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汉字书体之美

2019-06-11梁洁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2期
关键词:书体书法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汉字从诞生到现在至少有四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古文字之一。本文以古汉字字体为对象,从欣赏视角和书法理论对其风格特点展开分析,进而对古汉字的研究视角进行一定的拓展,并为该字体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古汉字;书体;书法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文字自从诞生之日起,便赋予美感和历史责任。汉字是象形文字,是先民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概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古汉字经过了多次的变化,直至最终的稳定,进而形成典型的方块字和独立的形意。古汉字产生的时代条件等因素造就了其独特的书写方式、形体结构和艺术风格,在形式和内涵上奠定了书法艺术发展的基础。

一、古汉字的范畴

据考古文献资料所示,古汉字始于商代后期,经由一千多年,在秦代终结。古文字研究学者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将古汉字界定为:商代、西周、六国和秦代。而在研究不断深入之下,如今的学者将古汉字进一步细分成商朝、西周、战国和秦朝这四个时期的文字,对应的字体分别为甲骨、金和石鼓以及小篆文。这几种文字,都属于篆书系列。

二、古汉字书体之美

(一)甲骨文

殷商时期,人们刻在卜甲或卜骨上的文字,目的为占卜活动。郭沫若先生在《殷契萃编》中论述,商朝的各种祭祀和占卜活动,都通过相应的文字记录于龟甲片之上,其字体形态之优美,便是数千年之后,也依然受到极大的震撼。这些字体的结构,回环而又相互照应,并井然有序,这些甲骨文,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现代书法。甲骨文的载体,通常为兽骨或者龟甲,而撰写之笔则是刀具和硬玉等,已经具备了书法“三味”。其章法为下行,行款无定式,用刀直来直去,错落有致,充分表现出原始人类在神灵崇拜中而折射出自由、粗犷的审美意识。结字体现在开合辑让、方圆结合的结构形式上,体现出对称和一字多形的变化美。从用笔角度上说,甲骨文已使用书法的朱书、墨书形式,运用刀刻手法上表现出的线条显露锋芒、两头尖而中间粗。总的来说,甲骨文在形态特征上以方折为主,笔道线条尖细、挺劲,再加上甲骨文用于卜辞、占卜的功能,更给其增添了一种雄浑而神秘的艺术色彩。邓以蛰先生在论述其美的性质时说:“甲骨文,看起来是符号的结合,如果将其稱为书法,那么今天很难进行确断,然而,从文字之全体视角来分析,它确由横竖转折等相关笔画所构成,若后之绝于真书之‘永字八法,当然无此繁杂之笔调。它的横竖转折,却颇有结构之韵,而次序亦有左右行的不同,其笔画确有增减之效,犹如后世之行草书。此外,这些字体中的悬针、横竖转折之笔画,更是具有很好的紧凑度,再加上疏密度的协调,四方三角的配合,更是折现出现代审美之感,由是观之,自当为当世书法家所精心撰写也。”

从历史时期来看,甲骨文主要经历了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五个阶段,书体风格也从雄浑质朴走向秀丽工整,分别呈现出雄浑、娟秀、谨饬、率意、拙朴、工整。甲骨文具有简约的形式、奇巧隽健的结体,同时又具有精妙的取意、潜意识的突现。当我们欣赏甲骨文字时,可以体验到审美差距带来的隔膜感,更多的是原始艺术带给我们的美的遐想。

(二)金文

金文泛指在殷商至秦汉时期铸刻于金属器物上的铭文。在当时钟、鼎贵为礼器,所以,铭刻在上面的金文又被称为“钟鼎文”。金文与甲骨文产生时间相近,但金文发展的历史长度和规模远超于甲骨文。

金文相对于甲骨文而言,从体势方面更具有规范性和装饰性,用笔更为雄厚、遒劲。见下图的“尹舟簋”,腹底撰有尹舟之字,为氏族之名,笔画粗细一致、采用上下布局,尾端可以看出圆笔下上翘成锋,而整体的捺笔却有肥润之美。

