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淹层测井解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2019-06-11黄华

科学与财富 2019年9期
关键词:剩余油二次开发

黄华

摘 要:面对油田水淹现状,为了更好发掘剩余油潜力,恢复油田的活力,达到稳产、增储的目的,应用微电极、自然电位曲线微小幅度差,结合岩性、物性变化识别,建立识别标准,结合水淹厚层顶部剩余油分布结果,实施挖潜。合理有效评价水淹层,找出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及分布区域和层位,从而达到以低成本获得高产出,为该油田的二次开发提供相关技术参数。

关键词:水淹层;剩余油;二次开发

1.水淹层概况

在油田开发中,水淹层流体性质受邻井注水、开发和储层物性影响,水淹程度识别难度大;测井系列单一,孔隙度测井系列只有声波时差,没有补偿中子和补偿密度,而补偿声波不能够准确反映储层的物性,因此水淹层水淹级别很难准确确定。

2、水淹层解释评价研究

2.1 储层原始物性及含油性分析

通过初期静态井,总结储层原始物性特征,储层在纵向上存在一定的非均质性,上部整体物性好,下部物性偏差。

2.2 储层特点以及水淹的影响因素分析

物性影响:纵向上物性存在非均质差异,物性好、孔喉大的储层水淹快且水淹程度大,物性差的储层水淹程度相对较低。

横向相变:横向上砂体存在相变及尖灭,直接影响注入水流向及注入量,从而影响水淹程度。

注采层位、程度及构造:注采程度低的层位水淹程度较低,构造位置较高的部位水淹程度也相对较低。

2.3 分析生产有利井,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有效结合小层对比,准确分析注采关系以及剩余油分布

2.4 水淹层识别方法综合应用

2.4.1 电阻率幅值变化:

随着水淹程度加大,电阻率数值变小;油层原状地层RI和深侧向RT相当,弱水淹层原状地层RI略大于深侧向RT,中水淹层原状地层RI大于深侧向RT,强水淹层原状地层RI远大于深侧向RT;原状地层RI可根据未投产邻井深侧向电阻率获得。对于淡水水淹,随着水淹程度加大,电阻率数值先变小再变大,但一般不会超过原状地层电阻率。

2.4.2 自然电位变化

随着水淹程度加大,自然电位基线发生漂移及畸变;咸水及污水水淹后,随着水淹程度的加大,自然电位幅度变大;淡水水淹后,随着水淹程度的加大,自然电位幅度变小,直至负异常变为正异常。

2.4.3 邻井横向对比

根据注入水前后电性、物性等方面的变化,通过精细砂体对比,找出水淹层系,分析评价水淹层。

2.4.4 沉积韵律

正韵律地层下部物性好,下部自然电位基线易发生偏移,易水淹;反韵律地层上部物性好,上部自然电位基线易发生偏移,上部物性好,易水淹;复合韵律地层:自然电位基线阶梯状偏移,中部易水淹。

2.4.5 总结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及水淹层评价标准

随着水淹程度的增加,电阻率显著下降,形态不饱满,呈U型或平头特征;水淹后期,随着水淹程度增大声波时差变大;自然电位基线发生漂移及畸变,幅度变化反映水淹程度,甚至会出现与电阻率反映层位不一致现象。

3、实例

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受隔层、夹层、重力等因素影响,单砂体或小层底部水淹严重,受大套分注低渗层达不到注水启动压力影响,吸水少或不吸水,水淹程度低,动用程度低,形成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厚油层中物性或岩性夹层上部,剩余油相对富集。在微电极测井曲线出现回返以上的部位,剩余油富集。

同时资料证明,靠近水井周围,油层顶部水驱程度高,但随着水驱波及面积的扩大,注入水的水平驱动力减弱,在重力的作用下,注入水逐渐波及到油层底部,油层顶部水驱波及程度低,顶部剩余油饱和度较高。通过对大于5m的厚油层不同沉积韵律的不同部位的水淹级别进行二次解释,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厚油层的上部,特别是反韵律的上部和粒序较均一的其它层的上部。同时通过岩心分析表明,厚层内的物性夹层对剩余油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依据研究成果,开展油井顶部挖潜模式、注水井潜力层注水、厚油层内部细分注水工作,累计增油6.57万吨。

一是开展顶部挖潜模式,2010年以来共实施顶部挖潜34井次,累计增油1.7万吨。

二是开展潜力层注水,2010年以来共实施潜力层173层,累计增油2.3万吨。

三是开展厚油层层内细分注水,2010年开始应用长胶筒层内细分注水,共实施10口井,增油5711t。

4、取得認识

(1)时差变化,反映水淹程度;原状地层时差在360μs/m左右,水淹初期时差变化不大,水淹后期时差显著变大,其变大程度直接反应水淹强度。

(2)砂体相变较大,对应层位动用程度相对较低,水淹程度低;但构造位置相对较低,边、底水上升含水率增大;局部砂体尖灭,水淹程度相对低。

(3)物性较差储层,构造位置相对较高,水淹程度相对低;物性较好储层,构造位置相对较高且处于构造边部,水淹程度相对低。

参考文献:

[1] 张恩臣.锦州采油厂油田开发论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8-63.

[2] 张文宾,等.对应分析油气水层识别方法及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2(6):8-9.

猜你喜欢

剩余油二次开发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西门子Operate高级编程的旋转坐标系二次开发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卫22块注采调整及挖潜研究
Micaps3.2 版本二次开发入门浅析
ANSYS Workbench二次开发在汽车稳定杆CAE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推土铲参数化模块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