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牙

2019-06-11侯会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孺子牛颜回门牙

侯会

孔夫子牙不好——“骈齿”,也就是牙齿重叠拥挤,俗称“龅牙”。然而人们不以为丑,反说是“圣德”之相。我自己牙也不好,不是混充圣人,是真的,因而特别羡慕人家有一副好看的牙齿。“明眸皓齿”,谁不羡慕呢?

牙齿平时隐于唇舌之间,只有言笑时才“微露峥嵘”,古人笑称为“启齿”。能说会道的人,则被誉为“伶牙俐齿”。试想苏秦、张仪如果缺了两颗门牙,说话撒气漏风,纵然主意高妙,恐怕也没有哪位人君乐于接受吧。

当然,牙齿最重要的功能还是咀嚼食物。在古代,“牙”和“齿”是两个词。“齿”专指门牙,“牙”则指臼齿。进食时,门牙负责切削,两侧尖利的犬齿负责撕裂肉食,臼齿则负责研磨。

春秋时,齐景公溺爱孩子,用牙叼了绳子让孩子牵着,自称“孺子牛”。结果孩子跌了一跤,将景公的门牙拖下两颗来!看来“甘为孺子牛”不光是一句漂亮话,还要有折牙流血的心理准备。

也有因体衰而掉牙的。孔子有个得意门生叫颜回,住在穷街陋巷,终日苦读。饿了吃一篓白饭,渴了喝一瓢凉水。结果“二十九,发尽白,齿早落”。营养不良导致牙齿早落,牙齿脱落又直接影响营养摄入,损身折寿——颜回死时才四十岁,谁敢保证跟牙齿早脱无关呢?

韩愈因连年掉牙,心生恐慌,写了一首《落齿诗》:“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颇有听天由命之慨。

不料韩愈的态度,至今还有影响。前不久去看望一位长者,发现他一年内掉了三颗牙,问他为什么不去看牙医,答曰:我八十多了,凑合几年算了。我听了,大不以为然,把我的看牙经历,向他陈说一番。

如前所说,我的牙自来有些“骈齿”症候,六十多年来始终凑合着用。结果越不理它越“来劲儿”:有一颗渐渐离群翘起,旁边那颗“刷长莫及”,竟罹患龋疾而自行“了断”——当时正喝腊八粥,还以为漱出个枣核儿来呢。其实左后方一颗臼齿掉了好几年了,一直没管它。而今“门脸儿”出了问题,再也不容讳疾忌医了。

接待我的大夫先给我上了一堂“牙齿力学课”:原来人的两排牙如同两道栅栏,牙與牙之间全靠互相借劲儿,咀嚼才有力。一旦一颗缺失,两旁的牙倾斜歪倒,整列“栅栏”顿时松动,“多米诺骨牌效应”势所难免。我自认为自己的情况比较复杂,岂料在大夫看来,不过小菜一碟,治疗计划瞬间敲定。后面那颗臼齿没得说,往牙床上拧个钛合金的“螺丝钉”,戴上牙冠,这就是所谓的“种牙”了;跟以前那种吃块儿奶糖都能粘下来的“活牙”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照大夫的话说:比原装的还结实,您就使去吧!

(摘自《今晚报》)

猜你喜欢

孺子牛颜回门牙
我的掉牙日记
颜回偷食
“孺子牛”的由来
甘为孺子牛
我的门牙长出来了!
我的门牙长出来了!
孺子牛
两个满月
父与子
颜回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