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改革潮头奏响农业绿色发展新乐章
2019-06-11袁强
袁强
改革开放40年来,逊克县紧緊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两大主题,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二三产融合、新兴产业培育、体制机制创新四个主攻方向,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乡村振兴发展三大目标。2014年,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17年,获批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第九批国家大豆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中俄农业科技合作园区通过国家验收。2018年,申报了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县。
一、优化结构,激发活力,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农业向优质化发展的重大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逊克粮食总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吃不饱饭的问题彻底成为历史。农业播种面积达到241.63万亩,是改革开放初期4.7倍;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形成,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主体蓬勃发展到1140个;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4万台(套),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8.1倍;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0.8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18%。2017年粮豆薯总产36.3万吨,是改革开放初期的7.3倍;农业产值实现28.75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近80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981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66倍。绿色有机认证品牌不断扩大。2018年,全县按照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标准种植面积达到180万亩,整合认证“三品一标”3大类166个品种,绿色、有机认证品种达到13个,认证面积10.9万亩。积极探索实施农业“三减”的技术路径,建立绿色种植规范指导体系,落实农业“三减”18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50万亩;示范带动全县化肥施用量减少15%,农药使用量减少13%,大豆良种统供率45%,良种化率达98%。“一乡一业”的特色种植基地全面建成。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重点打造了以奇克镇大豆、克林镇小麦、车陆乡水稻、干岔子乡玉米为主的绿色农业种植基地;打造了以宝山乡木耳、逊河镇蔬菜、松树沟乡汉麻、新兴乡林下参为主的绿色经济作物种植基地;打造了以新兴村甜玉米、松树沟乡地栽木耳、新鄂乡人参、车陆乡蜂蜜为主的绿色产业基地。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逊克绿色农业品牌逐步叫响,真正打造出了绿色农业的逊克特色。
二、引技用智,示范引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农业向科技化发展的巨大转变
2011年,建成了逊克县中俄农业科技园区,2012年被批准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013年被批准为黑河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正式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了农业科技园区从无到有、从省级到国家级的历史性跨越,为农业科技支撑提供了有力保障。科技试验示范效应日益凸显。园区核心区占地2.2万亩,包括示范基地、智能管控中心、中外专家科研中心等。试验示范小麦、水果玉米等作物品种541个,彩椒、西红柿等果蔬品种62个,推广应用旱育稀植、小垄密植等栽培技术7项。与中国农大、东北农大等12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科研培训基地18个,推广先进农技24项。与“国字号”的合作实现重大突破。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健康所、北京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中心、北京林业产业联合会等“国字号”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完成了国家农业试验站逊克站项目申报;建成“互联网+物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15个,并纳入全国农业环境物联网监测中心平台;开展了逊克大豆、江水稻、强筋小麦等11种农产品营养检测分析,农产品抗性淀粉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立项;广泛推广应用中医农业技术,建立高蛋白大豆、高赖氨酸玉米等功能性农产品生产基地7处。绿色农业的传统模式已经成为历史,实现了逐步向科技农业的转变,真正给农业现代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绿色农业实现了“走出国门”。发挥国家级中俄农业科技园区技术优势,与俄罗斯阿穆尔农业联合体有限公司合作,在俄境内建成合作农场9个、大豆良种合作试验基地6000亩、蔬菜生产基地2个。逊克丰泰经贸、龙昌经贸2家企业的境外种植园区纳入了全省100个对俄合作重点项目,在俄农业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真正实现了逊克绿色农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转变方式,延伸链条,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农业向产业化发展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40年中,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方式,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把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动规模经营、提高生产能力、拓宽营销渠道、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不断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围绕我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深入实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战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805家,家庭农场300户;建有现代农机合作社3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规范社20家、县级规范社28家;现有入社农户5083人,带动非成员农户3700户;经营5000亩土地以上合作社达到35个,全县规模经营达100万亩。经过40年的发展,实现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农民自主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历史性转变,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提升。“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全面建立。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牵动,升级农民合作社、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一产接二产连三产。建成了新兴果蔬杂粮、金硕大豆、占华稻米、宝山马铃薯、松树沟汉麻等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为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化升级奠定了基础。同时,依托互联网优势,建成了电商产业园,引进上海微盟、国裕集团等电商企业,利用北纬49度网上商城、龙江大米网、大豆网等资源,搭建了逊克农特产品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了农产品单一销售向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转变,极大提升了逊克绿色农产品知名度,从而带动逊克绿色农产品走出逊克、走向全国。
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绿色农业的重点来抓,强基础、补短板,全力以赴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瓶颈问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乡村道路交通畅通工程全面实施。2016年国道丹阿公路逊克至逊孙界段改扩建工程正式交工通车,这是逊克交通发展史上的一项里程碑,填补了逊克没有国家一级公路的空白,极大提升了公路的通行能力,为推动逊克农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初期,我县共有省、县乡级公路11条415.5公里,经过不懈努力,升级改造、新建农村公路541.7公里,新建农田路146.08公里,修建维护通村砂石路509.7公里,实现了公路建设历史性巨变,通乡公路全部为沥青路面、通村公路硬化实现全覆盖,为绿色农业发展构建了交通保障。乡村发展基础得到全面夯实。改革开放初期,陆续修建堤壩76.57公里,工程等级四级,堤防标准低,填筑质量差,目前,投资13.46亿元的黑龙江干流逊克段堤防达标工程88.134公里全面完成,防御能力提升为50年一遇。实施了阿廷河防洪、界河护岸、水库除险加固和卜达敏河及茅兰河治理等一批水利工程,改良高标准农田35.85万亩,有效提升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了绿色农业发展后劲。同时,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78个行政村全部通电、通邮;安全饮用水率、自来水入户率、有线电视覆盖面、电视电话入户率均达到100%;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了18个村垃圾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及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垃圾收运率达到100%。
改革开放40年来,逊克绿色农业发展变化速度之快、变化程度之深、变化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逊克绿色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擘画了“三农”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发展基础,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绿色逊克”抓产业延伸,做优“现代农业”大文章,奋力走出寒地农业示范引领的新路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目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中共逊克县委副书记、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