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斋志异》中的诗词运用初析

2019-06-11李梦怡

参花(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行文

摘要:在行文中穿插诗词,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作品中合理地应用诗词,能够有效地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及艺术效果。阅读《聊斋志异》,读者可以看到小说与诗词之间的完美结合,诗词在这些作品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本文旨在对诗词在《聊斋志异》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诗词歌曲 《聊斋志异》 作用 地位

我国一直被称为诗歌的国度,而诗歌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重要代表,其价值也在被不断地重新认识,并拓展了其自身的用途。除了能够作为独立的审美个体之外,诗歌也与其他艺术进行了有效结合,而《聊斋志异》则是行文过程当中对诗词进行了合理应用的重要代表。在《聊斋志异》当中,诗词的应用在行文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每一篇作品都能够显示出恰当的意境,同时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聊斋志异》中诗词运用原因探析

(一)与诗词自身的特点有关

在进行文体方面的比对工作之后可以看出,诗词本身的运用使优势呈现得十分明显。

第一,诗词在语言方面拥有概括且简练的特点,在进行《聊斋志异》的创作时,作者对这种特点进行了充分应用,让文章非常严谨和简洁。在《林四娘》当中,林四娘是衡府的一名宫人,经历十分丰富,如果在介绍时使用普通的叙述方法必然会占用大量篇幅,这样就会与文章主旨相违背,但如果对其介绍没有详尽的描述,便会让行文出现缺失的状况。蒲松龄在行文当中运用诗词进行简要的描述,这样不仅保持了行文自身的紧凑,也避免了行文出现文意不完整的情况。另外,在文中主人公如果出现不方便说出的话,作者可以利用诗词所具有的含蓄特点来对这些话语作出相应的表达。在《娇娜》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使用,不仅有效地避免了直接表达之后所产生的尴尬,也清晰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从行为的意境层次来看,诗词如果可以在小说当中做出合理应用,便可以在气氛紧张的意境当中塑造出诗情画意的美感。在《王桂庵》这篇小说中,自从王桂庵见到芸娘之后,就显得万分焦急和寝食难安。因此,作者创造了一个梦境,王桂庵在梦境当中梦到“门前一树马缨花”,这使得文中焦急的气氛得到了有效舒缓,并赋予了小说诗情画意的美感。

(二)与我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有关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将诗词在小说当中进行应用的传统,诗歌运用最早的也就是《白云谣》: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在这首诗歌中,恰当地表达出了西王母爱恋周穆王的情感。在这之后,我国古典小说运用诗词已经成为传统。这也自然对《聊斋志异》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在《聊斋志异》之前,《莺莺传》等小说当中都对诗词进行了应用,且效果十分理想。因此,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当中,蒲松龄开始添加诗词,并让诗词的运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蒲松龄的过人才情

明清时期所创作的诗词被看作正宗的雅文学,因此,俗文学方面的创作者对这一观点也非常重视。在诗词当中,作者在描绘几女的命运以及内心当中的坚贞方面运用了较为细腻的笔触,从而让读者在阅读时十分唏嘘。在這个时期所创作的其他小说,诗词方面的精品佳作并不缺乏,但与《聊斋志异》当中诗词为文章整体服务不同,这些作品没有办法达到《聊斋志异》的层次。在许多文章当中,使用了较多的诗词,从而让其在作品当中成为主体,例如《虫书》当中所创作出的“八景诗”十五首。在文章当中运用这么多的诗歌已经让其喧宾夺主,其作用不是在为小说服务,而是表现作者才气的工具。

二、《聊斋志异》当中诗词的重要作用

(一)对人物身份进行暗示

在《聊斋志异》当中,作者在揭示人物的身份之前,往往会通过相关诗歌使读者能够了解其身份,这说明,诗歌在《聊斋志异》当中拥有对人物身份进行喻示的重要作用,其中,《绿衣女》《田子成》等都是个中代表。

