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利统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向度

2019-06-11钟尉今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价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钟尉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义利统一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义利观为导向的客观要求,也是其自身价值生成机理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价值诉求。遵循义利统一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应当在满足教育对象的合理需求和发挥思想引领的统一中得以实现。为此,应该以人本价值为基点,构建义利统一的合理教育内容,并在价值主体的双向互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义利统一;人本价值;价值实现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2-0080-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2.016

正如宋代程颐所言:“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当前,社会主义义利观以人民为中心,既肯定个人追求合理利益的正当性,又倡导人们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实现了功利与道义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昭示主流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义利统一作为实现其价值的向度,既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又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一、义利统一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要内涵

(一)义利统一思想的主要内涵

社会主义制度下义利统一思想既不同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重义轻利”论,也不同于以边沁、密尔为代表的西方功利主义。在义利关系上,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1],但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其主张“君子义以为上”[3],并认为“君子怀刑,小人怀惠”[4]。儒家虽然肯定义与利两者都是人类生活所必须,但认为两者并非处于同等地位,并把是否具有仁义品质作为判断君子与小人的标准,提倡重义轻利。因此,儒家重视个体道德的培养,提倡为道德理想牺牲个人私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但是,过于强调道德的作用,忽视个体取利的正当性,则难以避免陷入抽象道德论的泥淖。边沁创立了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原则、在道德评价上注重行为效果的功利主义思想。功利主义将现实世界看作伦理道德的逻辑起点,强调人是道德的主体,并将人的快乐、幸福乃至私欲的满足赋予美德和善的意义,由此展现出道德的现实性、功利性的特点,表达了个体的自然要求和合理欲望,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功利主义只看到了人的自然属性和幸福的道德性,没有看到人的社会属性以及道德和功利之间的差异性,势必会陷入自然主义的谬误。

社会主义义利观中的义利统一思想则是超越了儒家重义轻利论和西方功利论的局限,在理论架构中以马克思主义义利观为指导,坚持以利益为基础来谈论道德水平和境界,以义利主体的全面性实现义与利的高度辩证统一,既主张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统一,也强调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的义利统一。在价值关系上,既强调维护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构建利益共同体之社会公利的重要性,也强调“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的必要性[5],肯定和认同个人正当的私利,把个人正当利益看作人们生存发展过程中客观事实和合理需要,并以此作为衡量社会行为是否合义的重要标尺。这里所言的“正当”是指人的行为合理性,既没有逾越道德的底线,符合情理;又没有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事理;更没有践踏法律的尊严,符合法理。在价值追求上,坚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尤其是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对抗和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因为“在社会主义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6],必要时为了集体的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这是个人以义制利的表现。总之,主张义利统一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中体现,是站在全体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视角以期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的愿望。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要内涵

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从主客体“物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来界定价值的内涵,其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7],可见,价值即是指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所构成的主客体关系。在这一主客体关系中,客体的属性是价值的基础,主体的需要则是价值的现实构造因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价值是指“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符合、相接近的关系”[8]。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价值关系中处于客体的地位,而广义上的人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值得注意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内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均是其重要的主体。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变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教育对象心理特征、思维方式、接受习惯等也发生了变化,那么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应该如何体现,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以义利统一为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从主体二维性的角度阐明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关系和价值取向,这对于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关系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中,我们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视为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等视为客体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在这种主客体关系下,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满足教育对象的合理需求和发挥思想引领的统一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满足教育对象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对象合理需要的诉求和肯定教育对象对正当利益的追求,并将此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守本职,发挥对教育对象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任何环节和实施手段都不能游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过程,任何以个体性发展为由而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求都是有失偏颇的”[9],个人成长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独立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教育对象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帮助教育对象确立成长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关注义利统一思想的依据

义利统一思想为我们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对于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

