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强化学校德育教育路径探究

2019-06-11唐亮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唐亮

摘要: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校及其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把握德育教育新方位,不断创新德育教育实践,积极探索德育教育新路径。全面优化德育教育实效,重在立足于把准德育教育的五个特性,着力于突破德育教育的四个键点,紧紧握住德育教育的两条中心线,筑牢德育共育机制,勇于实践,全方位强力持续推进,提高育人实效,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和根本任务。

关键词:立足五性 着力四点 紧抓中心 勇于实践 优化德育实效

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校及其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把握德育教育新方位,不断创新德育教育实践,积极探索德育教育新路径。全面优化德育教育实效,重在立足于把准德育教育的五个特性,着力于突破德育教育的四个键点,紧紧握住德育教育的两条中心线,筑牢德育共育机制,勇于实践,全方位强力持续推进,提高育人实效,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和根本任务。

第一,立足于德育教育的五性,就是要求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要紧密结合学校德育的特点与实际,全面准确把握德育教育的五个主要特性并以此为向导和教育指针

1.德育教育的前瞻性

德育教育的教化育人和立德树人的特殊功能,要求教育者必须具有超前思维和前瞻的教育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实德育教育,强化德育实效必须前瞻德育,把握德育的先导性。面对当今改革深化、社会转型、资讯发达、思想开放、价值多元特定条件下学校教育中的出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教育工作者要有足够的敏锐性和预判力,要始终保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定力,把握大势与主流,创新教育形式,用科学的理念和教育机智,适时帮助青少年学生廓清认知上的迷雾,拨正思想的航向,矫正行为的偏差。尤其要自觉树立前瞻先导意识,转变被动的教育方式,构筑起“教育关口前置,工作重心下移”主动领跑的教育新机制,重视事前的研析和预判,把控事中各种因素及其诱发的问题,积极审慎地做好应对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抢占德育教育先机,把握德育教育主动权。

2.德育教育的科学性

德育教育是一门科学的艺术,把握教育的科学性是提升德育教育实效的关键。德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德育教育融合学生智商、情商、灵商逆商教育于一体,教育范围宽泛,内容体量丰富,综合性很强。做实德育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析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在特点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教育的实际,全面正确认知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品质和知、情、意、行形成的过程,熟谙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德育教育要求,具有较强的洞察和捕捉教育时机的能力。特别是善于立足于青少年学生群体及个体的实际,适时以科学的态度和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机智进行德育教育,自觉消弃任何盲从偏向和主观随意的教育行为,实现德育教育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升德育水平和育人效果。

3.德育教育的系统性

德育教育是一项教育系统工程,整合系统要素,优化系统功能是提升德育教育实效的核心。准确定位德育教育主体,科学构建德育教育共教机制,适时抓住德育教育目标重心是德育教育的关键要素。德育教育主体是由学生家庭、学校及其教育者、公众社会组织多种教育力量合成的开放性教育系统。整体推进和做实德育教育,亟需家庭、学校、社会统合树立整体意识,构筑联通互动、协同共教的教育机制,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才能激活家庭的德育教育基础作用,调动社会的德育教育教育辅助作用,发挥学校及其教育者的德育教育主导作用,进而优势互补,强化德育教育系统功能。德育教育目标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层级递进、相互衔接的序列系统,教育者只有全面把握德育教育目标系统的特点,紧紧抓住德育目标层级的重心,坚持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政治教育为灵魂,以知识教育为抓手,以成人成才教育为目标,目标明确,全方位施教,才能做实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

4.德育教育的多样性

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教育对的性需求及其变化、教育新技术的出现、教育社会化的推进,促使德育教育的策略与方法、路径与形式丰富多样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德才兼备的育人要求;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成人成才等特定的教育内容以及时代赋予德育的新内涵;置身于转型开放现代社会中的青少年,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需求、心性成长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凸现因时而变、与时渐进的鲜明特点;资讯发达的信息社会,网络和新技术媒体、新教育载体对青少年的生活与成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教育社会化的进程加速。亟需教育者革故鼎新,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德育认知能力,调整德育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创新德育教育的路径与形式,不囿于传统的教育渠道和教育手段,践行德育教育由单一向多元、由封闭向开放、由学校向社会、由他育向自育的转变,不断强化德育的特殊育人功能。

5.德育教育的正效性

追求良好的育人成效是教育坚守不变的主题。教育对象群体与个体的差异,教育者教育素养与教育能力的相异,教育策略与教育机智的把控不同,施教路径与施教形式的遴选各异,德育教育往往会产生正效应、零效应和负效应三种不同的施教效应。德育教育零效应是我們要竭力避免的,负效应是我们要坚决反对和努力克服的,德育教育正效应是我们所努力追求期待的,即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基本上或全部被教育对象所接受,并内化为正确的思想意识,外化为积极的言论行动,达到预期期望的效果。实现德育教育的正效性,教育者必须持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正确把握教育规律和教育策略,精准把控教育时机和教育手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正向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自觉认同并接受教育内容与要求,把教育转化成自身的需要,内化为正确的思想,外化为积极的行为,取得实实在在正面积极的效应。

