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长久的学琴动力
2019-06-11周海宏
周海宏
快乐教育、鼓励教育、赏识教育:“快感体验强化动机,痛苦体验弱化动机”这个人性规律,是快乐教育、鼓励教育、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很多教育者,并不是不知道鼓励教育、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执行的细节上,做得很不够。甚至有很多细节的问题大家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还存在问题。下面我们就从这个原理出发,给各位家长一些教育策略上的建议。当然,这些策略不仅仅适用于学琴,对孩子所有的学习活动及行为养成都是值得借鉴的。
首先,反馈环节的意识:我要强调的是,家长与教师要有清晰的动机循环圈意识,不仅仅要意识到,活动之前要有激发动机的环节,更要意识到反馈环节,必须要给予快感体验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其实知道这件事并不难,但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够随时保持这样的意识則并不容易,甚至对很多家长来说都很难。比如,有些家长,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就会表现出着急、不满、甚至是愤怒的情绪。然后就责备孩子不用心、不努力、不知道进取。这些做法,从孩子的学习动机来说,本来孩子成绩不好,已经够沮丧了,家长与教师的负面情绪让孩子的不良心情雪上加霜。从动机反馈的角度看,我想告诉各位家长,你的责备、批评简直就是落井下石的做法,亲手把孩子的学习动力砸到了谷底。我认识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她家的孩子刚刚转到一所很好的重点中学,由于原来学校的学习与新学校的学习内容不同步,数学一下子有点跟不上,由于最初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使孩子在数学科目的学习上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挺聪明的孩子,以至于到了一学数学,大脑好像就自动关闭了一样,找了几个家教辅导,都是上一次课就都不来了。为什么?因为一看见数学书、数学题,他就感觉遇到了困难,什么也听不进去,只会发呆,而家长呢?她听过我的讲课,对所有我现在讲的道理都很清楚,但是,道理虽懂,可还是耐不住去责备孩子,有的家长就会这样说,“马上就中考了,你数学这么不用功,这么不努力,你中考考不上好学校,将来可怎么办呀!”我问家长,你这样责备孩子以后,结果怎样了?孩子就开始努力学习了吗?结果大家可想而知。这个例子,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由于“只有快感反馈,才能强化动机”的意识没有形成,所以,在遇到问题时,还是很难及时做出正确对策。
其实,家长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学习的时候,动机水平下降的恶性循环已经形成,厌学情绪已经很难改变,问题的关键要防患于未然,在孩子学习的每一个动机循环过程中,都要给孩子快乐的反馈。家长认识到了反馈环节的重要性,这是采取一系列正确教育策略的前提。下面我们就从大家经常遇到的学琴的各个环节中的问题来看一下。
我有一个朋友,他女儿学习的乐器是长笛。这孩子非常聪明,反应特别快,但有一个让家长烦恼的毛病,就是写作业特别慢。经常是学校作业还没有写完,就到该睡觉的时候了,学校作业常常把练琴时间都挤没有了。平时孩子都是妈妈看着学习,有一次妈妈出差了半个月,由爸爸带着孩子,但是,在这半个月里,孩子写作业的速度特别快,每天还总能有一点练琴的时间。为什么呢?原来,妈妈带孩子的时候,孩子一写完作业,妈妈总让她做很多课外题,刚做完,妈妈就会又从哪拿一本英文书来,“你再看看这英文课外读物。”做完了学校的作业,就催着孩子抓紧时间练琴。一项学习活动后面一定跟着另一项学习活动。孩子明白了,不管我作业完成得多快,后面一定会有永远做不完的作业与课外读物等着我,然后还得练琴。所以,孩子就采取了一个策略——拖。把学校老师留的作业拖到睡觉之前才做完,让你家长再也找不到时间来安排其它作业。长此以往,孩子做作业就越来越慢。但是妈妈出差以后,爸爸带孩子,爸爸是这样做的。孩子放学回家,爸爸说,“你练一会琴,练完了,赶快带小狗出去遛遛,到点回来吃饭。”爸爸这句话,就构成了对练琴结果奖励的承诺,从而使孩子的练琴行为与自由玩耍的需要挂了钩。孩子放下书包,洗洗手,就开始练琴,练到时间了,快快乐乐地去遛狗。晚上吃完饭,爸爸又说了,“你快点写作业,赶快把作业写完,写完作业咱俩一起看电视。”电视剧开演了,小孩作业没写完怎么办,爸爸说了,没关系,看完电视剧再写。