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人类常常迷路

2019-06-11方陵生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路牌被试者神经元

方陵生

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确定方向寻找路径并不是什么难事。早在1948年,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华·托尔曼就观察到大鼠超凡的寻路本领。大鼠在迷宫中寻找食物,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即使堵住它们原本熟悉的路径,或者把它们移到一个新的起点,它们都能探索出新的路径,找到藏起来的食物。鹅、蟾蜍以及蜘蛛也都表现出类似的本领。

然而,人类的寻路本领远不及这些动物。在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让被试者蒙上眼睛,从起点走到终点,再返回起点。但是,没有一个被试者的表现令人满意,他们不是走过了,就是没走到。看来,人类的导向能力天生就很差。

研究人员发现,当人在回想回家的路时,人脑海马区的某些神经元放电剧烈。这说明,人脑具有专管导向能力的神经元。而且,这些神经元的位置与在大鼠、猴子和金鱼大脑海马区中发现的类似。既然如此,为何人们还会迷路呢?

研究表明,人在判断方向时,几乎不考虑几何学知识,而是通過路牌指引回家的路。即使依靠建筑,我们也只是参照建筑,告诉我们该左转还是右转,全然不理会这些建筑的空间分布。也许,早期人也是通过几何学知识定义周围世界,判断方向的。但是,随着人脑的逐步开发,脑袋里储存的经验越来越多,推理能力越来越强。慢慢地,人类逐步丧失了这种精确的导向能力,而是通过推理和经验,通过建筑和路牌,寻找回家的路。

(摘自《新民晚报》)

猜你喜欢

路牌被试者神经元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路牌上的号码
德西效应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该选哪条路?
奇怪的路牌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