到了西周中期,金文开始具有书法特点,在下图中,展现了蔡候申盘上的铭文,内容为蔡昭侯承受天命辅佐周天子。笔画纤细而又刚劲,无肥笔之势;书法体态简练概括,呈蜿蜒之势;横行纵列,结构严谨,具有了显著的艺术特性。该盘的底部共有16行92字。从字体形态来看,它承袭了商代甲骨文的特点,为后期秦朝的小篆奠定了字型基础。

(三)石鼓文

石鼓文是一种石刻文字,产生于春秋时期,代表作即秦的《石鼓文》,共有十件石鼓,文字七百余个,分别记叙了十首四言诗。

秦石鼓文在用笔上脱离金文中团块状点线,起收转皆为粗细一致的圆笔,呈现出清晰有序、流畅圆转的笔形特点。在结字布局上采用篆书典型的“上紧下松”造型,取势稳健和谐、雍容大度。整体布局留白较多,文字排列横竖成行,布局均衡、行朗疏清。古汉字承接晚周时期所拥有的典雅特性,同时,也为秦朝的小篆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所以它也有了一定的篆体风格属性。同时期还出现了与石鼓文相似的陶刻文字作品——《秦封宗邑瓦书》。《石鼓文》在制作时先描写而后再刀刻,所以文字清晰、严谨,完整地保留了书写范本。而《秦封宗邑瓦书》以刀代笔,参以草书的意韵,在线条和笔意行款间更充分展现了作品率意自由的情趣。

(四)小篆

秦国完成统一之后,也开始对我国的文字进行统一。颁布“书同文”政策,由李斯制定了规范化的字体——小篆,秦始皇的几次出巡都以此文字刻碑记实,成为秦王朝通行的官方文字。

小篆在用笔上主要为“锥画沙”笔法,柔中带刚,有着显著的遒劲之美,古代将这种艺术风格称作“绵裹铁”。小篆在撰写之时,遵循的是中锋用笔模式,它的遒劲之美更多体现在笔画的转折环节。此外,该字体还十分注重线条中的圆、通之美,进而呈现出一种曲径通幽之韵。这种书法不仅兼容了遒劲和婉通,结构也颇为曲折蜿蜒,同时还具有相应的匀称性。而且这种匀称并非具有绝对性,主要是为流动之美提供服务。譬如,秦代的标准小篆,其重心处于字体上半段,然后逐渐向脚端延伸。另外,在诏版书以及汉代篆书中,其布局又融入了圆弧效果,这样会让字体拥有匀称之美,同时也有相应的流动之美。所以,秦代和汉代的篆书,前者为圆笔,后者为方笔,以及清代的方圆笔相结合的小篆,其线条都展现出刚健、饱满的力度。

三、结语

古文字已是十分成熟的字体,它拥有独特韵味的古典、几何、错落之美,不同字体以及风格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它以线条为基础、方块为结构,在形式上为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所含的古典哲学思想、精神意蕴构筑了书法艺术的思想框架。同时,书法又以古汉字作为书写符号,“从物出发”创造出审美意象,二者互为载体、相互成就,并存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董胤.汉字之美:从甲骨金石到明清墨迹——记《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展》[J].中国艺术时空,2016(2):41-49.

[2]卫琪.中国古汉字绘画艺术美的内涵及其表达[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3):111-113.

[3]林浩敏.古文字中的美学散步[J].文艺生活旬刊,2012(3):163-164.

[4]陶然,孙海兴,杨沛沛,等.体会中国汉字之美—卢中南先生访谈录[J].中国书法,2015(8):18-20.

作者简介:梁洁(1980-),女,汉族,山西晋城,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术。

猜你喜欢

书体书法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论情性
诗书画苑
张家山247号汉墓《二年律令》书手、书体试析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书法等
少年书法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