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微积累的有效策略
2019-06-11莫燕明
莫燕明
一、课始微积累——从每课一诵开始
(一)从不知预习引入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导,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预习充分了,能显著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在开展“每课一诵”时,一定要注意和所学课文的有效衔接,把积累的过程和学生预习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避免积累的随意,增强积累的针对性。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把预习和课前积累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名言警句,在课始进行交流。
(二)从背诵诗词起步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生必背古典诗词。这些内容学生非常熟悉。因此,我们每课一诵就从学生熟悉的诗词背诵开始起步。从背诵诗词起步,低起点,容易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而且,这些诗词句式整齐,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含义深刻,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美,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这些古典诗词,或情深似海,或疾恶如仇,或气势磅礴,或铿锵有力,为即将开始的语文学习创设了浓浓的学习氛围。
(三)从推荐佳句深化
有效的积累要求学生养成积累的意识和习惯。“每课一诵”为学生提供了养成积累习惯的契机。“每课一诵”可以提醒学生,积累需要持之以恒的诵读、记忆、巩固。课始微积累,既是一种培养习惯的过程,又是一种示范和引领的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积累的意识和习惯,我们要求学生每周推荐一些佳句,先在小组内交流推荐,然后推荐到班级进行评选,最后确定有代表性的佳句作为下周每课一诵的内容。这项活动,起初可能是教者的任务驱动,逐步会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学生准备佳句的过程,既是阅读、记忆的过程,也是鉴赏、提高的过程。通过小组、班级评比,学生逐步明晰佳句的一般标准,进而将之变成自我表达的内在标准,为提高自身表达能力树立了标杆,也把积累引向了深入。
二、课中微积累——与学习内容融合
(一)紧扣内容引发积累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微积累时,首先要和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和文本深入對话,理解文本内容,适时进行积累,尤其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适度拓展。所谓关键词句,是指能够概括文章主旨、解释文章中心、展示文章脉络、标示句段关系的重要词句,常常在课文中起着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这些关键词句,既是文本学习的重点,也是语言积累的切入点。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十册《草原》第一自然段时,教者抓住“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句子,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作者描绘的动人画面,体会作者比喻的精当、语言的优美,感受草原景色的无比美丽。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把美好的句子记下来。学生已经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积累起来兴趣盎然,积累变得水到渠成。
(二)创设情境激发积累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引导学生进行积累,首先要创设适合积累的情境,激起学生积累的强烈愿望,变“要我积累”为“我要积累”,从而切实提高语言积累的实效。创设积累情景最常见、最直接的方法是教师运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情境。入选语文课本的大多是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文章,这就为描绘语言情境提供了极好的范本。教师借助课文语言,通过声情并茂的描述,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缩短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积累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九册选读课文《黄果树听瀑》第一、二自然段时,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积累:“同学们,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哗 之声自远处飘来;透过树隙,便见一条白帘挂在岩壁上。这样的自然美景一定让你心驰神往。同学们,此时在你们的耳边、眼前,你仿佛听到、看到了什么?最好用上合适的成语。”在教师描述的过程中,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他们在努力寻找合适的语言来表达黄果树瀑布水声的特点,想象的翅膀由此展开,积累的闸门由此打开。
(三)抓住契机生发积累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有学生把词句用错,出现误会,甚至闹出不少笑话。其实这是引导学生积累的大好契机。学生在这种幽默轻松的气氛中不仅学会运用,还会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在学习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老师领进门》一文时,有位学生说:“刘老师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啊。”不少学生笑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比较“无所不至” 与“无微不至”,并让他们分别造句。很快,学生就分清并记住这两个词语了。
三、课末微积累——向积累序列开放
如果把开头的导入比作“爆竹”,那么课堂的结尾就有如“撞钟”。好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拥有余音绕梁之功效,达到“课虽止,意未尽,思不止”的效果。在课末进行微积累,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积累的热情,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一组带动一类,全面提升积累的层次和水平。
语言积累自身是有一定序列的。《课程标准》对于语言积累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学段具体要求。低年级以积累词语为主,中年级以积累成语、诗句为主,高年级以积累名句、片段为主。在课末阶段,需要教者对课中的微积累进行梳理,初步形成一定序列,既帮助学生进行有序积累,又为课外积累指明方向。由此,课末微积累的重点要放在总结、完善、拓展方面。如《老师领进门》,学生在课上交流了有关老师的成语、故事,而对于赞美老师的名言、诗句没有涉及。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和老师有关的积累作业,通过搜集、背诵赞美老师的名言、诗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当然,语言积累面广量大,促进有效积累也不是一日之功。微时代需要微积累。只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从课文内容和学生言语实际出发,每节课从“每课一诵”开始,课中与学习内容融合,课末向积累序列开放,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微积累的作用,走出积累低效的误区,不断丰富学生的积累内容,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