1.关注义利统一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义利观为导向的客观要求。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0]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对主体利益的满足,并将肯定主体的合理利益作为自身的合义之举。同时,马克思主义“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11],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的建构中必须实现义与利的统一,任何一方有失偏颇,都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社会之公利,而忽视对个人利益的满足甚至将个人利益等同于个人主义予以否定,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将有“越位”之嫌,严重影响个体对教育要求的自觉遵从。如果教育对象的需求或潜在需求不合理甚至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名利荣誉而不择手段时,则不能将个人主义等同于个人利益加以认可,否则必将导致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不正之风盛行,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担当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作为思想引领者必须给教育对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导向,指明他们行为之应然,在这一点上,思想政治教育要坚守本职,不应缺位。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机理决定了关注义利统一思想的必要性。“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和满足自身需要的方式,把他们彼此联系起来”[12],同时,马克思还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从社会具体的、现实的人出发,阐明现实的需要是人的本性,追求基本的生活需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揭示了“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题根源”[14],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生成的前提在于价值主体的需求,主体的需求激发着主体内在的动机,而内在动机又推动主体行为的养成。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15]。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一旦离开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就会陷入刻舟求剑、缘木求鱼的窘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必然要关注教育对象的合理利益需求。邓小平也认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16]。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既要指向价值主体对物质利益需求的肯定和满足,也要指向对高尚道德精神的追求,实现利与义的高度统一。

(二)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时代诉求

新时代的到来,预示着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使命和新目标[17]。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指向上要帮助教育对象树立以义制利的集体主义意识,强化其担当精神和使命感、责任感。与此同时,功利主义思想也正在逐渐渗透到青年教育对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例如:部分青年将个人利益作为行为选择的基础,在价值观上赋予了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在入党上,有些人的动机出现了功利化、实用化的倾向,他们把入党当作自己求职升迁的砝码,而并非真正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在学习上,有些人热衷于选择所谓就业率高、就业前景好、工资薪金高的专业,偏重学习那些能给自己带来较多利益的所谓实用性知识,对于那些虽然能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但是投入周期较长、需要花费时间精力较多的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往往遭到青年一代的冷落。难以想象一个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一切向钱权利看齐的人能够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时代新人。因此,帮助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首要任务。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价值客体,其自身完善的程度也影响着培养时代新人任务的实现。反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义利分离的现象。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强调社会公利,将“义”作为外在的规定强加在教育对象身上,即强调“你的义”。在我国社会公利代表的是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毋庸置疑,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但如果一味地强调社会公利,往往会导致忽视对教育对象权利表达的关照,忽视对教育对象个人合理利益的保护,在无形中会给教育对象一种错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党和国家思想意识的大喇叭、传声筒,是游说人们放弃个人利益的工具,这势必会弱化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使教育对象遵从教育要求的态度变得更加被动。事实上,对教育对象行为之应然“义” 的外在化规定,便蕴含着对个体利益关注的弱化甚至漠视,这样一来,往往教育对象对“我的利”的追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对“你的义”的要求无法在同一平台对话,难以达成共识,甚至会产生矛盾。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客体双向互动的过程,其实质是客体的主体化与主体的客体化的统一”[18]。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不仅仅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价值主体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精神外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成效,应当以完善价值客体本身和促进价值主体自觉外化教育要求为着力点,促进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从被动接受“你的义”(即你应该如何做)到主动认同“我的义”( 即我应该如何做)的转变。

(一)更新理念

以人本价值为基点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有效性的前提。从教育理念来看,义利统一的精神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本价值为基点,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只须认识自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评价这些关系,根据人的本性的要求,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来安排世界”[19]。实质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人” 存在的重要方式,彰显着人的本质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必然以人为根据和尺度,蕴含人本价值的取向。

1.要从人的基本属性出发,基于事实判断的视角,对教育对象合理需求予以确认,跳出那种一谈物质利益就给教育对象随意贴上思想觉悟低的标签,甚至说成是个人主义的误区。当然,我们也要克服片面强调物质需求的满足,应该引导教育对象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以实现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2.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激发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仅强调教育者传达社会意识形态主体性的发挥。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从过于强调教育者主体性的极端走向过于强调教育对象主体性的极端。事实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彼此互为主体,两者在双向互动中实现教育者主导地位和教育对象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

(二)内容安排

合理的内容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有效性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提高其价值实现的成效,不仅仅取决于人们在主观意愿上对其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教育内容要呈现合理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得人们的信服、认可和践行。义利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理性的重要标尺,昭示着我们在内容安排上应该处理好两对关系。

