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廉政思想中的传统廉政文化意蕴探析

2019-06-11黄潇潇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习近平

摘 要: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宝贵遗产,也是新时代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丰厚滋养。习近平廉政思想中闪烁着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光辉。探究习近平廉政思想中的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意蕴,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廉政文化的氛围,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廉政建设。

关键词:习近平;廉政思想;中国传统廉政文化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1.015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9)01-0081-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大了反腐的力度,一大批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反腐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这种“猛药去疴、重典治乱,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及“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有力反腐举措展现了鲜明的风格,也形成了新时代习近平廉政观的重要思想架构。2013年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1]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源远流长,由历代廉政理论、廉洁思想、廉政制度、廉政纪律和廉政行为等所发展形成的廉政文化,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宝贵遗产,也为加强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滋养。习近平廉政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治国理政的实践及其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与各种访谈中,具有深厚的传统廉政文化意蕴。

一、砺仁义廉耻的修身之志

修身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重要修养方法,是指通过人的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己道德水准和学识水平的过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仁”是传统道德品质的最高原则。“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其核心思想是推己及人,在达到自己需求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需求的获得——不对他人需求的获得产生阻碍[2]。义为行动准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文化重义轻利,推崇“见利思义”的价值观。义利思想是儒家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认识,成为儒家文化的立世准则。廉为廉洁方正,要求人们洁身自好。“廉洁”一词被赋予了“正、方正、不贪暴、节俭、清白、干净”等一系列道德的含義。古人云,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管子在《牧民》中亦有“廉不蔽恶”观点。纵观之,古代“廉洁”一词所包含的基本内涵主要指干净干事、清白做人的道德品质,廉洁成为中国历代有志之士的行为标准。耻为有知耻之心。孔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3]故孟子云:“耻之于人大矣。”[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知耻,继而改之,能为君子矣。

以仁义廉耻砺修身之志是习近平廉政思想的首要内容。习近平在很多场合都一再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他认为:“领导干部严于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5]他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管子·牧民》中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告诫人们常怀礼义廉耻之心,是崇德修身的一个重要途径。2014年,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慰问干部群众时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无论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还是坚决反对“四风”,习近平都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

二、尚勤俭节约的优秀品德

成由俭败由奢。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几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中,以颂扬勤俭节约为内容的文学作品灿若星河。秦穆公勤俭治国,秦则得成一时霸业。汉文帝、汉景帝崇尚节俭,力戒奢侈,则开创“文景之治”。商纣王酒池肉林,很快便断送商汤江山。可见,节俭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无数史实证明,骄奢淫逸必遭祸端。

勤俭节约是习近平廉政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坚决反对“四风”到倡导全民节约,习近平旗帜鲜明地要求制止奢靡之风。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新唐书列传第三十褚遂良》中“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意为奢侈靡烂的开始就是国家危亡的征兆)来反复强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做到艰苦朴素,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情。”[7]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引用“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强调节俭与奢侈不仅仅是个人生活问题,更是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为政之德[8]。正是因为认识到了奢靡的危害性,中央严厉整治奢靡之风,而党员领导干部奢靡风气的整治则成为重中之重。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把反对浪费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全国从上至下掀起一股猛烈的深入人心的尚俭反奢之风,有力刹住了官场及社会上的各种奢靡之风。

三、重民惟邦本的为民情怀

重民即是为民,中国传统廉政思想中有着朴素的民本情怀。西周初年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思想,意为统治者要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思想都彰显出对民众的重视。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产生了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民为本等重要民本思想。

民惟邦本的为民情怀,是习近平廉政思想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及价值取向。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第一次见面会上,习近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2013年3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10]。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作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习近平多次强调,无心百姓莫为官。他引用明代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咏煤炭》)一句,以煤炭自喻,抒发自己为民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抱负和情怀[11]。他还引用一代名相张居正的“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来论述安民治政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民生重要论述,无不体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目中最高位置的民本情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种亲民思想、理念和做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本思想的汇总和提升,对于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持久运行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12]。

