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沙尘天气变化特征统计分析
2019-06-11仇巧玲
仇巧玲
摘 要:整理巴彦淖尔市临河区33 a(1981—2013年)地面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了临河区沙尘天气的年、月、季变化规律。
关键词: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沙尘天气;变化特征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3-0163-01 中国图书分类号:P445.4 文献标志码:A
1 临河区沙尘天气概述
沙尘天气是一种由大风将地面沙尘吹(卷)起、或被高空气流带到下游地区而造成大气混浊现象。河套地区属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区,境内有库布齐、乌兰布和沙漠和沙地,上游有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蒙古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处于河套地区上游西北部,为河套地区沙尘天气出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物质源。春季西伯利亚经蒙古国中部的冷空气活动频繁,河套地区是其必经之地,大风过境极易形成沙尘天气[1-3]。
临河区位于河套地区中部,是沙尘天气多发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河套地区大风日数逐渐减少,加之地表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临河地区沙尘天气逐渐变少。
2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选取临河53513站33 a(1981—2013年)经审核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将沙尘暴、扬沙、浮尘的年、月、季变化分别进行统计,利用数学统计及线性趋势法得出沙尘天气的年、月、季变化规律,为沙塵天气预报和沙尘防御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3 沙尘天气变化特征
3.1 扬沙
临河1981—2013年扬沙年际变化非常大。33 a平均日数为15 d,最多日数出现在1982年,为51 d;最少日数1997年,为1 d。20世纪80年代扬沙天气日数明显偏多,10 a出现281 d,平均为28 d/a。20世纪90年代,扬沙天气日数明显减少,10 a共出现96 d,平均每年不到10 d。2001—2010年,扬沙处于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近4 a临河区扬沙天气有增加趋势,出现日数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相近,但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下降趋势仍很明显。总体来说,33 a以来临河区扬沙天气呈明显减少趋势。
3.2 沙尘暴
临河区33 a沙尘暴天气共出现了84 d,平均约2.5 d/a。20世纪80年代最多,10 a共出现48 d,平均约4.8 d/a,比33 a平均值高出1倍左右。20世纪90年代出现14 d,平均约1.4 d/a,比33 a的平均值低1倍左右。2001—2010年沙尘暴天气日数出现明显反弹,10 a共出现22 d,与33 a平均值相近。近3年临河区没有出现沙尘暴天气。总体来说,33 a以来临河区沙尘暴天气呈减少趋势,但仍存在不确定性。
3.3 浮尘
临河区33 a浮尘天气出现日数与沙尘暴出现日数相近,为80 a,但浮尘变化趋势与沙尘暴相反。20世纪80年代,浮尘天气出现较少,10 a出现16 d。20世纪90年代略有增加,出现20 d。2000—2010年增加到32 d,2011—2013年出现12 d。33 a临河区浮尘天气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
3.4 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是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的统称。从临河区1981—2013年沙尘天气年际变化与扬沙天气变化基本一致:33 a平均日数为20 d;最多日数是1982年的66 d;最少日数是1997年的1 d。除1981、1982年出现2个极高值,1997、2003年出现2个极低值外,其余年份沙尘天气日数均在7~38 d。20世纪80、90年代临河区沙尘天气呈明显减少趋势,由1982年的66 d减少到1997年的1 d,之后开始缓慢上升;2010年出现20年以来最多日数31 d。总体看,临河区33 a沙尘天气日数呈减少趋势。
4 结论
(1)临河区1981—2013年沙尘天气出现频次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
(2)沙尘暴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季(3—5月),占全年沙尘天气总数的48%,其中4月沙尘暴出现频次最多,为163 d;其次是夏季;秋季、冬季明显较少。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沙尘暴监测预警服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2]李章俊,姜学恭,郝璐,等.沙尘暴形成及下垫面对其影响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3]王娴.内蒙古自治区天气预报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