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懂低年级学生课堂接受能力的方法
2019-06-11叶永舵
叶永舵
低年级一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是否能挖掘出知识背后的语文思想,是否能在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中,渗透语文文化等。“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活动,两个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材料,是媒介;还有是课堂,课堂是场所,是教师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场所。教师面对主体——学生,要读懂它们,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价值得以实现,在课堂上这至关重要。由于学生是思想、性格、身心发展特征等差别都很大的一个群体,因而对学生的了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读懂学生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在课堂上教师怎样去读懂学生呢?
一、备学生
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基础差异、爱好特长等等。“备学生”也就是要在课前把学生的情况当作备课这一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备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班里大多数学生都处于哪种认知发展水平,学生在学科学习上有多大的发展潜力,也就是要知道自己学生应有的一般思维水平与学习发展阶段,并据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案。”教师还要有一种积极主动的行动,针对学生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所实施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充分地掌握了生情,才有可能在课堂上读懂学生,否则,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的放矢,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刀切”、“教师主宰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会有学生生命活力的体现,师生之间也难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1. 备学生开小差的诱因
课堂上,儿童被一个什么东西吸引走了神,你讲的他没听进去,你不必生气,因为他也许沉浸在童年的河流里,那你不要大声斥责他,不要拿他当典型,你轻轻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双手,把他从童年的独木桥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
2. 备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就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一种内在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使学生对你教的学科有濃厚的兴趣,尽量把课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探索,寻求真理,当他们以主人翁态度投入到课堂中去,就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
二、备自己
对自己的认识也包括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控制者、权威、霸权话语的发布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更新观念“备自己”,其实就是教师要有一个很清醒的自我认识:我对学生了解吗?我对教材熟悉吗?能活用教材吗?我在多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我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吗?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师要读懂学生先要读懂自己,没有对自己的深度“解剖”,要想真正读懂学生其实也是不现实的。
1.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这样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为此,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三是利用课余时间,再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2.激发学生的乐趣
学生若是对语文有浓密的乐趣,就会发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和激发学生的乐趣。若是学生对语文发生了乐趣,他就会自动地学,效率将会获得很大的提高。在乐趣中学习语文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算作一种兴奋的享受,从而发生积极自动的学习念头。
3.转变学生学习学法
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在课堂上读懂学生,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作为设计和实施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细心解读学生的成长需求、寻找并确定学生发展的可能空间。”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当代教师的一种基本责任,当教师从读懂学生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和快乐的时候,“教学相长”才被赋予了其真正的意义。
的确,教师的创造和教学智慧就体现在课堂中,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孩子的思维情感都活起来。这不是指形式上的,主要的是要观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表现。一个好老师就像一个指挥官,要策划、要谋略,要整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判断他们把握知识的走向。课程改革不管走的多远,始终要回到课堂教学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