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否“一劳”就能“永逸”

2019-06-11李东杨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邮票算式思维

李东杨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实施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较为完整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表现的不同水平,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近年来,“综合与实践”领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学生不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死记硬背,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数老师的实践课堂的过程完整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该有的也有了,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应用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方法的多元性、合理性不够重视,有单一化、简单化的迹象,看似给学生减负了。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是真减负还是放纵思维的慵懒?我们的学生在实践课堂上思维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激发?“综合与实践”的“数学味”是否允许被冲淡?

案例写真:在三年级学完面积的意义之后,我听到一节《做邮票》的数学活动课片段。老师通过问题引领:用一张长12cm,宽5cm的长方形纸做邮票,每张邮票所需的纸长3 cm,宽2 cm,这张长方形纸最多可以做多少张邮票呢?大家通过计算得出:12×5÷(3×2)=10(张),师生一致对这个算法没有异议,好像是对面积概念和除法意义的综合运用。我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在后续的学习中,一旦碰到这种类似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还是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包括铺地砖问题等。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对学生、老师来说可能都落得个轻松,好像达到了所谓“减负”的目的,但这种方法的唯一性是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是否有待证明?试想,如果从长方形纸中剪圆片,这种方法还适用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造成以上教学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学生的“减负”理解偏颇,认为减负就是减方法,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如何适合学生需求,需要弄清楚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在课堂上不应捆住手脚,过分开发大脑,应鼓励学生手脑并用,提高教材质量,设计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以课堂为主,作业为辅,跳出题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2.对综合与实践部分教学的价值取向存在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相对本部分教材,更多的老师更看重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参与,只需追求过程的完整性,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创新思维并不十分看重,所以应放手让学生参与,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机会,激发创造潜能。即使学生都没能展现出创造才能,教师也应立意高远,恰当展示自己的别样思维过程,降低门槛做判断,学生即使自己没创新,也要触动他们创新的神经。

3.教师未能从“综合与实践”部分教學发掘出教学价值,缺少了那么一点“火候”

如租车、租船问题,部分教师还只是引导学生把方案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然后选择最便宜的那种,而没有引导思考:那种方案为什么会比较便宜?你能更快地算出哪种方案更便宜吗?枚举法固然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但更重要的是从各种方案的展示中提炼出数学规律。对学生而言,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才能带来质的提高。

所以针对上述案例,不应让学生只用算式笼统地计算,而应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矛盾冲突中手脑并用,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展现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步骤一:情境引入:一张长12 cm,宽4cm的长方形纸,淘气准备剪成长3 cm,宽2 cm的小纸片做邮票,一共能剪多少张?每人分发这张纸,有需要的可以画一画。有学生可能会列出式子12×4÷(3×2)=8(张),这时教师肯定其方法,并追问是否有别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结合所画的图形计算出长、宽各剪的个数再相乘。这时班里的同学基本分成动笔和动手两派。步骤二:笑笑也用一张长12cm,宽5cm的彩纸做一样大的邮票,这张纸最多可以做成多少张邮票?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继续列式的:12×5÷(3×2)=10(张);(2)动手一:竖着裁,能得到1×6=6(张);(3)动手二:横着裁,2×4=8(张)教师引导讨论:这时单纯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来计算合理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单纯计算到动手操作后的质疑,学生明白一种方法并非万能的,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裁剪时未必都刚刚好,还有边角料问题,从6张到8张也体现学生思维灵活性,似乎教学有了最终答案。)

步骤三:引导观察第2种方法,剩下的你还能继续裁吗?学生继续发现剩下的还可以横着继续裁4个,全部利用上共可以裁10个。最后引导比较12×5÷(3×2)=10(张)与最终的答案一致,展开讨论是否这个算式就是合理的呢?如果学生未能举例,教师可以举例,如果这张纸长12cm,宽7cm呢?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一般只会考虑纵向和横向中的一种情况,学生对边角料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明白一道算式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通法。横向、纵向两种方法结合考虑,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也让个别学生“人尽其才”,最后把算式结果与动手操作结果比较,学生又在迷惘中得到释疑,结果相同并不代表过程合理,学生始终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之,综合与实践部分的教学应在重在实践、重在综合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还应秉承数学课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更多的考虑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引领。

猜你喜欢

邮票算式思维
和小编一起设计邮票
邮票被谁拿走了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超重
世界邮票之最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