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汽车驾驶技能与安全驾驶

2019-06-11薛国洋

时代汽车 2019年5期
关键词:安全驾驶汽车驾驶影响因素

薛国洋

摘 要:现阶段的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驾驶汽车,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汽车也被人们所使用,以此同时汽车驾驶还存在较多的弊端,那就是交通事故频发,其主要是汽车驾驶技能较差造成的,并且汽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对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都带来较多危害。在诸多的交通事故中,大部分是由于驾驶员操作失误或者违规驾驶造成的,但也不排除自然环境以及其他外界因素对驾驶员产生干扰,而汽车驾驶技能水平较高的驾驶员在应对突发问题时,能够更加妥善的处理,将出现事故的几率降到最低,因此汽车驾驶员要在根本上提升驾驶技能,实现安全驾驶。本文对汽车驾驶中影响驾驶技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了提升汽车驾驶技能与安全驾驶的措施,望借此来减少我国出现交通事故的几率,为提升人们出行安全性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汽车驾驶;驾驶技能;影响因素;安全驾驶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的功能性更加完善,汽车行驶速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汽车性能增强的同时对驾驶员的驾驶技能要求也随之增高,若是汽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并且驾驶技能水平较低,势必会引起更多交通事故的发生,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身体受到伤害,甚至丢掉性命。驾驶汽车时的风险较大,是对驾驶人员身体、心理与驾驶技能的综合考验,同时还要求汽车驾驶员具备较高的素养,如果驾驶员不按交通规则进行安全行驶,即使具备高水平的驾驶技能也避免不了出现意外,因此驾驶技能与安全驾驶意识都是极为重要的。

2 导致汽车驾驶出现事故的因素

2.1 驾驶技能低下

驾驶技能的含义就是驾驶员在汽车驾驶过程中,对车辆合理控制的能力。驾驶人员在掌握车辆性能后,对汽车操作技术动作等进行学习,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慢慢的形成的技能为驾驶技能。汽车驾驶技能不单单是驾驶汽车,还包括着应对路况、天气等因素作出的应变等,是一项既考验技术又考验反应能力的技能,对驾驶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虽然我国汽车驾驶员大部分都进行过规范的学习,但是也存在个例,在没获得驾驶证时就进行驾车,缺乏规范性学习导致驾驶员对汽车的构造与性能都不了解,会造成驾驶技能低下的问题。此外就是汽车驾驶学员在学习时态度不认真,认为能将汽车开走就是学会了驾驶技能,进而造成了大量人员驾驶技能低下的问题,在驾驶技能水平较低时,就无法保证汽车的安全驾驶,最终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2.2 驾驶习惯不规范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出现的交通事故中,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不规范引发的事故较多,其主要是驾驶人员在学习驾驶技能的阶段对安全驾驶的重视程度不足,同时教练没能尽到一定的职责,对一些驾驶陋习不加以指出,驾驶人员自身也对错误驾驶操作认识不足,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规范的驾驶习惯。驾驶人员的坏习惯主要包括驾驶汽车时注意力不集中、随意变道而不打转向灯、在过路口时不适当减速以及驾驶时打电话与他人聊天等行为,众多的不规范驾驶会产生相当多的安全隐患,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驾驶员不能及时的处理,就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2.3 汽车驾驶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汽车在行驶途中也会受到较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但是汽车驾驶员对外界干扰因素的风险预测能力不强,其主要是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汽车驾驶人员通常会忽略汽车驾驶时的部分细节问题,导致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及时的排除。汽车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超速、超载驾驶上,许多驾驶员在赶时间时会经常出现超速的违规行为,认为只是偶尔超速不会造成太大问题,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超速驾驶的坏习惯,当汽车处于超高速行驶时,遇到紧急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制动,如此就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却发生了。超载问题同样极为严重,当汽车超载后,不仅会对汽车本身造成极大的负荷,导致车辆受损等问题,还会延长汽车的制动距离,如果驾驶员不能准确的预判刹车距离,则会造成追尾等一系列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汽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部分汽车驾驶员在学习驾驶技能时忽略了安全意识的培养,导致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进而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2.4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不健全