第二,着力于德育教育的四点,就是要求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要围绕德育目标的实现,在德育教育中必须全方位集中用力重点突破的四个关键节点。

1.找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德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和培养目标,立德树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综合性专项教育。德育的特殊作用和功能要求德育教育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行为,任何盲从错位的教育行为,都将直接弱化教育效果,纷扰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否准确把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是做实德育教育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德育教育必须践行党的教育方针,交融渗透国家的意志和时代的要求,传承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教育指示,国家的意志指向、民族精神的褒扬、传统道德价值的传承、时代精神的守望,青少年的政治思想、道德需求、心性状况、价值取向、行为状况等正是德育教育的接口和切入点。只有全面发掘并紧紧把握住德育教育的这些切入点,以点连线、以线构筑德育重心,抓住重心适时实施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实现教育的预期目标。否则,德育教育就会茫然被动,无所适从。

2.抓住德育教育的渗透点

德育教育是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特定教育,任何空洞的说教和随意的偏向教育,都费时无效、苍白无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升德育实效,必须用好德育教育的载体,适时抓住德育教育的关键渗透节点,掘发渗透点的德育内涵,深化渗透点的教育性,重力施教,获取理想的教育效果。能否在全面审视中,精準抓住德育育人渗透点,是做实德育教育的核心与关键。日常的社会生活和学科教学中,存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只要我们拓宽视野,勤于研究,就能捕捉到丰富鲜活的德育教育素材和育人渗透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现实生活中各类典型鲜活的教育个案,凝聚时代和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党和国家治党、治国理政的科学思想,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年度重大时政等都是取之不尽,丰富而生动的德育素材和育人渗透点。尤其是各学科教材和教学内容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育人因素,认真研析学科教材,深度发掘教材,就能准确抓住寓于学科知识中显性或隐性的德育育人渗透点,有的放矢重点施教,提高学科教学的教育性。

3.选正德育教育的联结点

德育教育实践证明:相同的教育对象,同样的教育内容,教育者使用的教育传导载体和联结方式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正确选择与运用教育传导载体和联结方式,构建教育联接点,是做实德育教育优化教育实效的保证。国家和政府组织的重大主题活动,学校的学科教学活动,班级的主题教育活动,团队教育活动,学科的课外活动,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是重要的德育教育载体和教育联接点。尤其是学科教学活动,既是学科知识的传授活动,更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凸显出这一特殊功能。学科教材及其教学内容都隐现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要素。实现德育目标,抢占德育教育制高点,必须坚持以学科教学为重心,紧紧抓住学科教学这一重要的教育载体和教育联接点,细化学科教学的德育教育要求,着力于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优化学科的教学方法,强化并有效发挥学科知识教学的育人功能。

4.建实德育教育的合力点

德育教育是一项立德树人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整体推进这一教育系统工程,基础在家庭,重心在社会,主导在学校。全面优化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形成同向的教育合力,齐力共建同筑教育合力点,是做实德育教育,提升德育实效的重要保障。优化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共建同筑教育合力点,必须树立大德育观,构建整体意识和协同共教教育机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互通联动的教育机智,坚持以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核心,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统一教育思想,协调教育步调,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互补功能,综合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的特有作用,厘清错位的教育认识,规制失范的教育行为,矫正偏向的社会教化,形成同向的强大的德育教育合力,真正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优化的教育环境。

第三,紧抓德育教育中心线,就是要求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要紧紧抓住成人成才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中心主线强力施教,唤醒激活青少年的成才意识和爱国情怀。

立德树人既是我国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和主线。成人成才并做坚定的爱国者正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德育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目标所在。把青少年培育成合格的有益于社会的公民,把青少年培养锻造成具有新时代精神和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是德育教育的内核和首要任务,德育教育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抓住而不能偏离成人成才教育这一中心主线,唤醒青少年的成人成才意识,助推青少年健康成长,既成人更成才。与此同时必须强化青少年的家国意识和理性认同,突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引领,激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德育教育的永恒主题,爱国主义体现的不仅是青少年对自己祖国的深厚真挚情感,更是一种蕴涵巨大凝聚力和强大感召力的精神力量,是助推国家和社会发展、实现民族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资源。今天的青少年,明天将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将是国家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有无国家观念,是否理性认同国家,是否爱国,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德育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并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中心主线的社会主义爱国者。

德育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德育工作既是一项系统的、整体的多方位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在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坚持大教育观和大德育视野,审视德育现象,研析德育问题,紧握立德树人德育主题,创新德育工作思路,持续优化德育资源和拓宽德育路径,不断努力探索和勇于实践,一定会纵深推进德育教育,提高教育实效,使学校德育跃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