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德林《二首复调作品》op.20中《二部创意曲》分析
2019-06-11张颖
【摘要】创意曲是一种以各种模仿写法为主的复调小曲,不像赋格那般严谨,是赋格曲的自由化小型化;谢德林是当代苏联-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二首复调作品》op.20创作于1961年,这两首作品分别为二部创意曲与固定低音,是谢德林以自己最喜爱的小型套曲形式写作的作品。固定低音这首作品相较于二部创意曲更广为人知,对固定低音的演奏也较多;而二部创意曲却无人问津。本文将对这部作品中的二部创意曲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谢德林;二部创意曲;固定低音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二部创意曲》主题分析
下例是《二部创意曲》的主题,调性为f小调,主题是由AB两种材料组成的异质主题,材料A主要以f小调的主和弦分解形式的三度与四度及主和弦音的同音反复为音高材料;材料B即第三节出现了前两小节未曾出现的级进进行音高材料;节奏上以“二八”“八十六”的节奏型组成,在出现级进进行的音高材料是节奏型上也进行了改变,变成了“四十六”的节奏型;从整个主题的结构上看可看成是一个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第1小节为起句,第2小节为承句,第3小节为转句,第4小节为合句,相对于传统的主题短小而言,这首创意曲的主题相对较长。
14-18小节是这首创意曲的固定对题,这个固定对题除了一次主题出现在低声部时随着主题出现之外,一直伴随主题出现。对题的材料来自于主题B部分,红色方框内来自主题B部分材料,在对题中将这一材料进行逆行延伸而来。
二、《二部创意曲》整体结构分析
这首《二部创意曲》总体结构可分为具有回旋曲式特点的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15小节)主题陈述两次,与传统的创意曲的形式不同,主题并非在两个声部各自陈述一次,而在同一声部陈述了两次。
第1-4小节,主题第一次在高声部独立陈述。
第5-7小节是一个小连接,材料来自主题的B部分材料,“四十六”的连续进行,旋律形态以倒影形式出现略作改变。
第8小节进入答题,并未按传统创意曲在高八度或低八度的位置上进行答题模仿,以同度的方式在同一声部进行第二次陈述,主题形态上未作任何变化。第二次主题陈述时固定对题出现,是以连续级进上下行组成的音阶式进行,节奏上一直以“二八”的节奏型组成,这个固定对题一直伴随主题出现。
第一间插段(12-15小节)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2-13小节)两个声部同时发声,材料来自主题的A材料的四度跳进为主并采用“二八”的节奏型。第二部分(14-15小节)采用主题B中的半音级进进行形成连续的半音下行进行(从a2一直半音下行进行到c1)与连续的“四十六”节奏,在最后一拍回到第一部分的“二八”节奏型,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部分出现了节奏变拍,由原本的四二拍转至四三拍再回到四二拍,连续半音化的进行也为后面的尾声部分作出了铺垫。
第二部分(16-40小节)。
第16-20小节主题再次在高声部出现,依旧在f小调上作静止再现,除在固定对题上与第一次出现的对题相比下移了一个小三度,与第二次主题的陈述并无不同,正因为这一点的不同,所以将此处划为第二部分。
第二间插段(21-29小节)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21-22小节)是对主题最后两个的节奏型的延伸模仿,逐渐拉大音高的跳进距离。第二部分(23-29小节)延续“八十六”的节奏型,在音高上采用主题材料A的和弦分解形式,低声部出现了新的节奏型四分音符,并且以同音反复构成的一个长音持续现象,来突出高声部的主题材料进行。从第25小节开始为主题A部分的重复,是为巩固调性。
第30-33小节主题再次陈述,是第二次对题伴随主题陈述时的重复。
第34-40小节第三间插段出现材料依旧来自主题,以同音反复、级进进行为主,跳进为辅进行。低声部以对题材料为主,其中级进上下行的材料来自主题转句中级进上下行的时值扩大。
第三部分(41-55小节)是第一部分的重复,与之不同是在主题第一次主题陈述时未有对题相伴。
第四部分(56-62小节)
主题第一次在低声部以低十五度的方式出现(56-59小节),依旧在f小调上出现,可看做是第一次主题陈述的复对位。值得一提的是伴随主题出现的对题,出现一个全新的节奏型和音高材料出现,节奏型连续快速的三十二分组成,音高材料上依旧是主题中的级进与四度跳进的音程模式,构成了一个十二半音(但与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不同,并不依照十二音完整出现之前不得重复的规则),整个音高进行呈一种调性不明确的状态,并且在音域上是整个作品最高点,与主题调性明确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了一个多调性对位。
第五间插段(60-62小节)低声部以低第十五度的形式重复第一次主题陈述后的连接部分,高声部以一个四度双音作长音持续。
第五部分(63-83小節)整个第五部分是第三部分的重复。
尾声(84-92小节)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84-86小节)高声部作三音持续,中声部作同音反复,低声部材料来自对题以音阶式下行进行,节奏上是以对题上的“二八”节奏型为材料。整个第一部分的材料皆来自对题,与第七间插段中材料来自主题形成中和。
第二部分(87-92小节)低声部作主音持续,整个高声部的材料来自第四部分的对题,尾声部分的无调性状态及快速进行,都预示这部作品并未结束。
根据该作品的从结构中可以明显看出这首作品是一首回旋曲式结构,但从主题的相似度与再现的完整度来说我们还可以将其分为呈示部(1-40小节)其中包括副呈示部(16-40小节)、中部(41-62小节)、结束部(63-83小节)的三个部分。整个作品与传统不同之处在于:主题陈述只在低声部出现过一次,其余皆在高声部上重复未作任何改变;整首作品都在f小调上进行,未曾转换过调性;结构上具有回旋曲式的特点。由于整个作品的主题只在f小调上,而主题形态并未作任何改变,可将整首作品看做是一首固定主题的作品,与《二首复调作品》中另一首“固定低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结语
创意曲作为复调音乐中理性美和感性美的高度统一体,具有极高的哲学意义和艺术审美价值。[1]创意曲产生于赋格曲之后,是赋格的小型化也是赋格的自由化。创意曲是极为珍贵的复调音乐,是极为珍贵的钢琴教材。[2]谢德林的这首二部创意曲从结构、主题、答题上将创意曲的自由化扩大,形成一种新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彭弋的,王佳丽.浅析巴赫《创意曲》中的理性思维[J].当代音乐,2017(19):57-58.
[2]祁云峰.浅谈巴赫的二、三部创意曲[J].当代音乐,2015(17):98,106.
[3].邹向平.谢德林及其作品简介[J].音乐探索,1988(4).
作者简介:张颖(1993—),女,汉族,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硕士,研究方向: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