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与“听”—对话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11辛娜
辛娜
对话式教学是建立在对话精神基础上的强调通过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间的对话式的联系与激励,以最终实现师生共同的自主与自由的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从孔子、苏格拉底、布伯到弗莱雷,都对对话教学的理念进行过全面的论述。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实践,其关键环节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对话教学提倡平等的民主的对话关系,自由的开放的对话环境,以人为本的人文的对话目标。
本文从本人的政治课教学实践出发,深入的探讨了对话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策略,本人以自己的教学案例为范本,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出相应的规律,也指出这种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发大家思考。
1案例简介:
本人2017-2018学年两个学期一直给我院A班和B班两个班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毛概课),深刻感受到,自代课以来一直无法摆脱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的束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上课往往不是在睡觉就是玩手机打游戏,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师生关系紧张。因此,我一直对这一问题有思考和困惑,深感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互动,倡导对话式教育,具有极强必要性和紧迫性。
2案例分析处理:
2.1师生对话:
允许学生提问:通常情况下,新学期的第一堂课,老师会讲本门课的教学内容、学习意义、学习要求等,也会有意无意地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这样做往往给学生一种陌生的居高临下的感觉。这样的第一堂课为教师今后的传统教学开了路,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一系列要求做就可以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提要求”和“遵守要求”的关系确定了下来。我2018年第二学期在第一堂课除了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本学期毛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以外,给学生分了政治课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我这里领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问老师一个问题”。我这样设计课的原因有三:一是希望培养学生与老师对话的意识,让他们明确在政治课堂上,他们可以随时针对各种问题向老师提问;二是促进学生间对话意识,加强生生合作,他们问我的这个问题必须是基于整个小组讨论的结果;三是我可以通过这个环节充分了解学情。
实践证明,这样的开场为我今后课堂上充分开展对话式教学开了个好头。教与学本身是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内容可能是老师在课前预设好的,对话一旦发起,思想开始碰撞。给学生充分的提问的自由,帮助他们扫除一个又一个思维障碍,是實现真正对话的必由之路,教师必须有勇气破除自己的言语霸权,才能给学生真正对话的机会。
2.2生生对话
生生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讲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美贸易战问题时,我启发学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友谊勋章”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最终推举一人发言,总结该小组对此话题的讨论结果。与以往一提问,学生就翻书不同,如此设置情境,学生更愿意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学效果非常理想。同时,我看到学生摆脱了书本的束缚,遇到问题更依赖同学们合作去探寻答案,这是一个好的转变,我们不能做课本的奴隶,而应该依靠自己的头脑,探寻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意义。
2.3师生与教学资源对话
师与教学资源的对话。教师要加强学习,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可以听讲座、报告与同行、前辈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书籍充实自我。针对每一节课所需要的知识,教师必须勤奋,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为生动而有效的开展对话积蓄力量。
例如:就美国制裁中兴问题,我就适时留出作业,让学生查资料,上课交流各自所得。每个月我都会留一到两次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对时政的敏感性,又促进学生形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思考和工作建议:
3.1对话式教学需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对话的教学方式更注重教学本身的过程,因此会消耗老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受课时的限制,实施起来就比较困难。对话式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由于课堂是开放式的对话,传统意义上预设的问题相对较少,课堂过程依赖师生、生生对话的随意生成,生成出什么问题,生成到什么程度,可能会随时超越老师的“思想准备”,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是否接得住、接得妙,这是决定课堂是否精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许多老师不愿意过多使用对话式教学的方式上课,也是考虑到自身压力,缺乏挑战自己的决心和意志,毕竟传统的讲授“更省力”。
3.2对话式教学需要教师提高应用的技巧性
现在都是多媒体教学,教学中是否使用课件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老师编制课件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但以我们常用的PPT为例,预设的痕迹过大,整个课堂变成了课件的奴隶。对话式教学中,师生的对话是动态的,没有人能预料双方对话的进展,显然事先做好的课件效果不佳。我曾尝试着积累教学资源,但并不把这些东西做成完整的课件,只是随着对话的进行,有需要的时候就随时调出或一段视频或一幅漫画,抑或一段文字作为论据来支持或反对我们讨论的观点,但这种教学资源的积累需要消耗教师大量的心血,对教师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