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药物对患者肝脏损害测定中超声的应用分析
2019-06-11丁凤丽
丁凤丽
【摘 要】 目的:探讨精神科药物对患者肝脏损害测定中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到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超声检查,同时,留存有完整检查信息的10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超声检查数据进行整理并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将其中长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的500例患者纳入到观察组,将500例刚确诊或使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少于1个月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采用PHILPS公司提供的HD 11 XE型超声仪对患者进行超声肝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94(18.8%)例患者被诊断出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超声异常情况,对照组有12(2.4%)例患者被诊断出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超声异常情况(P<0.05);长期服用抗精神分裂药物患者超声影像显示,肝脏异常区存在散在性或者是局限性的不规则回声减弱、增强、光点密集以及变粗或变细等现象。结论:采用超声诊断方式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患者的肝脏受损情况进行测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精神科药物;肝脏损害;超声检查
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在绝对数量上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而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中药物干预较为常见。由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因此,患者往往也是长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但是,长期使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对患者的肝脏损害最为明显[1]。为明确精神科药物对患者肝脏损害的情况,临床上提出了采用超声诊断分析的方案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进一步探讨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为此,本文作者结合本院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检查数据,对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超声检查,同时,留存有完整检查信息的10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超声检查数据进行整理并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将其中长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的500例患者纳入到观察组,将500例刚确诊或使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少于1个月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257例、女性243例,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42.59±10.25)岁,BMI指数22.3~27.5kg/m2,平均BMI指数(24.26±0.45)kg/m2;对照组:男性251例、女性249例,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43.10±11.30)岁,BMI指数22.5~26.8kg/m2,平均BMI指数(24.35±0.46)kg/m2;两组性别、年龄、BMI指数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肝脏检查,采用PHILPS公司提供的HD 11 XE型超声仪,探头设置3.0~6.0MHz,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医师进行检查。检查前要求患者禁食8h,患者取平卧位,重点检查患者的肝脏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以及肝脏表面的光滑程度等内容。
1.3 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肝脏超声诊断的异常情况及其类型,来判断抗精神疾病药物不同使用时间长度,患者的肝脏受损情况;同时,对长期服用抗精神分裂药物的患者超声特点进行探讨。整体超声异常效率=超声检查异常例数/总患者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异常情况对比
通过超声检查可知观察组有94例患者被诊断出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超声异常情况,异常诊断率为18.8%,其中脂肪肝占比89.36%(84/94);对照组有12例患者被诊断出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超声异常情况,异常诊断率为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长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的肝脏超声特点
超声检查显示,有53例患者呈现肝脏左叶囊性无回声区,但后方有较强回声,壁薄而光滑;20例患者可见肝增大与脂肪肝(中度)现象,患者肝脏实质回声的前场明显增强、增密,而后场出现明显衰减,肝脏结构的影像模糊;29例患者可见肝脏出现实质性弥散改变,肝脏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可见32例轻度脂肪肝患者其肝脏后方结构虽然模糊但是隐约可见。
3 讨论
受到先天性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的总量在不断增加。在当前的治疗方案中,长期的药物干预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肝脏是抗精神分裂药物的主要代谢脏器,由于患者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疾病的药物,也使得其肝脏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地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必须对患者的肝脏受损情况进行检查,从而为后续药物使用调整做出依据[2]。目前,在精神科药物对患者肝脏损害测定的方法探讨上,超声检查因其高效、无创伤性、操作簡单、需要患者的配合度相对较低、检查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而获得临床上的认可。刘覃俊[3]在其研究中也指出超声诊断方式对于判断精神科药物对患者肝脏损害的情况具有直接的促进意义;同时,作者也指出长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的患者在超声影像上有较为明显的异常特点。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94例患者被诊断出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超声异常情况,对照组有12例患者被诊断出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超声异常情况;长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的肝脏超声特点主要表现为:肝脏囊性无回声区、可见肝增大与脂肪肝(中度)现象、肝脏出现实质性弥散改变等一系列异常病变现象。由此,也进一步表明,长期使用抗精神疾病药物与未使用或短期使用抗精神疾病药物的患者相比,其肝脏受损程度较大;提示,医务人员在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强化对药物使用方式方法与种类的干预。蔡伟等[4]指出通过超声诊断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明确精神科药物对患者肝脏损害的程度与类型,从而指导医务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肝脏损害程度。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诊断方式对精神疾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的肝脏受损情况进行测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古丽·阿不都克然木,王艳.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祥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超声检查结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31):45-46.
[2] 安家瑶,谷忠悦,周歆.肝脏不同健康状态日月穴定点超声肝脏内部组织结构检出率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11):2748-2750.
[3] 刘覃俊,余晓梅.超声影像学检查在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胃疡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03):303-306.
[4] 蔡伟,刘茂春.超声诊断对长期服用抗精神分裂药物引起肝胆损害患者的观察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09):3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