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决策方法

2019-06-11刘晓荣

科学与财富 2019年9期
关键词:账款货币政策资金

刘晓荣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要求,这是对金融调控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金融可以表示国家的竞争能力,因此金融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中的基础性制度。当前,不仅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更要确保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保证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发生任何金融危机。所以,双支柱调控框架既是我国金融调控制度的改革方向,又是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一大利器;这样不仅可以对深刻金融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还能够有效地健全金融监管机制。

关键词:货币政策;双支柱

1 前言

1.1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学术界从未停止思考和探索危机产生根源中的金融因素。学者们普遍认为,美联储推行的持续宽松货币政策是导致次贷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宽松货币政策在刺激资本市场繁荣的同时,使得金融机构普遍倾向于在高杠杆下从事经营、投资乃至套利投机行为,进而诱发金融危机。从理论上说,货币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着收入与估值效应、预期效应、收益搜寻动机效应和竞争效应,这将影响金融机构的风险预期和信贷投资决策,进而改变其风险资产头寸配置比例和风险承担水平。这种影响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行为选择与货币当局的政策调控初衷有所偏离,从而不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1.2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实际,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切实履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牵头管总责任,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从宏观经济全局和金融市场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努力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控格局。

2 应收账款对于企业的影响

2.1应收账款对企业的有利影响

由于应收账款一般是企业为一些暂时不具备现付能力的企业进行赊销后所产生的账款,因此,应收账款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销量得以增加,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能够一定上为企业化解库存的尴尬,从而推动企业能够更加正常有序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同时,应收账款的形成,也能为企业建立一批相互信任的客户,提高企业的业务合作面。

2.2应收账款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首先是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对企业而言,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应收账款,只要出现,就必然会使得企业能够收到的现金有所减少,使得流动资金规模遭受缩减,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可用于经营生产的可支配资金有所减少,而且流动资金的减少,还直接带来了可能形成的利息收入的减少。此外,很多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应当缴纳的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同样对应应收账款科目,这也就以为这企业在没能够收到应付货款的情况还,依然要垫付大量增值税税款。

其次是在赊销行为发生过后,如果赊销的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因素使得破产或者倒闭,则应收账款就要变成呆账、死账,给企业造成损失,同时,赊销企业如果不守信用,也有可能使得应收账款变成呆账、死账,增加企业损失的可能性。

3新形势下防范企业风险的策略

3.1加强动态管理

企业在防范信贷风险时需要加强动态管理。企业收到贷款后仍然需要开展后续工作,企业需要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信息,这样可以判别企业的发展情况,避免后期企业出现贷款无法及时偿还的问题。而在企业需要扩展信贷业务时,需要进行客户等级评估工作,运用多元化指标划分客户等级,为开展信贷工作做准备,加强动态管理需要在进行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对指标的动态性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动态的角度入手,分析边际效应的影响,减少约束性失真情况的出现。

3.2健全内控体系

内控体系的建立能够为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企业发展时需要健全相应的内控体系,规避风险。健全内控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企业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需要做好信息采集收集和风险控制工作,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策略,这样在出现信贷风险时可以采取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第二,企业需要重视队伍建设。企业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专业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企业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进行业务操作。企业还可以开展信贷风险的相关讲座,提升工作人员认知水平,增强忧患意识。最后企业发展时需要建立信息共享中心,将信贷信息及数据输入到中心中,提升信息在内部的流通速度,为防范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3.3加速企业资金周转

要想做到资金不断地流入企业,就必须要对资金进行有效地管理,首先企业应该分析自身内部的情况,针对内部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资金管理体制,从而做到资金统筹管理。

(1)加強货币资金管理.公司用融资租赁采购大件固定资产这种方法能把租赁物的风险转移给出租者,这种方法还能让公司资金有效的得到缓解,从而让资金的周转更加快速。要是融资租赁很难实施的话我们还可以使用长期负债的方法来采购固定资产,这样就是用非流动资金购置固定资产来缓解公司资金带来的压力,因为固定资产很难变现使用就可以用时间很长的负债进行购置这对应公司来说更加的合适,这种方法能够有负债的利息低的好处还可以把流动资金使用到别的投资方面来取得收益。公司的流动资金能够采购供应的货物与员工的工资等一些公司经营的费用。还可以使用计算机网络来实现资金的信息化管理。因为资金的信息化管理能够让资金的使用监督、控制与预算来保证资金的流通更加的有效。(2)合理规划库存.通过科学的分析市场行情来控制存货的数量,争取能达到库存为零的状态。我们还可通过科技来实现公司自己的库存管理系统达到“销售—存货—采购”实现一体化的流程,以此提高对市场反应及时掌握并做出对未来行情的预判,根据这些来定制一个详细的采购计划使资金的周转更加快速。(3)强化财务监管力度。公司想要加速资金周转必要条件就是强化财务监管的力度。管理层一定要意识到加强财务监管必要性,公司要把财务管理放到一定的高度。公司对资金去向都掌握住就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防止资金浪费从而加速资金周转。且公司的内部审计应该是单独部门可不受别的部门影响,这样内部审计部门就可以做出判断寻找出公司内部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补救措施。(4)积极引进现代资金周转管理技术。在当今社会,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现在公司一般都是用网络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成为了主流。公司在资本管理时需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信息,通过高效财务管理软件与网络技术的支持形成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一、公司选择合法的财务软件,会计实现计算机化,确保设备安全和系统的保密性,积极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二、需要公司财务和业务实现一体化,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实现金融体系和销售,生产系统信息整合与数据共享,使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和高效化。

结束语:

强化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重视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监管政策对货币政策效应可能产生的影响。在强监管的背景下,只是简单地提高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监管指标要求,可能将显著削减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为此,需要中央企业和企业业监管机构强化政策协调配合,持续完善监管规则,探索差别化、动态化的审慎监管政策措施,更高效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与金融监管目标的协调。

参考文献:

[1]江曙霞,陈玉婵.货币政策、企业资本与风险承担[J].金融研究,2012(4).

[2]金鹏辉,张翔,高峰.货币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企业业整体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4(2).

猜你喜欢

账款货币政策资金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