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民营企业战略规划发展过程中融资问题的讨论

2019-06-11朱文海

科学与财富 2019年9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民营企业融资

朱文海

摘要:融资行为是一个企业想要获得长期发展的必要行为,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崛起,其融资问题也关系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引起了学术界很多的讨论和研究。民营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他们普遍表现为规模小、灵活性强,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而且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布从国家政策、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等因素探讨,提出改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方案和策略。

关键词:民营企业;战略规划;融资;问题;策略

引言: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民营企业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吸引了学术界和资本市场的重视,纷纷对其进行不断的展开讨论和研究。

1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1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1)公平竞争融资环境和法律法规保障不足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关于信贷政策方面存在较强的波动性和不连贯性。信贷政策针对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对待,屡屡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导致中小民营企业在争取银行信贷扶持中遇到巨大助力。尤其经济环境和市场行情不景气,企业最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往往也是银行为规避市场风险对其撒手不管的时刻。二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倾向性比较强。税收优惠往往更青睐于大型国有企业,而对于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在政策审核的执行方面却比较严苛,使其想要获得税收优惠的阻力重重,且支持力度也明显偏低。三是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不完善,缺乏对民营企业融资的保护,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不完善

针对中小民营企业在社会就业、居民收入、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为改善其融资困难问题,国家设置了一些政策性银行。但由于目前政策性银行已全面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均已摒弃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宗旨,导致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更加困难。

1.2企业的原因

(1)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问题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在片面的市场预判、盲目的乐观主义,很多民营企业盲目扩张,经营不善,导致损失惨重甚至湮没在市场竞争的大海中。另外在财务管理方面,很多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在资金运用、债务管理方面缺乏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严重超负荷地负债,增加企业的风险。

(2)小规模民营企业,抵押担保困难

为规避资本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时普遍都会要求贷款抵押和信用担保。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其企业透明性差、风险度高、发展前景不明朗,一般很难提供较好的信用担保。因此,在申请贷款时,中小民营企业往往会遇到较难的审批流程或较高的利率,导致其贷款的机会和成本均大大增加。

2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对策及建议

2.1提升中小民营企业整体实力

企业要发展壮大,先进的管理模式是基础。企业管理理念和水平上的缺失,也是目前中小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因此必须重点改善提升。目前很多民营企业还在沿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和自然人产权制度,因此必须紧跟管理理念的进步,向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产权制度改革。要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水平,加强企业团队建设,转换经营模式,打造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

2.2规范企業财务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

财务制度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稳定运用、风险管控,还影响着管理者对企业发展的决策和判断,因此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内部必须加强财务制度、内部监控和监督制度的建设,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规避经营风险。财务管理必须要保证严格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和联系,保持较高的信息透明度,可提升在银行机构的信用度,降低融资难度和成本。

2.3积极引导和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民营中小企业由于数量庞大,企业规模不一,业主素质不一,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欠债不还、弄虚作假、拖欠工资等失信企业,导致资本市场对整个的民营市场形成了很不良的印象,增加了其融资难度。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整体加强自身建设,摘掉这些不良口碑和失信的小标签。要强化自身管理、提供信誉理念、增强品牌意识,用长远的眼光,强化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社会的信用意识和金融机构的信任度。

2.4调整和完善银行结构体系

(1)完善商业银行贷款激励机制。

目前已有很多银行开始设置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部门,主要采取大、中、小企业配套组合,以此消除银行的贷款风险。虽然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偏高,但其中不乏大量的优质企业,可以为银行带来高收益、高回报。当前的矛盾点主要集中在对中小企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研判不足。因此,银行需要完善信贷管理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刺激银行负责贷款的相关部门和人员积极主动去了解、收集中心企业的信息,提升其对企业发展前景的评估和判断能力。此外,金融机构也可通过抵押贷款和资产证券化等措施,分担融资的风险。

(2)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

针对目前金融市场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限制性,国家应该从政策层面上设立一些金融机构或银行,强制性的对民营企业给予鼓励和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带来的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国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税收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国家也有义务拿出利用其市场调控能力和资本分配权利,采取一些行政手段给予中小民营企业资源配置。政策性银行,将会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优势和作用。

(3)降低银行门槛,逐步放开民间借贷资本金融约束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和资本环境的快速发展,目前金融市场已涌现出了大量的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对贷款的关注度和跟进度较高,风险意识和风险规避能力较强。相比于大型国有银行的规模化,这些大量的中小银行在融资借贷方面有更强的灵活性和更广的覆盖范围,正好可以鼓励其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资。

此外,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大量的“地下信贷”现象已成为客观事实存在。既然客观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随着此融资形式的发展完善,也可大胆尝试此体制的尝试,在建立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前提下,为民营企业搭建更多的融资平台。

2.5完善中小民营企业筹资的宏观政策

(1)健全融资法律法规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国外已有很多国家颁布法律法规予以支持,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目前我国在此方面尚有缺失,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善政策和法规上的不足。目前我国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但其具体内容过于笼统,覆盖面较为庞杂,不具备很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因此应该尽快完善相关的实施细则,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规,其中对于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的制度和体系完善更是迫在眉睫。国家应该以法律手法,规定及规范金融机构的责任范围、融资任务和风险规避措施,为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提供政策和法律上的支持。

(2)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环节是在贷款的抵押和担保方面。因此解决融资困难,就是要解决信用担保问题。首先,可以由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设立担保基金,将信用担保市场的“蛋糕”最大做强,加快信用担保市场的建设完善,降低担保的市场风险。其次,可以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或社会其他组织成立担保机构,多种形式并存,可以更好的适应各种不同企业的需求。另外,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可以采取互相联保、互助担保等多种形式,降低金融机构的信用担保风险,健全资本市场的担保体系。

(3)推动和金融、擔保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

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加强彼此之间信息的互通和了解,提升银行、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任度,同时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因此,企业与金融、担保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有利于各方的长期稳定发展和运营,政府必须加以扶持和鼓励。

具体实施方面,政府可以进一步发扬“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传统,并且进一步扩大“银企座谈会”的规模和范围。目前各地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和民营企业基本上均有各种形式的协会、商户和联合会,政府可以鼓励三方设立定期、规范的对话和沟通机制,促进其不断产生更好的协助关系。而且,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各地方型的小型金融机构也有必要改变思想观念,与信用担保机构强强联合,以民营企业的融资业务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协同发展,共同壮大。

参考文献:

[1]韩林静. 货币政策、融资战略与企业绩效——基于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5):49-57.

[2]林艺娟. 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下融资渠道拓展探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1(12):42-44.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民营企业融资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对战略规划评估体系研究的思考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5月重要融资事件
论油气田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探究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