孩子明白,作业完成后是让她快乐的活动,于是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学习时间的安排要插有快乐的活动,作为行为的奖励,从原理上分析孩子要写数学、语文、英语等学校作业,还要练琴,还要有一些课外的学习内容。从心理学的原理上看,一项活动完成后,应该跟着一个快感的反馈作为强化动机的奖励,这里所说的奖励不是指日常生活中有明确形式的奖励,在心理学上,家长主动为孩子安排的学习之后的快乐活动,即家长对孩子学习活动后的奖励,就具有强化行为的作用。从动机强度的角度看,孩子自己学习完了,自己跑出去玩,和家长安排孩子学习之后去出去玩,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反馈。孩子自己出去玩了,仅仅是活动方式的转换,这种玩本身起不到对前面学习活动的强化作用,而家长安排孩子学习之后出去玩,则是把玩作为学习行为的奖励,因此,“写完作业后,出去玩一会”,家长这样的一句话,就把“玩”设立为了对学习的奖励,从而玩就起到了奖励的作用,具有强化学习动机的效果。但是,如果学习后面是要求孩子练琴,在这里,练琴这件事就是让孩子得不到快感反馈的原因。需要得不到满足,在孩子的心里就相当于受到了惩罚。家长可能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练琴就成了孩子完成了学校作业之后的惩罚物。一方面,惩罚了前一项活动——完成了学校的作业,导致了前一项活动动机水平下降。同时,练琴活动作为惩罚物,本身也遭致了孩子的厌恶,而练琴后面跟着的是奥数。于是奥数,又惩罚了练琴的行为,使练琴的动机水平下降。除非孩子是特别喜欢练琴、喜欢做奥数题,把练琴与做奥数题作为奖励物,否则的话,一项学习活动完成后,接下一项学习活动的安排,就使得后一项学习活动,既惩罚了前一项学习,导致前一项学习活动的动机水平下降,又使后一项学习活动的动机水平下降。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安排,这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反之,练完琴后面是你让他出去和小朋友玩一会,语文、英语作业写完了,后面是你让他带小狗狗出去遛遛。数学、奥数题做完了,后面是你让他看一会电视,每一个活动后面,总是一个你为他安排的具有快乐感的活动,那么,这个快乐感的活动,就是你对孩子前一个活动的奖励,而这个奖励产生的快感反馈,就具有强化前一个行为动机的作用。
可能很多家长这个时候就会说了,周老师,您不了解,我们家孩子的作业就是那么多,孩子根本就没有故意拖延,紧赶慢赶写完了作业以后,就夜深了,更别说出去玩了。这就不是我们这个讲座能够解决的问题。有些孩子学校作业的负担太重,我们先不说这些作业,是不是有助于孩子的知识掌握与记忆的强化,我们要说的是,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保持学习动机,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小学生作业多,不仅仅是负担轻重的问题,更是一个能否培养孩子学习热情的大问题。这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教育体制改革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孩子学校负担重,不仅仅有学校教师布置的作业多的责任,也有家长加码加价,雪上加霜的责任,有些家长生怕孩子闲着,要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用在学习上,学校作业没有了,就要增加自己给孩子安排与布置的课外辅导资料的学习。我要提醒各位家长,不论你让孩子把每一分钟都用在学习上的原因是什么,你要记住,这樣做,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动机,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在几个挫折之后,产生动机水平下降的恶性循环。请大家从我们讲的动机反馈强化的原理角度出发,思考一下,学习负担重,孩子厌学之间的关系。
日常任务的布置中,我们再来看一个孩子日常练琴的细节。我们在前面讲动机循环圈的概念时,讲过,孩子每日练琴的动机循环圈,不从孩子开始练琴启动,到练琴结束完成。而是从你上班前跟孩子说:“你放学后到家后4:00开始练琴,练一个小时呀”这句话启动,到你下班后见到孩子,对孩子的一天的练琴有一个表态结束!你上班前的那就话,布置了学习的任务,这是动机循环圈的启动环节,而你下班后见到了孩子,这就到了动机循环圈的反馈环节。但是许多家长对这个日复一日,司空见惯的日常活动慢慢的变得麻木了。如果你是一个任务的布置者,是孩子学习要求的提出者,那么你就不仅仅布置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你还应该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反馈。