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019-06-11李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习惯探究教师

李华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小组研讨、合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法。其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一、明确合作意义,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效果的前提

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能力,是当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诺贝尔颁奖以来75年中,在286为获奖者中,有三分之二的科学家是与别人合作获奖的。我国的“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众多科学工作者合作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人们的参与协作能力,注重自我表达能力,注重人们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正面引导学生明确合作意义,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和优越性,避免走入误区。比如在学习《做沙盘》一课时,如何做校园的沙盘模型,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把同学们分成若干个组,对学校的布局进行观测,找出绘画技术好的同学划出平面图,大家分别准备所需材料,制成的沙盘美观漂亮。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成功的快乐,明确合作含义,知道合作的力量是1+1>2,从而唤醒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加强合作指导,培养合作技能---提高合作效果的关键

(一)分组要科学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其次,要让学习上属于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一般不允许学生相互选择。因为学生通常喜欢选择一些与自己相似的学生,这样不利于小组活动。

(二)时机要讲究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个人学习、竞争学习、教师引领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3)在学生需要合作时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不能一概而论,切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追求表面形式。

(三)任务、要求要明确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比如,在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合作学习的环节:

(1)分组讨论:小车运动速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拉力改变,小车速度也改变,拉力越大速度越快,拉力越小速度越慢。)汇报交流

(2)小结:其实,影响车速度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如我们在前面猜想的:载重量、路面光滑、轮胎气足……

(3)选择喜欢的问题我们再来简单的研究一下。哪些量保持不变?改变什么量?

(4)进行实验探究;

(5)汇报结果:

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十五分钟,各个小组活而不乱,每个同学积极投入,都想帮自己的“代表”达到最高水平。其实在“帮”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四)时间要留足

为不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真正收到实效,合作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很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合作学习匆匆而过。特别是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三、注意合作细节,培养合作习惯---提高合作效果的保障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合作过程中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注意倾听、学会交流、达成共识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会倾听、能倾听他人意见就是尊重他人。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停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敲得咚咚响,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或者看似安静专心聆听,实则“移情别恋”,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时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策略,督促学生养成习惯。比如有序交流。一号说完二号补充,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逼迫每个学生都学会关注别人,倾听别人的发言。

(二)要培养敢于质疑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质疑是良好的合作品质,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变“合坐”为“合作”,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效果的统一,让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求真的殿堂,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习惯探究教师
习惯
设问引导探究
上课好习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好习惯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