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以仪式教育为抓手,推进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9-06-11刘芩利

科学与财富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刘芩利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加强和改进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注重政治思想性,又要注重艺术性,要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载体都丰富完善起来,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仪式教育无论从其特征以及教育规律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对于中职院校来说,仪式教育更是一个与职业精神和道德建设相契合的教育载体。就此,本文探讨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仪式教育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教育

1仪式教育推进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1仪式教育能够丰富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好的仪式教育能够与校园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学生内心情感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集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教育为一体,仪式教育则体现了上述教育内容,并且能够将思想道德建设具体化,过程生动化。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授课、讲座、会议等,与这些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仪式教育更加人性化。它能够通过行为、语言、动作等表现形式来进行,将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道德理念深入人心。并且仪式教育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补充手段。

1.2仪式感能够提高中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代性

仪式教育源远流长,它的存在贯穿古今,一直扮演着教化民众的重要角色。中职教育推行仪式教育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精神传承。那些传统的精神比如爱国主义、克己守礼、孝敬长辈的精神也可以通过这些仪式的举行来得到固化与传承。

1.3唤醒潜在情感,引导价值取向

仪式能够通过其特有的形式营造出带有一定感情的情境,或庄严穆肃、或悲壮激昂。通过特定的程序唤醒内心潜藏的某种感情。身临其境的参与感能够激发参与人的情感意识,形成一种明显价值导向的意识。实现以德育人的目的。例如:升旗仪式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感,雄壮的国歌,整齐划一的服装、慷慨激昂的演讲,都能够触动到学生们的心灵,激发其内心的荣誉感与神圣感。

2仪式教育在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中职学生在仪式教育中主体地位的缺位

在中职院校中,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中职生应当全员、全过程参与到仪式教育活动中。实际情况却往往相反,教师成为仪式活动筹备、组织的主力,只有少数学生干部或可参与仪式设计过程,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者和旁观者的位置,能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甚至被忽视,导致了师生缺乏互动合作、集体情感认同难以形成、教师权威受到挑战、学生抵触情绪增加等一系列问题,降低了仪式教育的效果。

2.2仪式教育周期性、系统性丧失

依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示,重复率与态度改变呈现出倒U形曲线的相关关系。规范化和重复性使仪式具有稳定性,进而使仪式与强烈的集体情感相连。基于“学分制”的普遍应用与中职中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模式特点,学生对于课外活动的选择权和决定权空前提升,班级概念弱化,许多中职学校每周、每月固定举行的仪式被放弃,仅在开学、毕业、某些纪念日等特殊节点有仪式活动,教育的重复性、周期性丧失,使其蕴含的意义价值难以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除了开学仪式和毕业典礼,从入学到毕业系统性的仪式活动设计基本处于一片空白之中。

2.3仪式教育的“仪式感”流失严重

长久以来,在工具理性思想的影响下,中职院校教育都非常重视学生专业知识或者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即使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而举办了一些活动,却往往可以说是“形式常有而仪式不常有”。程序设计简单、各类社会思潮的冲击导致的仪式意义淡化、从组织者到参与者的不严肃不重视都使仪式愈加“形式化”,“为了举办仪式而举办仪式”,学生在仪式过程中难以真切感受仪式,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仪式感”越来越丧失。

2.4中职学校仪式教育形式固化陈旧

仪式教育要避免形式化,却少不了以具体形式为依托。以毕业典礼为例,其流程往往包括奏国歌、领导讲话、教师代表讲话、毕业生代表讲话、优秀校友代表讲话等环节。相似的程序、雷同的内容使这些仪式失去了自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对其漠视乃至反感。

3仪式教育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途径探索

3.1重视仪式教育,完善仪式教育行为

仪式教育的组织者需要关注仪式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教育目的。优化改进仪式,深刻呈现仪式的内涵。因此,高度重视教育的完善与体系建立、整合意识教育资源,开展有益学生身心的仪式教育至关重要。仪式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度。要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仪式的设计、前期准备、过程和后期完善都应有学生的全程参与。要积极发挥仪式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仪式设计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大胆参与其中,尊重学生在仪式教育中的主观诉求和创新行为。

3.2加强仪式教育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实施范围

校园仪式活动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文化,新媒体的发展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多数时候坐在台下,没有良性的互动与参与不利于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升华。借助新媒体传媒的宣传手段,加强仪式教育的宣传普及,以现代手段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公众号、朋友圈、舞台设计、音视频展示等方式,营造出各种氛围或庄严神圣、或温馨舒适的典礼场景。

3.3丰富仪式教育形式,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策划出符合当前教育主题的仪式活动形式,有限提高仪式教育的覆盖面和针对性。在仪式进行前要有一个初步的计划与预期,再结合实际现有的资源与条件,组织一场能够让所有人参与的活动。比如,成年礼,可重现古代给未成年人举行的加冠礼或簪礼,让学生们身着汉服,有德高望重的师长主持加冠仪式,也或者是毕业晚会,一场好的毕业晚会不仅让学生们好好的告别,也能够通过当时激动温馨的场景来激起学生们对母校的眷念之情,尊重老师,留恋母校,提高其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要借鉴传统仪式教育中的教育资源和形式,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中职院校特色的仪式教育文化体系。

3.4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作用

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仪式教育活动中的能动作用,突破仪式的瞬时性,增强仪式的连续性。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将人类描述为“意义的制造者”。要通过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对仪式活动的每个环节节点进行把握、引导和升华,持续增强教育的持续性,使学生的情感、意志和道德在其中得以升华和迁移,提升仪式教育的实效性。

结语

在儀式教育中,学生能够获得一种陶冶和信服的情感体验,将多种形式的价值观不知不觉中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对其心理和行为准则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感染影响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要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具体的仪式唤起情感认同;要学会整合不同资源,更新仪式教育的形式;以仪式教育为抓手,推进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葛媛媛.高校仪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8):68-69.

[2]张志坤.仪式教育的新发现——仪式的教育价值探求与实践创新[J].中国德育,2018(16):46-51.

[3]吴扬.浅谈新时期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才智,2018(11):1.

[4]张峰瑛.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8.

[5]侯保航,王鑫.仪式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构建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8(02):61-64.

猜你喜欢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