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课程中的差异教学及策略初探
2019-06-11徐文
徐文
一、尊重幼儿差异,建构分线课程
1.关注点的差异
桑与蚕自古就是绝妙的搭档,在激烈的讨论后,孩子们对桑与蚕有着浓厚的兴趣也生发出不少疑问“桑树什么时候发芽?”“桑叶只能给蚕宝宝吃吗?”“蚕宝宝是不是就是毛毛虫?”“蚕宝宝会咬人吗?”……面对孩子们两方不同的关注重点,我们决定围绕蚕与桑开展一次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开展之前进行了双线的课程预设。
2.兴趣点的差异
关注点的不同意味着兴趣点方向的不同,这让孩子们自动的分成了两队——桑桑队和蚕宝宝队。在一个春风和煦的午后,孩子们发现黑黑的蚕蚁探出了脑袋,而桑叶也初初冒芽,桑桑队和蚕宝宝队开始了各自的探索。孩子们观察到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不少植物也同桑树一样日益萌发新绿,而且不少叶子都和桑树叶有着相似的特征,收集了这些树叶回到班里,孩子们开展了一场有趣的分辨桑叶的小游戏,通过自己总结的特点,将正确的桑叶放入分类盒中,在游戏中巩固,孩子对桑叶外形的认识。
3.探究方式的差异
蚕宝宝在悉心照顾下越发的白白胖可爱,孩子们对蚕宝宝的喜爱也与日俱增,在观察方式和养护方式上,孩子们也生发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观察方式:一种是直接观察,将桑叶连同蚕宝宝一起平托在手掌上,近距离观察蚕宝宝的外形和活动方式。另一种则是借助工具观察,如拨弄蚕体的羽毛和小型手持放大鏡。
养护方式:一种是将整片桑叶完整投放给蚕宝宝,另一种是将大片桑叶简单撕碎投放给蚕宝宝。这两种方法各有益有弊,整片投放有益于观察蚕宝宝进餐喜好(喜欢从叶片边缘吃)并且不易风干,但是时常浪费;撕碎投放能够帮助小蚕下口,但是清理蚕沙时比较困难,很难分拣。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让孩子们对蚕有了更浓厚更确切的观察认知,蚕宝宝们也都日益健康得长大着。
4.创造性的差异
不少孩子都观察到,桑葚丰富的果汁是紫色的,把手指和舌头头染上了颜色,还有孩子在吃完后特意问老师,是不是画画用的颜料都是用不同颜色的果汁做的?对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适合的材料,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
二、更新教育观念,发展幼儿能力
1.尊重幼儿自主发现能力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很自然地对周围的世界产生疑问,并试图弄清楚他们的疑问。没有人教他们怎么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天性。
在蚕月桑津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凭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操作体验中不断拓展预设框架,并在每一次兴趣激发和疑问萌生后,进行相应的体验与尝试,不断的吸收新鲜知识中提升着发现能力,强化着探究意识。
2.培养幼儿操作探究能力
观察、了解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看法和判断,支持幼儿所说所想的事情,对教师来说不容易,因为教师容易习惯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幼儿,这恰恰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只有在实现自己想法时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自觉性,感受到操作、探索、求真的快乐并获得经验成长。
幼儿园应以幼儿为中心开展活动,提供各种资源以支持幼儿自己的方式发起和组织探索活动,让他们的学习回到幼儿的本质特征上,使他们能以自己的方式思考和组织探究活动,让他们的学习回到幼儿本质特征上,使他们能以自己的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和经验。
3.提升幼儿分析提炼能力
教师可从幼儿的发现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追随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正在获取的经验来帮助他们建构新的经验。
案例:这天早上雾雨蒙蒙,早来的孩子们照例去班树上采下几片新鲜的桑叶,回到班级用餐巾纸正反吸干水分后喂给了蚕宝宝,听着蚕宝宝大口吃桑叶的沙沙声,孩子们心满意足回到教室活动,吃完点心的自由活动时间,几个小朋友跑来“老师老师,蚕宝宝好像生病了!”仔细一看,好多条蚕宝宝已经奄奄一息,同时屁股上像长了一颗透明淡黄色的水球。到了下午,所有班级里的蚕宝宝都像得了瘟疫般离奇死去。大伙儿都傻了眼,究竟是什么原因?孩子们回家请教有经验的爷爷奶奶,最终奶奶和强大的网络信息组合下,孩子们得出最有可能的两个真相,一是雨季太多,桑叶内本身含有的水分较多加上新鲜采摘后没有自然阴干,蚕宝宝饿了一晚后大量进食导致了拉稀脱肛;二是可能正逢春季万物复苏,园丁爷爷奶奶可能有过农药灭虫害,虽有细雨冲刷但仍有残留。
由此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教师应改变原有科学教育观念和方式,创造新的科学发现活动,激励幼儿探索与创造,让他们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质疑、推理和假设,并通过实践探索和分析讨论获得答案。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经验,对教师和幼儿园课程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关注家园合作,促进全面发展
在“蚕月桑津”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亲子探究活动:
1.亲子调查活动《桑叶大搜索》
鼓励孩子们和爸爸妈妈走进生活,关注日常,找一找身边环境中的桑树,和爸爸妈妈妈妈讨论关于桑叶的小知识。
2.亲子领养活动《蚕宝宝观察记录》
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鼓励家长帮助孩子记录幼儿日常点滴发现,提高观察、表达能力,建立责任心,培养关爱意识。
3.亲子探究活动《丝绸博物馆探秘之旅》
征集家长资源,结合当地特色的丝绸博物馆制定参观攻略,从孩子中每人收集了一个关于蚕与桑,相知和未知的问题,鼓励孩子利用周末和假期与爸爸妈妈一起去丝绸博物馆寻找答案。
一日生活皆课程。从偶然的认领班树,到孩子对桑对蚕的好奇求知,再到我们老师的有意发掘,让孩子的探索欲望在自己的好奇心促使下,逐渐生根发芽,孩子们在一步步探索中提升着自己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水平。而作为合作者引导者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练就一双善于捕捉契机的慧眼,秉承 “尊重幼儿差异性”的主旨,细心地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及其细微的情绪变化,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平等地与他们对话,帮助孩子在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里,积极尝试探究活动,更好更有效地汲取有益经验,从而全面发展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