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诺恩吉雅》文学本与音乐
2019-06-11鲍尔吉·原野
创作背景:
东蒙民歌《诺恩吉雅》近百年来流传于东蒙乃至整个内蒙古地区,家喻户晓。这首民歌的主人公诺恩吉雅娴静美丽的音乐形象成为蒙古族青年女性的象征,在东蒙民歌谱系当中,优美的《诺恩吉雅》与激壮的《嘎达梅林》堪称双璧,具有永久流传的社会基础和艺术价值。它承载着蒙古族文化的两个重要符号——怀念家乡、歌唱爱情。它是赤峰市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文化瑰宝。
创作内容:
以民歌《诺恩吉雅》的音乐形象、人物故事与地域背景加以二度创作,完成交响乐作品,风格深情、辽阔、久远,体现交响乐语言跨越国界、族裔的相通性,凸显民歌在人类文化当中的永恒价值。
体裁解读:
作为标题性大型交响乐作品,在创作意图上,首先明确这部作品不是歌剧与舞剧,也不是民族歌剧与民族舞剧,更非话剧等情节性作品。剧情在本部作品中只构成简单的线索,提供音乐走向,标注情绪、色彩与节奏。唯其简单,才能给作曲家的谱曲配器预留足够的空间,谨记简单就是伟大,避免在剧情上过度雕琢以及千人一面的社会性解读。本作品遵循交响乐的创作规律与演出格局,在作品中加入蒙古族民族民间器乐演奏以及鲜明华美的民族服饰特征。其中的歌唱、舞蹈元素与大屏幕画面提供现场观赏的好看性并方便观众解读剧情,但整部作品在结构上可以脱离歌唱、舞蹈与大屏幕,独立演出。
音乐突出鲜明的旋律性与民族性,力争留下一些好听的音乐。
剧情梗概:
民国初年,蒙古族少女诺恩吉雅生活在老哈河畔的草原上。作为敖汉王的女儿,诺恩吉雅无忧无虑,深得父母宠爱。
小伙子白音仓是王府的世代仆役,为王府放马。他与诺恩吉雅从小一起长大。及长,对诺恩吉雅心生爱恋。
东乌珠穆沁王听闻敖汉王的女儿诺恩吉雅温柔美貌,派人至敖汉王府,聘诺恩吉雅为东乌珠穆沁王的儿子云灯为妻。敖汉王应允此门亲事。
诺恩吉雅应父母之命、上马车,随马队前往遥远的东乌珠穆沁草原成亲。第一次离家,诺恩吉雅思念恋人、家乡与爹娘。
白音仓见到心爱的诺恩吉雅远去东乌珠穆沁,成为他人之妻,心中悲伤。他骑马偷偷尾随送亲队伍来到东乌珠穆沁草原。
东乌珠穆沁王在王府为云灯和诺恩吉雅举办盛大的成婚典礼。诺恩吉雅因为思念白音仓与父母而闷闷不乐。
婚礼完成,众人在各个蒙古大帐中宴饮。
白音仓装成歌手,到各个蒙古大帐演唱民歌。他的歌声引起了诺恩吉雅的注意。
诺恩吉雅在白音仓的歌声中热泪涟涟。
月明之夜,诺恩吉雅和白音仓在异乡的草原重逢,二人喜悦。
白音仓决意带诺恩吉雅返乡。
诺恩吉雅和白音仓各骑两匹白马踏上返乡之路,他们在星空下、在草原上日夜兼程,最后来到敖汉边界的老哈河畔。此刻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白音仓和诺恩吉雅二人弃马涉水,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双双殒命回乡的途中。
雨歇,天晴地朗,河水静默远逝。两匹白马在河边踟躇徜徉,韁绳拖地,嗅闻泥土,迟迟不走。渐然,两匹白马慢慢跑向远方,融入天际,化为两朵白云。
两朵白云在天心相偎,如望故乡。
人物分析:
诺恩吉雅,如民歌歌词所描绘的:温柔、美丽、娴雅,是具有贵族血统的王爷的爱女。她像草原的风一样无拘无束,像老哈河水一般清澈见底。贵族——王爷之女——草原背景相叠加,构成诺恩吉雅自由、纯真的个性。像云朵、泉水、鹿和野花一样,诺恩吉雅成了草原上大自然的一部分。
白音仓,王府仆役,为王爷放马。他如同沙地的蒙古黄榆一样坚韧硬朗,在旷野里孤独的人更容易得到大自然的启迪。东部的蒙古少年,有马群飞掠草原的襟怀,民歌和草原生灵塑造了他们的情感世界。白音仓是马倌并且是民歌手,还是爱恋诺恩吉雅的恋爱者。他用情之深超越常人,竟暗随马队抵达东乌旗草原。在他的深情与歌声里,隐约流露悲剧的风暴正在天边酝酿。
场次设想:
场次在这里并非歌剧舞剧的幕别,只是为音乐创作提供故事顺序、人物与事件的情绪色彩板块,其中包含了歌唱、舞蹈、民族器乐和大屏幕舞美的空间。初步设想划分为六场,含序曲与尾声,即六个段落。(整部作品时长约为55—65分钟)
序曲:草原上相爱的人
