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遇上快乐
2019-06-11钱樱英
钱樱英
“愉快”这个词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心生向往。“愉快”会让你感到心情愉悦,充满干劲、“愉快”能激发人的潜能,完成自己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么当“教育”遇上“愉快”时,那将会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什么是“愉快教育”呢?倪谷音老師在《我和愉快教育》书中阐释道:“愉快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愉快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为基本立足点,正确运用适应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愉快教育”是尊重、是兴趣、是自由、是爱。教育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孩子。用愉快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去激活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享受和满足,并在享受学习的快乐中逐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面对的是一张张可爱、天真的小脸。“愉快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学习的起源,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实现“愉快教育”呢?我也在教育之路上一步步地探索与实践。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大班活动《传纸棒》中,我将孩子分为四组,用不同的方法传递纸棒,速度最快的一组获胜。比赛了几轮后,豪豪说:“老师,我不想这样玩了。”我一听愣住了,马上停下来问他为什么?他摇摇头说:“这样传没意思啊!”听完豪豪的回答我心慌了,其他孩子都玩得兴高采烈,为什么豪豪会没兴趣呢?于是我跟他说:“纸棒很好玩哦,你和好朋友一起再玩玩看。”豪豪听了我的话还是趣味不高,但还是继续摆弄起纸棒来。
事后,我反思自己的回应,这真是的孩子想要的吗?孩子的学习快乐吗?为了让活动顺利进行我忽视了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为了学二学。在课堂中不应偏离幼儿的经验、违背幼儿的兴趣,而是要尊重幼儿、引导幼儿、鼓励个性化的发展。
在理念的逐渐转变和升华中,我明白了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逐步养成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学习品质。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游戏、偶发事件中发现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契机,积极引导。案例中,当幼儿对于传纸棒的游戏形式失去了兴趣,教师并没有急于要达成活动目标而忽略了幼儿的声音,而是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引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创造不同传递纸棒的形式,这样既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游戏活动继续保持激情。同时也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在这个案例中,当幼儿对活动产生异议时,教师不应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一味地要求幼儿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是要给幼儿提供了一个积极动脑、独立思考的机会。既然幼儿觉得“没意思”。哪他觉得怎样才有意思呢?教师请幼儿来说一说,“怎样传会更好玩呢?”这样回应,既尊重了幼儿的想法,也为幼儿提供了一次独立思考、想象创造的机会。
二、教育行为的转变
在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一切来自于孩子的,由他们自发产生的就是兴趣和快乐。那么何不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呢?
炎炎夏日,有一天欣欣拉着我的手来到植物角,问我:“老师,你看我盆植物怎么死了?”其他孩子听见了也纷纷围观而来,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肯定是太阳太大了,晒死了。”“没有给小植物浇水。”“你看我的植物长得很好呢!”开学至今一个月了,孩子们对于植物的兴趣渐渐淡了,照顾植物角的孩子也只有那寥寥几人。今天,这一盆枯死的植物不就是很好的契机吗?于是我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为什么植物会枯死?”“我们该怎样照顾植物?”孩子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孩子提出“为什么有的植物死了,有的植物没有死呢?”于是后续大家又引发了一系列的调查和讨论。“哪些植物不能多晒太阳?”“哪些植物需要多浇水?哪些植物不能天天浇水?”“不同的植物该怎么照顾?”等等。在这段期间,孩子们对植物的话题充满了兴趣,他们每天都会提出一个新的问题,然后乐此不比地调查、分享。而我的角色只是一个倾听者、陪伴者,适时地引导并将孩子的调查与发现进行整理、梳理。
这是教育吗?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掌握了有关于植物的许多知识,如不同植物的特性、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照养方式等。
孩子们快乐吗?是。从他们兴致勃勃的谈话中、从他们乐此不疲的调查中都可以看出孩子们是快乐的。这份快乐不是老师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发产生的,积极主动地,有成就感的快乐。
愉快教育转变了我的教育理念,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也真正领略到了“愉快教育”的魔力。孩子有着无限种可能,不要埋没和忽视每一种可能。尊重孩子,将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喜欢思维、喜欢动手、喜欢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让每一位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让每一位孩子得到愉快的发展。”这句话深深地触动着我。当“教育”遇上“快乐”,这是孩子的幸福,老师的幸福,也是教育的幸福。我希望自己能始终怀揣着这份幸福,不忘初心,行走在教育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