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工程信息技术体系的构建

2019-06-11王晶安扬

科学与财富 2019年9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课程体系

王晶 安扬

摘要:近年来,由于电子信息行业覆盖领域宽、专业岗位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也不相同。我们不断加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何使学生符合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课程体系;可持续发展素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电子信息行业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所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围绕职业素质、可持续发展素质和岗位素质三个课程模块的开发,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从多方面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1.1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向导,将课程设置为若干模块。它的主要特点,一是综合性较强,各模块涉及的专业面较广,突破了单一课程内容,各课程、学科互相交叉渗透,有助于发展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二是开放性较强,可及时删减陈旧、重复的课程或内容,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始终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1.2围绕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定位好学校特色的基础上,确立与之相适应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据此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坚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1.3几年来,我们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改进、实践的过程,我们将不断加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满足行业和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逐步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1.4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高技能人才面向的三个职业岗位的典型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分解成岗位工作职责,如将电子产品开发岗位的职业工作过程分解成技术论证、方案确定、方案实施等三项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对每项工作职责进行分解,成为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再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特点和要求整合为开关电源设计、电子设计与制作等八门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项目为载体的专业课程。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可持续发展素质培养阶段,不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而是针对电子企业相关职业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较宽的择业范围,能胜任企业最普及、最基本的岗位。在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以适应电子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2.1课程体系开发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电子专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课程体系分解为职业素质模块、可持续发展素质模块和岗位素质模块,岗位素质模块又细分为电子工艺设计、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与电子产品开发三个专项拓展方向,经过全面的系统规划,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1.1职业素质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职业通用能力包括交流表达能力、革新创新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

基本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设计、系统安排,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除了开设相关的课程,还需要专业课程的全程渗透。我们在第一至第五学期开设了企业文化、企业运作、企业管理、创业讲座、职场文化等课程,使学生逐步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化。

2.1.2可持续发展素质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电子专业的理论运用能力。电子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群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从事该行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该模块课程开发紧扣此要求,注重学生专业基本功的训练。通过该模块课程的学习,学生的择业范围变宽了。电子产品装配、测试、基层生产管理和品质管理岗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可持续发展素质模块除了考虑岗位素质模块对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外,还兼顾电子产品装配等岗位能力的培养。

2.1.3岗位素质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对电子企业特定岗位的适应能力。该模块课程设置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前三个学期学完可持续发展素质模块课程以后,从第四学期开始,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某一个具体方向深入学习职业岗位所需的专项知识和技能。我们根据行业发展和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了电子工艺设计、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与电子产品开发作为三个专项岗位拓展方向。

2.2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本专业课程体系是在分析职业岗位群能力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基础理论以及职业素质,再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求,选择不同的专业(或职业)方向进行专项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岗位素质。

本课程体系围绕职业素质、可持续发展素质和岗位素质进行构建,职業素质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专业外语、企业管理、职场文化等方面的职业通用能力;可持续发展素质培养学生本行业发展必须的专业理论运用能力。岗位素质培养学生特定岗位的适应能力。

在岗位素质培养阶段,我们根据电子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将本专业分成电子工艺设计、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与电子产品开发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需求自由选择职业方向。在这一阶段,针对不同岗位强化训练职业技能,使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毕业之前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培养,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专业基本功扎实,专项技术应用能力较强。

3结束语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应该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增强电子信息产业中电子信息产品的服务和创新,同时增强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也日益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的生产也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无论是教育事业,还是经济行业、工业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都已应用其中,可见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很广泛。工程管理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为工程管理带来科学性的进步,提升了工程管理水平,使工程管理工作上升到新的高度,推动了我国工程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嘉,宋王益,李春生等.电子信息技术及工程管理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5(6):44-48.

[2]邓钧健,周依,刘洋等.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4,3(2):12-15.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课程体系
工程技术矩阵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对磁浮工程技术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