1.教育內容应当彰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两种价值相互支持,其中任何一种价值的缺失都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缺憾。因此,在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应当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义利统一的思想原则,克服价值追求片面性的缺陷,将展现个体特性和社会要求的品质作为教育对象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

2.教育内容展现德性和善行的统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0],对人的道德品行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也是其践行“义”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必须关注教育对象德性的培养和善行的养成。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德”解释为“内得于己,外得于人”,这说明“德”内在指向于人的道德心理认知、人的品格,即“德性”;“德”外在指向于人的行为,即对“德性”的践行,亦称“善行”。教育对象的德性指向于其内在的思想观念,而善行则指向于教育对象对自身德性的落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有培养教育对象德性的理论知识,也要有关于对教育对象善行养成的实践训练。

(三)过程实施

过程实施中主体互促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有效性的关键。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教育对象对教育者所传授的教育内容的认同与外化程度。

1.教育者要增强自身的主体素质,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的示范作用。主体素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发挥自身主体性功能所应具备的政治、人格、理论、能力等素质。主体素质决定着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准确、灵活的把握程度。因此,教育者只有自觉地提升主体素质,努力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才有可能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而深刻,将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对教育对象产生强大的磁场作用。具体而言,主体素质的增强、榜样作用的发挥,要求教育者必须做好三点:一是教育者要加强学习,闪耀着“真”的光芒。这里的“真”指的是教育者要“真学真研真懂真用”。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教中学、学中教,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拓宽自身的背景知识,深化对知识的认知,认真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学情,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努力成为真理的学习者、研究者、传播者、践行者。二是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散发着“善”的智慧。这里的“善”是指传统意义上以德为核心的“善”,这要求教育者要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将自身的德行修养渗透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教育对象,以自身的道德行为感化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沐浴在“善”的氛围中,以“善”的力量驱使教育对象向善。三是教育者要率先垂范,焕发着“美”的魅力。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美”不仅仅要求教育者所运用的教育方式具有审美艺术性,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内在心灵要美,是一个可靠可信的人,是教育对象心目中审美的对象、效仿的榜样。教育者集真善美于一身,将会使教育对象在教育者“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榜样示范过程中深受启发,提升教育对象主动遵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自觉性。

2.教育对象要提高自身的需求层次,树立高尚的道德追求。需求是行为的内驱力,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形成缘于价值主体对需求的意识。因此,教育对象需要对自我追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追求,要求教育对象做到两点:第一,教育对象要提高自身需求的境界。孟子认为,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具有“仁义”的道德行为。因此,教育对象不仅要关注自身物质利益的满足,更要关注自身德行的养成。反观在部分教育对象中出现的功利化行为,教育对象应提高自身的需求层次,这就要求教育对象明确:一是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不能妨碍和影响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实现,更不能以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来谋取个人的幸福,这是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二是在面对义利矛盾时,应该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勇于让渡自己的利益成全国家和集体的社会公利,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这是个人道德的彰显。第二,教育对象要自觉把握自身的使命和社会责任,这是转变教育对象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基础。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对象,需要明确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懂得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职责,明确自己既是权利的追求者,也是义务的履行者;既是社会成果的享受者,也是社会成果的创造者。

综上所论,义利统一思想拓宽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成效的视野,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向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理念、内容安排上都要以价值主体的需求为起点,以实现客体的主体化为前提,做到义中有利,利中有义,义利交融,在义利统一中彰显自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主体实现客体化奠定基础。同时,作为价值主体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也应当明确自身的角色,教育对象应当在教育者的示范引领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真正实现客体的主体化。

参考文献:

[1][2][3][4]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110,202,490,116.

[5]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EB/OL].http://www.gov.cn/test/2008-07/11/content-1041972.htm.

[6][1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7,146.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8]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6.

[9]马永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4-117.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2.

[11][12][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75,514,274.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14]胡国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74.

[1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18]闵绪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涵与实质[J].思想教育研究,2012:7-9.

[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21.

[20]司马光.资治通鉴(第1卷)[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3.

(责任编辑:王世君)

猜你喜欢

价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条路径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
解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下“微课”应用价值的实现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个人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营销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