚在闪耀的音符跃动之间,这种情意相间的技法让人感受意味隽永的峥嵘印象。

四、多型线性和声趋向特质

这是人们在更多的追求复调式纵向结合的和声,是现代音乐审美文化思维极妙的表达。这种线性结构既有和弦瞬间无意的疏密、浓淡的调和,又有声部细致描画的线条美。

(一)斜向线性趋向特质

平稳声部进行与固定级进声部进行形成相结合的和声结构,是现代和声中和声与复调、对位元素经过变化处理的结合。此曲用这种和声加对位模式,形成和声的瞬息之变,色调斑斓。

例5

这段开始左手声部特定的下行进行,与右手和声声部的平稳进行形成斜向线性对位趋向,这种纵横的整合,音乐色彩的杂糅,使整个乐段塑构了多变的音响效果。左手声部两次的半音下行,用不同的节奏和变化的演奏法进行诠释,增加音响上的不确定性,但仍保有酣畅有度,柔与芊巧的情境交融,这是在绵延传统意蕴时,与现代技法相融增添个性音乐风格,是对传统音乐的另类写意。

其间,结构与旋律多样的结合,成就独特的音乐语言风格。非方整式结构是丰富音乐内容发展的别样表达,是一种超乎想象的思维倾注,开阔音乐的表现视野,增强音乐的发展动力。曲中非方整式结构使音乐抑扬顿挫,让人感觉错落有致。非方整式结构经不同的情绪宣泄,让人感受其中隐匿的情感变化,音乐旋律表现时而轻巧俏丽,时而温婉宜人,结构不同予以不同的音乐性格特征。

此曲整体以情化意,音乐中传统自然的心灵画卷巧然可见,这是文化内涵的细腻渗透。古典中找渊源,传统意蕴让人感受其中,现代技法的表情达意又得以抒发,乐曲的展现既有依于传统创作,又有依于现代技法创作,形态表现相得益彰,所表达的意愿沁入人心。

參考文献

[1]《和声应用教程》.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3月

[2]《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6月

[3]《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姚恒璐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

[4]《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姚恒璐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

猜你喜欢

二度和弦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