在作品《田子成》当中,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在明朝末年,田良耜是一名进士,在一次经过洞庭时,因为月色的美丽便在洞庭周边进行漫步,在此期间却发现在远处有非常渺小的一处灯火,在灯火的周边则有三人正在对饮,而这三人当中有一个看似秀才的人正在吟诗,其内容为:

满江风月冷凄凄,瘦草零花化作泥。

千里云山飞不到,梦魂夜夜竹桥西。

这首诗带给人一种凄神寒骨的感觉,充满了浓浓的鬼气,而从字句来看,更对这样的感觉进行了印证。在该诗当中,凄风、冷月、衰草、零花透露出了浓重的阴气,再加上作者对家乡思念的表达,使得人能够联想到其鬼魂的身份,而在《绿衣女》等作品当中也有这样的优秀诗词。

(二)揭示人物命运

在《聊斋志异》当中,诗歌还能够对人物的遭遇进行补叙,并对人物的命运进行揭示。

《林四娘》讲述清州道陈宝钥正在府中闲坐的时候,家中突然来了美貌的女子,两个人从此开始了亲密的交往,但是,这个女子总是每天夜里才来,天一亮就离开。陈对这件事十分怀疑,在陈的逼问下,女子解释自己是衡府宫人,但是对其他的则不愿意多说,这个女子究竟是谁,遭遇如何,作者都没有在文中明确表达。在行文即将结束的时候,蒲松龄设计林四娘留下了一首诗来对自己的生平遭际进行介绍。在该诗当中,林四娘对自己的生平经历进行了交代。而在《公孙九娘》当中,也对诗歌进行了应用,从而对公孙九娘的人生经历进行了补充叙述。

(三)表达人物思想

在《宦娘》当中,诗歌的应用则使得人物的抱负得到了抒发,由于人鬼殊途,宦娘与温如春难成夫妻,宦娘心中十分遗憾,因此填了一首《惜馀春》。这首词当中开题就出现了“恨”字,从开始就进行了点题。在古汉语当中,恨代表着遗憾,而联系上下文则能够看出,宦娘对于自己身为鬼魂难以与温如春成为夫妻十分遗憾,因此度日如年,难以成眠。在该词当中,对自己的无尽孤苦进行了有力的表达,并对自己的抱负进行了书写。

三、从《聊斋志异》诗词看蒲松龄的心理状况

(一)逃避现实的隐居思想

1679年,蒲松龄到毕府之后,写了两首《石隐园》,从不同的角度对石隐园的春景进行描写,并对自己敬仰毕际弃官隐居的高尚品格进行了表达,也表露出作者本人比较消极的隐居思想。

在该诗当中所运用的“武陵邱壑汉时村”是在陶渊明所创作的《桃花源记》当中的一句内容,在这里进行运用主要是作者把其比作石隐园。虽然该诗描述的意义是颂扬在乡间隐居的情形,但实际上却是为抒发自己难以实现青云之志的抑郁之情。

(二)追求自在闲适的生活情感

1689年,由于盛夏太过溽热,蒲松龄到了石隐园的远心亭居住,他感到十分惬意,专门作诗对自在闲适的生活进行了叙述。《逃署石隐园》中写道:

绕屋浓阴万树蝉,水云浮动芰荷天。

两餐如客饥投肆,初漏无声静入禅。

石丈犹堪文字友,薇花定结喜欢缘。

雨余帘外松风冷,竟到匡床搅夜眠。

在上述的七言律诗当中,通过蝉鸣、荷花、松树等景物,对石隐园的寂静进行了良好的衬托,并对作者不想离开石隐园的愿望进行了表达。

参考文献:

[1]杨士钦.《聊斋志异》中的诗词探析[J].济宁学院学报,2016(37).

[2]刘雪莲.《聊斋志异·白秋练》中诗词及“吟唱”功能考述[J].蒲松龄研究,2015(04).

(作者简介:李梦怡,女,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蒲松龄聊斋志异行文
蒲松龄纪念馆举办“道法自然——王佑学山水写生画展”
聊斋志异小翠
蒲松龄
作文指导教学尝试与思考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强化指导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成语连线
由对立走向友善
短文改错中行文的“一致性”
蒲松龄隐诗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