汽车驾驶不仅要求驾驶人员具备一定的驾驶技能,还要求驾驶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开车不毛躁、遇到紧急问题不慌乱等,但是在实际的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员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自身身体因素的影响,导致遇到问题时还是会出现慌乱,造成更加严重的事故。如当遇到道路外倾,斜坡的地区,心理素质不健全的司机就会容易引起恐慌、疲劳等情绪,当交通堵塞发生时,司机的心情将非常烦躁。而且,驾驶者在开车上路时一定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侥幸心理作为驾驶安全方面的一大隐患,不利于司机對紧急情况进行快速反应。据统计显示,在交通事故中因为心理素质方面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驾驶员原因的8.5%,其主要表现有惊恐失措、判断错误和开斗气车,每个人的经历以及教育等的不同造就了人不同的心理素质,这种不同在驾驶员身上反应出来的就是对驾驶信息感知、分析和处理水平的高低,而这种水平的高低却体现了不同的驾驶素质。

3 汽车安全驾驶以及提升驾驶技能的建议

3.1 驾驶员应树立安全驾驶意识

汽车的安全驾驶是应当放在首位的,因此驾驶员应树立安全驾驶意识,只有对安全驾驶有着足够的重视,才能实现汽车驾驶技能的提升与完善。在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其意义就是告诫人们将安全驾驶放在第一,进行规范行车,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安全驾驶意识能够在汽车驾驶中起到引导作用,同时还会使驾驶人员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从而养成良好的汽车驾驶习惯。安全驾驶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树立安全驾驶意识是每个汽车驾驶人员首要完成的任务,此外还要具备良好的素养,做到不抢行、不开斗气车,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始终规范驾驶,为汽车驾驶技能的学习以及安全驾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高效的工作与生活。

3.2 驾驶员应熟练掌握汽车的各项性能

汽车具备的基础性能就是行驶、转弯以及停车,而这些基础性能则是考究驾驶员对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以及电气控制等的掌握程度,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由最高车速、加速能力和最大爬坡度来表示,是汽车使用性能中最基本的性能。最重要的是制动性。所谓的汽车制动性,是指汽车能在短距离内停止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坡时能维持一定的车速的能力。制动性的评价指标: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汽车驾驶员只有在全面的掌握汽车的各项性能后,才能对汽车驾驶作出最为准确的判断,特别是速度的控制以及安全距离的保持等问题上,以便驾驶员能够在遇到突发问题时进行妥善处理,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驾驶的目的。

3.3 锻炼汽车驾驶员的反应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

汽车驾驶员的反应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主要体现在汽车行驶时的遇到的路况以及一些突发事件上,反应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也是驾驶技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反应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有效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员的反应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是决定驾驶技能高低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其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标。驾驶员的反应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处理效率,是驾驶员准确判断速度、距离以及路况的关键所在。因此汽车驾驶人员要尽可能的端点自身的反应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可以通过汽车驾驶模拟来进行一定的训练,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游戏方式来锻炼反应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在根本上提升自身肌体的反应速度,提高对突发信息的判断能力。此外驾驶人员还要对已有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与总结,明确在特定条件下有哪些驾驶操作是不合理的,进而实现在实际驾驶中遇到此类问题时能够更好的避免。

4 结语

总之,汽车的性能愈加完善,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越来越多,但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驾驶行为不仅会为驾驶员自身造成伤害,还会危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汽车驾驶员应当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始终以安全驾驶为准则,严格按照交通法规去驾驶汽车,并且通过学习与训练来不断的提升駕驶技能,熟悉驾驶信息以及汽车行驶状况,确保在实际路况中遇到突发问题时能更好的作出应对,通过驾驶技能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既保障了自身的安全,也提升了汽车驾驶的公共安全性。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驾驶,由于驾驶汽车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体力,在遇到路况不顺利时容易产生烦躁的心理,驾驶人员应该以从容的心态去面对各类问题,将安全放在首位。此外要做到的是不疲劳驾驶、不酒驾,在根本上实现安全驾驶。

参考文献:

[1]郑亮.汽车驾驶技能与安全驾驶研究[J].时代汽车,2019(03):8-9.

[2]姚建伟.浅谈汽车驾驶技能与安全驾驶[J]. 河南科技,2014(11):159.

[3]刘继学.汽车驾驶技能及安全驾驶分析[J]. 居舍,2017(24):140.

[4]王北方.汽车驾驶技能与安全驾驶问题探索[J].科技风,2018(29):147.

[5]姚俊益.浅谈汽车驾驶技能与安全驾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8):178.

[6]吕鹏飞.汽车驾驶技能的形成与驾驶技能的培养探究[J].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05):128.

猜你喜欢

安全驾驶汽车驾驶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汽车驾驶的技能及节油措施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驾驶员安全驾驶影响因素和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