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

2019-06-11李海芹

科学与财富 2019年9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控制

李海芹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和执行者,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然发生经济活动,发生经济活动就要进行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促进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文章针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存在会计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会计风险的控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控制

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是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有序开展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并在规范经济财经纪律过程中持续发挥着作用。有效防范会计风险,一方面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另外一方面则是为国家党风廉政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最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更好适应经济改革的需求,其财政部门对政府采购管理、非税收入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厉行节约等等政策、法规、措施进行了完善,在防范会计风险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方面原因依然会造成会计风险,本文着眼会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对其提出防范对策。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1.1有利于避免违规行为发生

行政单位是指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建立行使国家权力,受理国家事务的部门和单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经济活动就会产生会计风险,加强会计风险控制,加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加强预算执行与经济活动的监督与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业务部门之间相互制衡,有利于避免违规行为发生,有利于打造出社会需要的“制度化、责任化、高效率”的阳光政府工作部门。

1.2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资产来源有上级划拨、政府采购、相关部门捐赠等形式,加强会计风险控制,通过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及时清查盘点,能够有效地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固定资产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定期维修保养,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处置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账务核销、实物清理,残值收入及时上缴国库,以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应收款项及时清查催收,清理长期挂账问题,库存物资定期盘点,减少不必要损耗,保证流动资产的安全,盘活存量资产,防止国有资金流失。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2.1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存在缺陷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未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没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单位会计工作的促进作用。其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不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因而没被严格执行。其二,不相容岗位分离不到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编制少,人手不足,因此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由一人担任的情况,如做账、审核、记账实际均为同一人的情况,造成管理的漏洞,无法实施内部控制。其三,缺少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未被充分重视,未得到严格执行,导致会计工作缺乏相互制约,因而容易出现贪污、舞弊、篡改会计数据等违法违规问题。有的单位执行单位负责人或单位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一支笔”制度,领导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容易发生领导腐败的问题。

2.2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核算在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实际工作中,有部分行政单位存在未将应记入固定资产的建筑物或物品记入固定资产、形态特殊的资产,如校园的跑道、游泳馆的泳池未纳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折旧金额不准确、不重视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等问题。这些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方面会计风险的产生。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

3.1提高防范会计风险意识,重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

提高要做到尽可能地防范化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会计风险,首先就要提高相关人员的防范意识,提升会计人员相应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其一,单位领导应当加强对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他们需要对会计法规及会计知识有基本的了解。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单位负责人进行会计法规及理论的教育和培训,增进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了解。其二,会计工作者的自我提升。会计人员的業务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会计工作者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将会使单位的会计业务、各类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大大提升。

3.2建立可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实际工作的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运用在单位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在设定单位具体的岗位责任时,要始终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岗位不相容原则,实现审核人与具体执行人相分离、检查人与业务操作人相分离、资产的审批、采购、验收保管、做账职务相分离,有效防范在会计工作中可能发生的舞弊、窜改会计数据等风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成立区级的会计中心,由会计中心负责区里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工作,实现出纳工作、报账工作与会计工作的分离,多一道对各单位财务工作、资产管理工作的把关与监督。对于大额的物资采购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应经过集体决策或集体评议通过,并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进行。

3.3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单位会计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容易产生会计风险的环节。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的保管与盘点,使单位的固定资产能被全部登记入账。因历史遗留原因造成的应记入而未被记入固定资产的情况,应通过获取工程决算资料、进行价值评估等方式及时准确地记入固定资产。单位会计人员应加强固定资产价值核算工作,通过采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准确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原值,准确计提每月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各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审计,及时发现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降低可能发生的账实不符的会计风险。

4.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出现会计风险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不但会影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还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丧失公信力。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加强会计核算监督等措施,达到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的目的,对有权力的人和一切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制衡与监督,使资金运行得合理合法,让权力与经济活动在阳光下运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虎明.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2018(33).

[2]谢运苏.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研究[J].会计师,2018.

[3]解晓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6).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控制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