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2019-06-11杨教志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设情感语文

杨教志

语文乃百科之母。语文的特点在于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组织教学要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必须践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多角度、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呈现出一种动态效应。在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活话兴,让学生动口

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好几年,但穿新鞋走老路和滔滔不绝的说教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仍屡见不鲜。这种说教留给学生的往往是被动的接受。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语文是交际工具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让学生开口说话,学会表达。我首先规定自己讲课时间不超过25分钟;课堂设置5分钟口语训练或讲故事、说成语、赏析一段文字等;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内包括语文知识抢答赛、辩论赛、讲故事比赛等,使学生充分展示口才。在作文课上,我经常安排学生先说作文,再写作文,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各种说话活动的开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激活思维,让学生动脑

人们普遍认为人的智能结构一般都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构成,而其中思维能力则是智能活动的核心,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是人特有的认识活动。所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是使学生“动”起来的第一要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首先着眼“三个联系”即联系旧知识、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联系社会热点设计思考题以激活他们的思维。如在教读余光中的《乡愁》时我设计如下问题:(1)关于思乡的诗我们学过或见过哪些,请在记忆中搜寻出来背诵一下。(联系旧知识)(2)该诗主题是盼望海峡两岸统一,可是“台湾问题”现在很棘手,你认为阻碍两岸统一的原因是什么?(联系社会热点)又如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下你眼中父亲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其次,注重挖掘可供学生进行丰富联想的语言、情节等因素,让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中,对人物、故事情节等进行合乎情理、符合逻辑的想像,与作者形成共鸣。如教《孔乙已》一课,就充分利用人物语言的空白,故事情节的空白,调动学生的联想、训练学生感悟语境,准确表述语言的能力。文中是这样写的:“孔乙已最后一次来酒店,低声说道:‘跌断、跌、跌……”这里是孔乙已想辩而不辩的情景,我让学生根据语境补充未说出的内容。又如教《最后一课》中:“‘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请学生结合语境,发挥联想,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替韩麦尔先生表达出所要说的话。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运用自己的“内觉体验”去把握,沉浸在作者创设的艺术境界中,感其情、悟其理、发挥联想、想象的优势,将会有一个新的“创造”。再次,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其自由的思维得以充分的展示提供空间。

三、创设气氛,学会动情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列宁也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用感人的事例去教育学生;用优美的意境去熏陶学生;用高昂的激情去打动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使课堂达到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境界。

1.要善于创设唤起学生情感的环境

环境造就人。宽松和谐的课堂可以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学习《三峡》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让学生有最直接有效的感觉、知觉,去体验“素湍、绿潭、倒影、怪柏、悬泉、飞瀑”等文字的描述,树立美的意识,激发美的情趣。学习毛泽东的《泌园春.雪》时播放《骏马奋蹄》,既很好地渲染出一幅辽阔万里、生机勃发的意境,还能使学生体验到一代伟人面对苍茫大地所抒发的壮志豪情,更能产生对青年毛泽东一系列联想和想像。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我在低沉的哀乐声中插播《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录像,一下就将学生带入对周总理的深深的缅怀之中。这些环境氛围带给学生的是极大的感染的熏陶。

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拨动着学生感情的心弦,带动着他们情感的发展。教师情感成了联系文章作者与学生感情的纽带。学生与文章内容的距离拉近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了。

2.注重让学生体味、感受生活

在创设情境、投入情感的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文章中的生活气息,让学生从中理解生活、学会生活。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我亲自带领学生去感受春天的温暖与美好,去体味“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味道。经过切身的感受学生的体悟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旺盛的活力。学契诃夫的《变色龙》,则让学生观察社会上那些惯于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人的行为,感受其靈魂的丑陋。注重情感体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设置活动,让学生动手

在动口、动脑、动情的同时,我还注重训练学生大胆动手的能力,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天净沙,秋思》,就通过引导学生吟诵后作画的形式,头脑中呈现“枯藤、老树、昏鸦”等萧条的秋景;再以这些景物、景色为背景的“断肠人在天涯”的整体画面,进行感知体验,从形式到内容,从画面到意境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美,从而感受到蕴含在画面中游子凄苦的心境和沉郁的情绪。此外,我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还要求他们尝试作小记者、小编辑、小导游,深入学校、家庭搞调研,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改中的几点尝试,虽不太成熟,但的确在调动学生的活动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课堂“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学生真正“动”了起来。

猜你喜欢

创设情感语文
创设未来
情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台上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