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和国内传播途径
2019-06-11刘佳莹
刘佳莹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源动力,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精髓和精神信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愈加广泛,文化、艺术、教育、饮食、体育、旅游、贸易等多个领域都建立了国际化的传播途径,将中华传统文化推向全世界。而在国内,由于政府大力倡导,“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热潮,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也称为“华夏文化”或“华夏文明”,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质与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首先传承、思想观念、民族文化形态的综合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是以道儒文化为主体、向政治、经济、哲学、艺术、文化、饮食等领域延伸,涵盖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所在。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在教育、文化、旅游、贸易、体育、艺术、游戏等多个领域有了长足发展,并随着这些领域的发展构建了多元化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途径。
1 国际传播途径
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广泛交流,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外人士的关注和喜爱,尤其是饮食、书法、绘画、戏曲、服饰、哲学、文学、中医几个领域,深受国外大众欢迎。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建立起多元化的传播途径。
一是对外汉语教学等教育传播途径。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汉语国家人士爱上了汉语。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广泛招收外籍人士来华学习,包括中医学、汉语言文学、中华传统文化等专业,培养外籍中医学、中文研究等专业人士的主要目的是鼓励他们将中华传统文化带回本国去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采取合作办学的形式,我国先后与全球多所知名高校共建孔子学院、中华文化类专业等,通过教育学术交流等渠道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是饮食传播途径。饮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越来越多的中餐馆、中国菜系出现在国外大街小巷中,深受外籍人士的喜爱。加之中国饮食类节目,如《十二道锋味》、《中餐厅》等综艺节目在国外播出,在中餐打入西方餐饮行业市场的基础上,也将饮食中的中华传统文化、饮食礼仪传播到世界各地,让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爱吃中国菜,更爱中华饮食文化。
三是书法绘画等艺术工艺品贸易途径。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历史,书法、绘画、陶瓷、冶铁、手工艺等艺术品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古代工艺水平和造诣之高,使中华传统艺术品在国际艺术品市场深受欢迎。最为知名的是陶瓷作品,也是中国英文单词“China”的由来,自古至今都是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宠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先锋。
四是戏曲影视文学等文化传播途径。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分支。西方有歌剧,中国有戏曲。随着我国戏曲大师及其作品在国际上的声誉越来越响,戏曲成为上世纪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而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一批又一批具备较高艺术水准的导演和演员走向国际电影市场,如《卧虎藏龙》、《十面埋伏》等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的影片受到国外观众的欢迎,可以说,电影接力戏曲,成为新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传播的主要途径。当然,在文学作品传播方面,随着莫言、金庸、刘慈欣等作家飞身国际文坛,中国文学作品建立起良好的国际文学作品传播途径。
2 国内传播途径
在国内传播途径的建立上,除政府的大力倡导外,大众对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地喜爱、风土人情的基础等因素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国内传播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途径。
一是“非遗”文化保护工程传播途径。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一大批非遗文化传承人涌现出来,同时一些被人们遗忘的传统文化也被挖掘出来重新焕发光彩,成为新时期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是“傳统文化+文创”产业的传播途径。近年来,随着故宫文创等一系列博物馆文创产品走俏市场,深受大众的喜爱,也推动了文化产业和旅游行业的发展,开创了文化游等新兴项目,在文化创收的同时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是“传统文化+教育”行业的传播途径。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相继增加了传统文化所占比重,包括开笔礼、中华文化礼仪等文化课程融入日常教学中,以教育为载体,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重任落实在教学的点滴之中,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从孩子抓起的目标。甚至在智能玩具中存储中国文化常识和故事等,营造中华文化熏陶氛围。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源动力。我国大力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大环境下,在经济贸易、政治文化交流过程中,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推广渠道、各经营行业的贸易往来、文化产业的交流活动、以及文化传播等渠道,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国外人士、不同文化背景和国情下的人们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呼和浩特市2018年科技计划项目“语言识别技术在中华文化教育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2018-社-11)的部分成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