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王迁都
2019-06-11周喜峰
周喜峰
金熙宗统治时期,女真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作为女真内地的上京地区的社会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也非常激烈。一方面是皇位的争夺,另一方面是女真贵族中新、旧势力的较量。皇统九年(1149年)十二月,完颜亮同驸马唐括辩、皇帝近侍大兴国、仆散忽土等人刺杀金熙宗,发动宫廷政变。完颜亮即位称帝,改元天德,史称海陵王。海陵王是太祖之孙,宗干的第二子。他早就有夺帝位之心,最终利用金熙宗末年的酗酒妄杀不得人心而夺得了帝位。
海陵王通晓汉制文化,与熙宗一样,都是汉文化修养较高的人。他即位后,将金熙宗时期的政治、经济改革继续向前推进。在中央废除中书、门下两省,只存尚书省,使尚书省成为皇帝控制下的唯一的最高权力机构,同时废都元帅府,改设枢密院主管军事。为了巩固皇权,加强统治地位,海陵王对守旧的女真贵族大开杀戒,太宗子孙被杀绝。与此同时,海陵王重用汉人、契丹人及渤海人,以加强金国各项制度的改革。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海陵王统治时期,其影响最大的改革就是将金朝首都由黑龙江地区迁往燕京(今北京市)。海陵王镇压女真旧势力后,便有一些汉族官员提出迁都燕京的问题,他们认为上京会宁府远在东北一隅,对金统治中原多有不便,而燕京地理位置重要,南控中原,北连辽左,人民殷富,地杰人灵,是建都的理想之地。但一些女真贵族坚决反对迁都,认为上京作为金源内地,是祖宗发祥之地,不宜南迁。海陵王也倾向迁都,为了统一群臣的意见,在一次上朝时,他问群臣:“荷花在上京一带不能开放,为什么在燕京一带就能开放呢?”主张迁都的大臣争相回答:燕京气候温和,风土宜人,故荷花能开。他们借此机会再提迁都之事,反对迁都的大臣无言以对,海陵王便顺势决定迁都燕京。
金·白釉铁花瓷罐。徐朝/摄
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海陵王正式下诏迁都,改燕京为中都大兴府,汴京为南京,辽中京大定府为北京,辽阳府为东京,大同府为西京。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削上京称号,只称会宁府,将这里的女真贵族大批南迁燕京,将太祖、太宗的棺木也南迁燕京附近大房山建陵安葬。為了保证其迁都燕京的顺利进行,正隆二年(1157年)十月,海陵王下令“会宁府毁旧宫殿,诸大族第宅及储庆寺,仍夷其而耕种之。”这样,在海陵王迁都后,一座美丽的金上京在黑龙江地区消失了,尽管后来金世宗时期曾对之修复,设为陪都,但其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海陵王迁都燕京,对女真族的汉化和加强金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意义重大,但并没有给海陵王自己带来什么好运。大兴土木,举国南征,使朝廷内外怨声载道。不久,海陵王便在大举侵宋的战争中失去帝位,为部下所杀。
从收国元年(1115年)到贞元元年(1153年),金国都城一直在今黑龙江阿城的金上京,历经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王四帝。这一时期也是金国充满生机、变革强大的最好时期。海陵王南迁,金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由黑龙江转到燕京,使黑龙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受阻,它也没有使金国的发展和强大得以延续,反而使其衰落的趋势日益明显。自海陵王迁都燕京后,元、明、清三朝统治者都把燕京视为京都的首选。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摄影:徐朝)
责任编辑/徐朝
金上京四帝雕像。徐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