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工作新媒体特色渠道实践研究
2019-06-11马艳红师琦
马艳红 师琦
自从具备交互性和虚拟性的新媒体推广应用过后,我国民众既有的交流和思维模式等发生了系统性的变化,在此期间,高职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核心群体,他们独特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等开始得到全面传播,无形之中给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在强调新媒体概念和传播特征,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融入新媒体技术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高职思政工作新媒体特色渠道的实践方法。
自从新媒体出现之后,高职生可以利用其进行个性张扬、各类认知结果传播,不过同步状况下亦会因为甄别能力不强,而经受相关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这便要求高职思政教育及时组织新媒体特色渠道的实践活动,在力求减少网络中不良思想对高职生内心的冲击、丰富高职思政教育模式之余,大幅度提升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 新媒体的概念和传播特征
所谓新媒体,实际上就是数字化媒体。早期被强调为网络媒体,可以细化为数字化的广播、报纸、杂志,移动电视、手机网络等等;广义层面上,属于宽泛的传媒项目,兼容传播技术、媒介、内容,而随着时代进步,一直被赋予全新的内容和含义。就好像是一三年的手机4G技术和光纤网络技术等,如今已经被顺利列为新媒体的基础结构。至于这类媒体的传播特征则表现为:
基于数字技术的传播、市场的主导等作用,进行传统媒体传播模式和传播内容系统化调整,换句话说,就是在精细划分受众群体、专业窄播基础上,满足个体随时娱乐应用、情感互动表达等需求。新媒体可以充分凸显人们应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主动性之外,更呈现出内容更新速率快、消耗成本费用不高、信息含量庞大、检索方便快捷等优势特征,可以很好的满足高职生的日常消费和操作习惯。就好比是新浪微博,每年参与该媒体话题类活动的高校学生数量高达上千万。
2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融入新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2.1 有助于拓宽思政教育路径
传统形式的高职思政教育,强调使用室内多媒体和教材,这样单一化的教学方式,难免会出现信息闭塞的现象,无法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社会发展动态之余,令学生的思想意识变得愈来愈落后。而融入新媒体技术之后,则可以全面革新既有的思政教育路径,避免令学生思想意识和社会发展进程相互脱节。
2.2 有利于完善思政教育内容
以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长期限定在教材范畴之中,并没有涉及较多的时事政治因素,其间学生想要获取最新的思政知识,就必须要透过互联网或是深入图书馆进行查询。而新媒体普及应用后,则能够在短时间内丰富高职思政课程内容,令学生可以配合新媒体的互动性、多元性进行随时随地的检索和补充。
3 高职思政工作新媒体特色渠道的实践方法
3.1 做好新媒体和思政工作的联姻工作
虽然如今高职院校纷纷展开网络思政教育团队建设和思政主题类网络交流活动,不过其网络化思政教育始终无法紧跟新媒体技术的革新发展速率。基于此,高职院校须时刻督促思政教育人员熟练掌握微博、微信等学生热衷的社交程序,能够第一时间内了解当下潮流话题并实时性关注学生互联网发布的动态,进而更加自然的向学生传授标准性的价值、人生、发展观念,令学生们得以快速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和哲学理论体系。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独立开发适合学生应用的新媒体工具,即在融合微博、社交、论坛等主流Web2.0应用的同时,基于师生需求开发出思政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的功能,并提供电脑网页和手机客户端等不同访问路径,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专门性访问和学习。
3.2 设计出健全可靠的思政工作网络生态系统
归根结底,就是借助互联网当中便捷性的交流平台与数据资源,进行可供师生自主学习和自由表达交流的空间创建,诸如微信群、网络论坛、教学资源数据库等等。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及时从中获取富有代表性的理论内容和时事案例,制作出更加实用的课程内容并向学生移动客户端中推送;而学生也可以借助微博和微信等和教师进行潜心交流,如阐述日后课堂上想要关注的时事类型,下载自身十分感兴趣的电子课程等等。久而久之,促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线上交流和线下课堂教學的有机融合,开创出新媒体思政教育的组合拳。
3.3 加大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督管理力度
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支持服务作用,实践过程中还必须同步创建严格的信息监督管理机制,即在严格遵循谁管理-谁负责的规则基础上,维持信息的权威、时效、合法特征。如高职院校领导须以身作则,不断加大对新媒体思政教育信息监督的重视力度,随后安排不同院系一把手来担任监督团队的队长,直接承担起必要的监管职责。
综上所述,关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新媒体特色渠道的实践方法,着实繁琐,不单单要致力于新媒体和思政工作的联姻事务、快速创建有效的思政工作网络生态系统,并且还要专门树立相关机制来加大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力度。希望日后有关工作人员能够合理借鉴笔者意见,并实时性予以补充,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势必能够大幅度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水平,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