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探究中学社会主义中的“自由”教育

2019-06-11胡文毅

知识文库 2019年5期
关键词:自由建构主义价值观

胡文毅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目前主要践行的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认真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用建构主义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教育将给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方法。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经过几年不断的扩充于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深入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做的必要准备。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及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 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 、“ 社会主义主旋律”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科学观; 集體主义道德观; 真善美相统一的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面临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西方的文化思潮、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以各种方式渗透进来, 形成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相互碰撞与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 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应该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作为他们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应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他们掌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观

要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由”的规定性,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的自由观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也是“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同在的自由。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出发,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关键是要认清实践是自由的基础;首先,劳动作为最主要的实践方式,本身就是对自由的体现。劳动的过程体现了人对本身的自然力的使用,相较于动物,人本身的自然力和能动性使人超越了原来与自然的狭隘关系,超越了空洞的自在之物的自然,从而使人能够控制自然、利用自然,同时也拓展和丰富了人的社会关系,体现了自由。其次,实践是自由的基础还体现在实践的目的性上。人们自主选择活动的对象和方式,自主决定活动的发展方向甚至最终结果。这种目的性活动本身就体现了自由,体现了人们挣脱纯粹自然必然性的锁链,超越直线式发展方向的模式。再次,实践活动还体现了人的创造性,而创造性正是自由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是自然存在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依赖自然。自然为人类提供维持本身的生存需要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人又具有能动性,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改造自然、超越自然。

2 建构主义中的教学理论

2.1 探究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就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主学学,最后撤去支架。主要包括以下环节: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某一点);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2.3 情境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有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者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情境、教学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建构主义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课堂设计

3.1 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在建构主义课堂中,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老师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代表,而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在课堂中老师负责提出一些比较复杂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往往不同的答案往往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比如在进行“自由观”教育时,老师可以根据上文提到的关于自由的知识结构,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和讨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在学生探索问题的答案时,老师要给学生们提供元认知工具,让他们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建构,并引导他们在朝有利于建构主义的方向发展。

3.2 学生在建构主义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是先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也就是说在教师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的同时, 也要让学生明确识到己是学习的主人, 知识构建的主体, 别人无法取代。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有责任感, 才会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才能逐渐摆脱对教师过多的依赖心理。在讲解自由观时,教师可以举曼德拉的例子,并要求他们思考“自由,不仅仅是不惧肉身的囚禁;自由更是有能力越出仇恨的心狱”的内在含义。

3.3 建构主义指导下课堂环节的设置

在建构主义课堂中,主体是学生。目前互联网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图像、文字材料来丰富和充实课堂。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课堂上,让每个同学运用多媒体可能不太现实,但可以通过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提前查好相应的资料。在下节课的课堂中学生们可以就相应的问题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最后,就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老师参与进来和全体学生再探讨,对于有异议的方面,老师通过引导和运用多媒体设备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寻找和思考答案。这种学习环境已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沉默的教学方式,而是和谐的、活泼的、师生一起学习的合作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也更喜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能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锤炼健康的人格力量。促使他们立足校园,奋发进取,把伟大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体现在刻苦学习和努力成才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又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贯彻,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使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得到良好的实施。

在进行“自由”教育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本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认知水平让给他们提出与“自由”有关的一些问题。首先,我们可以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整理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的知识框架。我们在进行支架式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框架:实践和自由的关系;自由和必然的关系;自由实现的过程性和目标性;情境问题可以设置以下几个:劳动创造了更多的自由还是约束了更多的自由呢?没有任何的约束的自由还能是自由么?(可以设计一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小例子,比如:没有任何节制的上网好么?)自由和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比如例子:如果对大自然再肆意的砍伐下去的后果是什么?不按规律办事会有什么后果?)在给学生抛出以下几个问题后让他们自己进行探讨,查资料。在探索前老师应该先对探索的方向进行指导,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分析。并在学生探索过程中帮助学生把握好探索方向。如果有些问题有必要探讨可以和小组探讨合作学习。最后集体再对大家讨论出的结果进行评价。

(作者单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自由建构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