诺恩吉雅生活的家乡:大地、天空充满欢愉色彩,美丽的草原景象。金黄的沙漠呈现柔和的曲线,驼队走过,小鸟飞过。沙漠中藏着清泉,形成小小的绿洲。远处是丘陵草原。河流像鞭子一样曲曲折折由天际而来,陪衬着庄严的日出与黄昏。“放牧”在这里意味着不尽与永恒。《牧歌》①是开场音乐,也是诺恩吉雅家乡敖汉旗草原的象征。
在《诺恩吉雅》旋律的变奏中,舞蹈队齐舞,诺恩吉雅独舞。舞曲中加入火不思、蒙古筝等蒙古族弹拨器乐。管弦乐队齐奏《诺恩吉雅》②主题曲。白音仓、诺恩吉雅男女双人舞,奠定他们爱情的基调。
第一场东乌王求亲
敖汉王府,东乌王的求亲使者呈上聘礼,有排场。蒙古宫廷音乐[昭乌达宫廷音乐]。
舞蹈表演诺恩吉雅试嫁衣。
第二场远赴东乌珠穆沁
诺恩吉雅随马队离乡,远赴东乌珠穆沁草原。女声独唱《旷野的黄榆》:
旷野的黄榆
影子比河水还长
夜空的流星
不知道自己划向何方
离开你,我心里多么凄凉
(鲍尔吉·原野作词)
第三场诺恩吉雅成婚
东乌王府,王爷为云灯和诺恩吉雅举办盛大婚礼。民俗展示。[大屏幕由王府转换为蒙古大帐内的宴筵。]
白音仓在各蒙古大帐演唱《天上的云朵》,表达他对诺恩吉雅的爱意。
男声独唱《天上的云朵》(鄂尔多斯民歌,鲍尔吉·原野重新填词):
想你的时候鲜花开过
你是花丛哪一朵
心中恋人我是微风
在你耳边轻轻诉说
想你的时候白云飘过
你是云彩哪一朵
心中恋人请等等我
跟你一起去漂泊
天上的云朵相偎相牵
飞越山巅共渡爱河
[大屏幕由蒙古大帐转换星空旷野。]
诺恩吉雅与白音仓在异乡重逢,百感交集。女声独唱《我的爱是查娜花开》③:
不知不觉,查娜花在草原盛开,
查娜花啊,你像白云散落人間
六月的早晨,查娜花在山坡盛开,
查娜花啊,你像河水灌满了草原
我的爱是查娜花开
漫山遍野
爱我的人是雄鹰
远远地,他远远地飞过来
(鲍尔吉·原野作词)
第四场与白音仓一同返乡
诺恩吉雅与白音仓骑白马返乡。他们好像重新发现草原上的前所未有的美:白桦林如情侣一般相偎,而它的身后是父亲般的大山。天鹅在湖水里嬉戏,百灵鸟在天空飞过,世上万物原本都是成双成对,这是美与爱的归宿。回家如此愉快,或者说自由让人愉快,说到底是爱情让人感受到放置在生活最高处的美。
男女双人舞,这是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期待与窥望,亦有游戏色彩。
远处传来雷声,阴云闭合。
暴雨、老哈河横前,汹涌不可渡。二人携手涉水,被卷入旋涡。
雨过天晴,万物宁静,河岸上两匹白马悲切不肯离去。河水东流,双马顺河流方向渐渐远去、消逝。蓝天上飘来两朵相偎的白云。它们终于回家了。
女声二重唱《你去了哪里,诺恩吉雅》:
山峰长高,是歌声在岩石上
化为琥珀,诺恩吉雅。
河水变长,思念在河床里
追赶回声,诺恩吉雅。
像花一样温柔
像风一样透明
像星光一样遥不可及
你去了哪里,诺恩吉雅。
(鲍尔吉·原野作词)
尾声世上多了一条名为“诺恩吉雅”的音乐之河
合唱队哼鸣与乐队。百年以来,蒙古民族对诺恩吉雅的思念延续至今。诺恩吉雅这个名字代表着愈来愈多的内涵:想念家乡、惦记父母、追求爱情。它歌唱远方、女性、河流与大地,回环往复;歌者可以在歌声中放入所有美好的怀想。在无以数计的人们的无以数计的演唱中,诺恩吉雅由一个名字、一首民歌演变为民族的集体记忆,变成历史基座上一块有脉搏跳动的文化化石。在老哈河之外,世间多了一条名为“诺恩吉雅”的音乐河流。
(全剧终)
结语:
对比设置:序曲自由愉快与第一场东乌王求婚庄严沉重的对比。东乌王主题在第二场远赴东乌珠穆沁里面继续发展,它是庄重的、秩序的、华丽的力量,听不到爱的声音,但不丑恶。第二场的力量在第三场成婚达到高峰,旋即被白音仓打破,白音仓体现的自由与爱的色彩像旷野的风,无法阻拦。诺恩吉雅的《查娜花开》是爱的宣言,他们两个人交织成纯美宇宙,只容得下他们两个人。第四场返乡发展他们缔造的爱情之美,加入草原之美,更加广大,使爱与美更有可信性。达到整场高潮。旋即悲剧发生,美殒灭,冰冻中传来女声二重唱——向上的直抵苍穹的水晶般的声音,而不仅仅是悲伤。尾声,回到现实中,民众的,追思的声音,像山坡上无尽的松林,摇动歌唱。
附注
①《牧歌》系蒙古民歌之昭乌达民歌,安波记谱、整理,公版歌曲。
②《诺恩吉雅》系蒙古民歌之昭乌达民歌,公版歌曲。
③查娜花,蒙古语,即芍药花。
声明:
交响乐《诺恩吉雅》创意、故事、文学描述、歌词等项文化产品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归属于出品方——中共赤峰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