给孩子一点点的关注,坐下来,听孩子奏一遍他练的东西,不管孩子奏成什么样,给予一点掌声鼓励肯定一下他今天取得的进步,其实,你只要进门的时候,看见孩子在练琴,摸摸孩子的头,表示你看到他练琴了,表示你对他练琴活动的欣慰,就这一点点的关注,就已经是一个积极的反馈了。就有助于学琴动机的保持。有许多家长比较在乎,教师表扬、音乐会成绩、考级通过、比赛获奖,这些社会评价,或重大成就的反馈,其实,每天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快乐反馈更重要。因为,每日的积极反馈,强化的是孩子对日常学习活动的动机水平,而重大成就的反馈,强化的则是对参加重大活动的动机水平,我认为,家长不强化孩子的日常学习活动,而只强化孩子的考试成绩,是培养出来一种,只爱成绩,不爱学习,只学考试相关内容,而不热爱知识的孩子的重要原因。我建议大家回去试一下,让孩子的学习活动中间插入一个让他快乐的活动,每天给孩子一点点积极的反馈,你看看是不是孩子有变化。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每周去教师那里上课的反馈情况,我们在前面讲动机循环圈的概念时,已经讲过,孩子到老师这里上课的时候,给教师奏了一遍上周练琴的成果。这个时候,就到了上一周学琴动机循环圈的反馈环节了。这时候老师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意识:要给孩子非常清晰的反馈,而且是快乐、积极、肯定的反馈。但是许多老师没有这样的概念,才会出现学生还没有弹完,就开始拿笔标记学生的错误,学生琴声刚落,老师就开始指出错误,纠正毛病。既忽略了动机反馈环节的动机强化工作,又忽略了动机激发环节的工作。符合心理学规律的正确做法是:应该完整地听完孩子的每一首练过的曲子,中间不应该打断,孩子奏完后,应该抓住具体的进步方面,给予积极的肯定,如果孩子演奏的是一首乐曲,那么孩子演奏完后,还应该给予孩子真诚的掌声。总之,在这个环节要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为了加强一个循环的终止感,老师还可以抽出一点时间来,问问孩子这周的情况,最后,对整周的情况进行一些概括与总结,做一个收尾。然后再开始进入指出问题、纠正错误、提出要求的环节。对此我们已经在前面强调过了。要把问题变成快乐的源泉,要把要求,变成成就的期待,总之,孩子存在的问题,恰恰是我们激发孩子动机的抓手。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应该以建设性的建议,以期待的态度,为孩子指出努力的方向。我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种情况,一首乐曲学生练到一定程度以后,就需要通过了,但是,这个时候,学生肯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甚至还有错音这样的问题。这个时候,有些老师就会说,“勉强通过吧!”其实从强化动机的角度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表面上似乎教师在指出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希望他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但是,其实是降低了孩子的成就感体验,错失了完成一个作品时,应有的强化动机的作用。这个时候,可能家长与老师就说了,那这个曲子还有很多问题,很多毛病与不足,难道不需要指出来吗?我要坚定而明确地告诉大家:不需要!为什么?因为,那是下一个学习阶段,下一个动机循环圈的任务,是需要在下一首作品中提出的要求。现在这首乐曲已经不再练了,现在提出,不仅仅没有任何实际的学习意义,而且还破坏了快感反馈对后续学习动机的强化价值。
记住,每一首曲子,都要让孩子在百分百的正面评价中通过。也正是由个原因,我坚决反对,在考级的时候,还给学生发一个“勉强通过”的证书;我也不同意,在孩子演出完音乐会后,给孩子提什么意见。有意见,下次上课的时候再提,类似于比赛、演奏会、考级这样重大的教学反馈环节,就要尽最大可能性给孩子留下正面的积极的反馈,以快乐的体验结束整个学习过程。
总结:我在准备今天的这个讲座的时候,一直在想,还有谁不知道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吗?还有谁不知道教育需要策略,策略把握得很好,就会使教育变成艺术,其实,我想,我们的家长、教师都不缺乏把教育变成艺术的能力,但是我们缺少这样的意识与要求。我认为,如果每一家长与老师都能够象对待自己的领导、上级、客户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我想,你一定会是一个懂教育艺术的家长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