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朝时期东亚地区筝文化的发展

2019-06-11代昕

北方音乐 2019年3期
关键词:东亚地区交流

代昕

【摘要】唐朝时期在东方诸国形成了以中国为文化轴心的东亚文化圈。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文化、政治都发展到了古代的顶峰,与此同时古筝文化也发展到了古代历史中的高潮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的治国者的治国政策开明开放,古筝也在国与国的派遣交流之间被带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一种世界共有文化,与此同时,我国的筝文化也在交流中不断成长发展。在这一时期,东亚地区的筝文化尤为灿烂。

【关键词】古筝文化;交流;发展变化;东亚地区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古筝是我国发展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相传从秦代就开始流行起来,至今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它的外形,名称,演奏技法,曲式风格等都随各地的风土人情发生了演变,并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当地筝文化。其中,唐朝时期的东方筝的发展主要是指在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这四个国家。

一、唐朝时期中国古筝的发展

唐朝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其统治者奉行对外开放的治国方针,并且与他国不断地进行派遣交流,不斷的吸收着他方的优秀文化,再加上有魏晋时期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作为奠基,以及统治者对于乐律的重视,使这一时期达到了古筝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在古筝的演奏,还是古筝的创作与古筝文化的传播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唐代较为常见的筝有十二弦和十三弦之分,唐筝从整体上看比较细长,面板呈圆弧形,底板是平直的。在宫廷、民间多用的是十三弦筝。

在这一时期,上至天子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很喜爱筝乐,“筝乐声声,处处皆闻”的这一种描述就体现出在唐代古筝艺术被广泛的普及。唐朝的诗人白居易就曾在自己的诗《听崔七妓人筝》中说到“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这里所描述的十三弦指的就是唐朝时期的十三弦筝。唐朝建立了分工明确的音乐机构,包括太常寺,教坊和梨园。为古筝专业的演奏及传播人员的培养与数量发展方面提供了支持,在这一时期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古筝演奏者,如薛琼琼、李青青、李从周、崔七等人。这时的筝乐风格除了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颠沛流离,内忧外患的情感特征,更多的是增加了平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的关注。开放融和、兼收并蓄是这一时期文化艺术的特色,也是中国唐代筝乐发展的重要特征。

二、唐朝时期日本筝的发展

唐朝时期中国注重与他国的互相派遣交流,在这一时期,古筝被入唐学习的使者带回日本,收到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并在日本境内从宫廷至民间掀起了一阵学习的热潮,到现如今,古筝已经在日本发展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筝文化体系,日本人称之为koto(日本筝)。由于是从唐朝时期古筝传入日本,因此日本筝的弦数上继承了唐代筝的十三弦特色,但是不同于中国古筝弦粗细不一的特点,日本筝的十三根琴弦的粗细相等,因此在整体的音色上就显得更加浑厚短促。除了琴弦的细微差别,在筝体的外形制作上也与唐朝筝有不同之处,日本筝的下方少一块底板,支撑琴的琴架也更加的短小,这就决定了KOTO的演奏者需要将筝的一方撑起,另一头摆在平面上坐卧弹奏。

由于古筝本身的音质特点,日本筝都以五声音阶为主,但是由于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熏陶不同,因此在两国的筝曲风格上也有较大的差别。筝起初传入日本时,主要是作为一种人们歌唱的伴奏乐器使用,到十六世纪之后才出现了独立的日本筝曲,日本筝在曲式风格上更加倾向于民族风格。记谱时,日本筝的十三弦分别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斗、为、巾”来代表这十三根弦的位置和音名,相传这种记谱方法与我国广东潮汕地区的二四谱的记谱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中国古筝的流派划分方法不同的地方是日本筝的流派划分是按照整个筝史的发展时间段来划分的,因此并未出现中国各派之间争奇斗艳的情况。

三、唐朝时期朝鲜筝的发展

朝鲜与中国自古来往就很密切频繁,因为两国地理位置上的距离优势,朝鲜的民族文化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朝鲜的伽倻琴至今为止也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相传,这种乐器是当时伽倻国的国王仿制中国的古筝制造而成的。《三国史记》中曾有记载说:“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其外形和演奏形式与中国的古筝大致相似。但是也具有它本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手法技巧。唐朝时期的伽倻琴发展逐渐成熟,也受到了中国唐朝宫廷的重视,将其加入到中国的乐部体系当中,并将演出的内容上面增加了许多朝鲜风格的筝曲,例如:《歌芝栖》《舞芝栖》这一系列作品等。

朝鲜另一较有特色的弦鸣乐器是牙筝,与伽倻琴不同的地方是牙筝是拉弦乐器,演奏方式是由琴弓在琴弦上拉奏产生声音。中国的唐朝是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四邻各国都受其影响,牙筝就是朝鲜人民根据中国传入的古筝,加入自己的民族智慧,对古筝进行了改良,创制的一种朝鲜族拉弦乐器。《高丽图经》(卷四十)“乐律”条中就记载有:“今其乐有两部,左曰唐乐,中国之音,右曰乡乐,盍夷音也。”因为牙筝在唐朝末期才逐渐开始进行改良,所以这一时期对于牙筝的描述也很少,在此就不做过多赘述。

四、唐朝时期越南筝的发展

按照历史记载,越南筝最初也是在唐朝时期由中国传入,因此越南筝大致与唐朝时期的古筝相一致。但是不同的是,越南筝的外形尺寸要比中国的古筝小得多,但是在外形装饰上,多用镶嵌的贝壳来作为装饰,这与当时当地的制作工艺有关,在琴弦的采用上,不同于中国与日本的尼龙弦,越南筝多采用钢丝弦,因此它的音色也较中国筝来说更加的清脆透亮。越南筝在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中都得到了较大空间的发展,它的音乐派系是根据地区来划分,主要包括北方的嘲音乐,中部的顺化音乐和南部的“才子—改良”音乐,这些音乐的演奏形式都是唱演加上乐队伴奏的演奏形式 。越南筝的演奏具有特色,演奏者的脚下会踩着一个像木鱼的似的用来伴奏的乐器,一边弹,一边用脚踩发出很有节奏感的“得,得”的乐声,具有越南的当地音乐特色。

五、总结

筝文化起源于我国,在历史长河国与国的交流活动中,各国之间的文化也发生了碰撞,而筝文化就是文化碰撞中所出现的一颗小火星,正所谓“源相同,类不同”,筝文化在达到各地之后,与当地的经济,工艺制作水平,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相结合,所形成了各个国家不同的筝文化流派。筝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史当中经久不衰,依靠的不仅仅是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还因为筝这种乐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群体的审美观念,并代表着一段时期的文化发展程度,我们说它是统治者用来宣传文化的一种工具也不为过。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种乐器文化想要长久持续的发展,必定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充实改变自己本身的内容,并且不能固守陈旧的思想,要勤于交流。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保持着存在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谢明.唐代筝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雷敏.中日两国古筝音乐的异同[J].飞天,2011.

猜你喜欢

东亚地区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人口老龄化对东北亚地区经济的影响
共建东亚教育共同体
如何看待我国的高投资率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