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让阅读更有实效

2019-06-11母怀云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情感

母怀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让阅读活动更有实效呢?阅读教学需突显阅读教学规律,既追求阅读的朴实而精彩,又追求语文素养的有效且高效。把朗读和默读作为最重要的训练目标,在培养学生朗读、默读能力与习惯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把朗读和默读作为感受与理解、欣赏与评价语言文字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以此引领学生读懂课文,受到感染教育,并从中掌握自读方法,会读且乐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致力于读书指导,真的让“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成为语文教学的敲门砖。

一、读思结合与长文短教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化用这句话,那便是“读而不思则罔”。即缺少思考的问题,或有口无心,那么读书便失去了指向,便是盲目低效的。怎样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又不使阅读教学走上“串问串读”的老路子上去呢?教学中,教师善于引领学生抓住能够统领全篇的核心问题去读,以此促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与体会,并以读(而不是讲、议)的方式来展现各自的理解与体会。

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在帮助学生抓住主要人物、事件,并用比较简练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后,接下来便引导学生带着“课文中哪些场景令你感动”这个统领全篇的问题,静心默读思考并作简单批注。在扶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的基础上,接着便启发学生带着“课文中哪些事件与记述,集中表现了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这一核心问题细读深思,同时批注阅读中的理解与感受。

这样,便省去若干琐碎的“牵引式”的提问,既遵循了理解语言文字应由“语言”(具体)到“内容”(概括),再由“内容”(概括)回到“语言”(具体)的程序,又指引学生直奔感知重点,并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活动空间。真正做到了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情境创设与情感熏陶

赏读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比较适合。教师可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来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朗读,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领悟。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启发学生把文中的“贝多芬”换成“我”再来讀,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中的人物融为一体,细腻的感情如涓涓溪流沥沥涌出。这样的体验式朗读较充分地增加了语文学习的“附加值”。

角色朗读,催发了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意境中,激起他们内心的震颤。课堂已不是教师独白、学生独听的局面,而是师生间、生生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教师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释放情感,升华认识。

三、研读结合与感悟体验

表演朗读是对课文内容最形象、最生动的再现。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童话、寓言,学生在基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表演朗读,并进行适时评议,更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我在教学《军神》一文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人物,分角色表演朗读要求他们读出沃克医生的情绪变化,刘伯承的顽强意志和忍耐力。学生自己充当评委,对朗读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提出意见。在一演一评中,学生深刻领会了军神的真正含义,从心底产生了对刘伯承将军的敬佩之情。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模仿、去演、去学、去切身体会,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品读、感悟。在教学中,构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因此教学过程中,始终立足文本,注重以读为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读中品味语言,读中领悟方法。

四、相互评读与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评议时,应充分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做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和习惯,而不应把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以免造成指导的形式化、表面化。

总之,课堂上,学生阅读的量越大,从中获取的信息越多,他们的收获便越丰富,教学的效率便越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学生阅读兴趣的差异,阅读量的差异。教学中,把指导精读与引导泛读相结合,这既是把课文读懂读透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扭转语文教学耗时低效状况的需要,更是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情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台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