四、行选贤任能的用人之道

选贤任能是为政之要义。“内举不避贤,外举不避仇”是传统选贤任能的重要原则,强调了不拘一格任人用人的思想。德才兼备、以德为主,是传统选贤任能的标准。中国传统社会德才兼备的人才观强调德为才先,选贤任能以德为根本,德行是考量人才的首要条件。孔子有“为政以德”的主张。司马光则认为“唯才德兼者贤士也”(《资治通鉴》)。知人善用、量才授职是传统选贤任能的前提条件。选用人员担任要职,必须慎重,否则贻祸百年。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意思是说看一个人做事的目的是什么,观察他做事的动机是什么,审慎考察他安于什么事,那他还有什么能隐藏的呢?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选贤任能,若真能做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不会看错人了。

选贤任能是习近平廉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指导,在批判继承传统人才观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选贤任能观。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习近平始终认为选什么人就像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他把选人用人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曾在基层工作,十分重视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他引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强调了从基层一线培养、任用人才的重要性[11]。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反复强调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进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机制,着力培养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重视领导干部的担当,强调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不能丢。践行知人善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贤任能观,为新时代各条战线上的选贤任能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崇克己奉公的从政之德

克己奉公就是要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人重有品,官贵有德,克己奉公历来被视为从政之重要品德。《漢书·贾谊传》有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意思是忙于国事而忘了自家,因为公事而忘了私事,见到利益并不苟且地追求,遇到危害也不苟且地避开,这些正是义的表现。新时代,克己奉公主要用来称赞清廉不贪、兢兢业业、严于律己、一心为公的干部。

克己奉公,是习近平廉政思想的第一要务。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时明确提出:“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办实事。”[13]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他又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14]在中央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引用明代年富《官箴》中“公生明,廉生威”一句,要求领导干部务必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强调“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15]。克己奉公,公而忘私,并不否认个人的正当利益,在服从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兼顾个人利益,既有利于国家、集体利益的实现,也有利于个人事业的成功和道德品质的提高。

六、承公正无私的执法精神

法者,治之端也,为政之义在于明法。中国传统文化一向缺乏严密的法制体系,却过多地以人情、德行来约束个体,强调的是个体的道德自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法治理念虽然从本质上不同于现代民主法治体系,但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朴素的法理思想及其包含的许多具有普适意义的价值仍值得我们在立法、司法实践中借鉴[11]。如韩非《有度》的“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明朝张居正的“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北宋包拯的“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北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的“天下官吏不廉则曲法,曲法则害民”等论述,都闪耀着朴素的法理思想。

执法公正无私是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核心。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时代[16]。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与新要求。他强调,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16]。习近平在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引用唐代王勃《上右丞相书》中的“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旨在说明法律的严肃性以及建立法律威信的重要性。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实施,那再多的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17]。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只有不断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反腐治权,切实从体制、机制和法治上遏制并解决权力腐败问题[16],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为法治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廉乃立国立民之大节,其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塑造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守廉是一种高尚的价值取向和从政操守。在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廉政思想为指导,自觉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抵御各种邪恶和私欲诱惑的侵蚀,正人先正己,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参考文献]

[1] 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04-21(01).

[2] 刘舒.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3]胡骄平.国学语录300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200.

[4]黄荣华.义者之言:《孟子》选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58.

[5] 本刊编写组.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综述 [J] .职业技术,2014(Z1).

[6] 郑会霞.习近平亲民观及其蕴含的反腐价值[J].人民论坛,2014(7).

[7]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15.

[8] 杨俊.习近平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思维[J] .北方论丛,2018(11).

[9]新华社.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J].前线,2012(12).

[10]王振川.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年鉴2013年[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187.

[11]黄潇潇. 领导干部必须学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J].桂海论丛,2017(4).

[12]郑会霞.习近平亲民观及其蕴含的反腐价值[J].人民论坛,2014(7).

[13]习近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办实事 [EB/OL].(2013-03-17)[2018-11-01].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3npc/n/2013/0317/c357320-20816083.html.

[14]大公无私  可行且必行[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11-10(07).

[15]《习近平用典》廉政篇 [EB/OL].(2015-03-12)[2018-11-15].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312/c394175-26679570-4.html.

[16]中國节奏之“依法治国”——习近平掌舵中国巨轮法治篇 [EB/OL].(2017-03-12)[2018-11-18].http://news.cctv.com/2017/03/12/ARTIPv8pc7LjvbFE/Ijm.Howw170312.shtml.

[17]王官.全面依法治国:引领民族复兴的制度基础(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85.

责任编辑:陈振波

猜你喜欢

习近平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的会议外交:谈问题,交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知之深 爱之切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