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石油精神“青海高地”

2019-06-11吴德令谢杏文

党的生活·青海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地油气勘探

吴德令 谢杏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进一步传承弘扬“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青海油田着力打造石油精神“青海高地”,持续挖掘“石油精神”时代内涵,凝聚新时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石油精神“青海高地”的内涵

石油精神“青海高地”根据油田地域特点、人文精神、贡献大小总结提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海拔高:青海油田主要工区位于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3000米,空气稀薄,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和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条件虽苦,但青海石油人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前赴后继,坚守高原数十载。

志气高:青海石油人胸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凌云壮志,牢记开发和建设柴达木石油工业的使命,坚定建成千万吨高原油气田的信心和决心,敢打硬仗,能打胜仗,誓把小油田变成大油田、苦油田变成好油田。

贡献大:青海油田是青甘藏三省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西部重要战略能源接替区,连续24年保持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和第一利税大户地位。忠实履行“三大责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边疆稳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青海石油人的责任与担当。

二、石油精神“青海高地”历史传承

柴达木石油的勘探开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无私奉献史、爱国创业史。在自然环境极其艰苦的柴达木盆地,如果没有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做支撑,事业就难以為继。伴随整个油田的发展历程,逐步培育出以“爱国、创业、奉献、实干”为核心的柴达木石油精神,成为柴达木精神和中国石油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柴达木石油精神孕育于青海石油人刚进盆地的创业初期;形成于早期勘探、冷湖会战、重上西部、进军涩北、三项工程建设的发展阶段;成熟于进行二次创业,实现“三个翻番”的伟大实践之中;丰富于重组改制、柴西南勘探重大发现、全面建设和发展千万吨高原油气田的崭新时期。

上世纪50年代,许许多多的有志之士、热血青年离开山清水秀的故土,告别朝夕相处的亲友,抱着“我为祖国献石油,把‘贫油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的英雄气概,来到“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生命禁区,拉开了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到大幕。从此,这个貌似月球的亘古高原戈壁有了人间烟火,有了找油找气的火热场面。短短几年就发现了19个构造、9处油苗,1958年9月冷湖地中四井日喷原油800吨,向世人宣告冷湖油田的诞生,1959年年产原油近30万吨,成为全国四大油田之一。60年代到80年代,在投资严重不足,勘探进展不大的情况下,青海油田广大干部员工主动加压,自己找米下锅,在物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东部开展涩北会战,西部发现了尕斯库勒油田,并迎来了青甘藏石油会战。90年代,油田原油超过一百万吨,天然气三项工程得以启动。进入21世纪,青海油田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大力实施油气并举战略,不断掀起勘探开发工作的高潮。64年来,先后在柴达木盆地找到了30个油气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达到10亿吨,累计生产油气1.3亿吨,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青藏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没有石油精神,就没有青海油田的昨天和今天。

在石油精神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一大批甘愿吃苦、不计名利、乐于奉献的英雄模范为石油精神增添了光彩。他们是柴达木石油勘探的第一向导,被称为“柴达木活地图”的乌兹别克老人依沙·阿吉;“这活儿危险,我来干”的柴达木“铁人”肖缠歧;血染涩北井场,以身殉职的薛崇仁等6勇士;一辈子坚持义务理发,为员工群众做好事的油田“活雷锋”高虎子;全国“双百人物”,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情怀、“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精神风貌、“自力更生、忘我拼搏”的敬业勇气和“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石油精神“青海高地”的时代特征

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是打造石油精神“青海高地”的立身之本。要把个人、油田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始终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勇挑重担。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树牢“根”和“魂”。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打造石油精神“青海高地”的基本要求。青海石油人在64年发展历程中,依靠“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了青海油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打造石油精神“青海高地”,必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越是艰苦,越要奋斗奉献,越要创造价值”为理念,咬定建成千万吨高原油气田目标不放松,为高质量推进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为油而战的奉献精神是打造石油精神“青海高地”的本质体现。几代青海石油人身处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克服着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坚持找油找气,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今天的生产生活条件要远远好于以往,但客观的现实环境无法改变,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依旧存在,仍然需要广大员工主动加压,增强“主业主责”意识,多产油气,奉献能源,创造和谐。

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是打造石油精神“青海高地”的根本遵循。柴达木盆地是个“聚宝盆”,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油气勘探开发难度超乎寻常。必须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创新的理念引领、勇于实践的进取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实干有为,不断谋求油田高质量发展。

四、石油精神“青海高地”的实践成果

三年来,青海油田以建成千万吨为目标,多举措、多层次推进石油精神“青海高地”建设,“苦干实干”“三老四严”已成为全体员工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有力促进了青海油田的高质量发展。

油田形象进一步凸显。以主题教育做主线,持续开展巡回宣讲、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系列活动,下基层、进一线,面对面、零距离与广大干部员工交流,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以特色文化做抓手,提炼形成了具有油田特色的“高原铁军文化”“英东模式”“英西精神”以及以党建为统领的“涩北气田文化”“高原明珠炼厂文化”。以英模典型做表率,选树了狮子沟采油二班、全国劳模史昆等一批在油田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不断深化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强化外宣为载体,定期组织召开油田新闻发布会,开展“弘扬石油精神、重塑良好形象”活动周,邀请国内主流媒体深入油田生产建设现场,捕捉石油人苦干实干的精神风貌,形成了多平台、多专题的集中宣传氛围,讲述了油田好故事,传播了油田好声音。

石油精神进一步弘扬。当前,油田干部员工苦干实干、锐意进取、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石油精神“青海高地”海拔高、志气高、贡献大的时代内涵。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勘探研究室主任王波带领团队数年如一日加班加點搞研究,经常从清晨工作到半夜,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年纪轻轻的他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病发时眩晕不止,走路都不成直线。但他抱病坚持工作,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2018年在青海油田首个天然气风险勘探区尖北地区,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200亿方,日产气达60万方。花土沟采油作业区北山一站班长王生顺,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就在花土沟工作,在海拔3000多米的北山上一待就是28年,始终默默奉献,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总结提炼了“五生五顺”工作法,打造了集“管理、效益、技能、安全、和谐”为一体的优秀班组,成为油田10个命名班组之一。

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三年来,青海油田认真落实青海省委和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做强油气主业,强化风险防控,推进提质增效,增进民生福祉,从严管党治党,履行社会责任,油田发展态势总体平稳向好。累计新增油气三级地质储量6.4亿吨,其中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63亿吨,新增三级油气地质储量占到十八大以来的45.7%。累计生产油气当量2184.6万吨,年产油气当量连续8年稳在“7”字头。累计加工原油447万吨,自2016年炼化业务首次实现盈利以来,累计实现盈利11.16亿元。累计实现经营收入581亿元、上缴税费137亿元,实现利润70.77亿元,降本增效10.51亿元。与此同时,不断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四诠释四合格”实践活动,“大党建”工作格局基本构建,为加快建设千万吨高原油气田、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岁末,原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登上青海油田英雄岭,对青海油田打造石油精神“青海高地”给予了充分肯定。一年后,他担任河南省委书记时还念念不忘。他说“有一个故事始终让我难忘,我到海拔3860米的青海油田调研时,在石油工人中遇到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女同志,我问她为什么到这里工作,她说她的姥姥姥爷、父亲母亲在油田干了一辈子,作为‘油三代的她,继续从事石油事业感到很幸福。心有定力,才能笃行致远。定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于实践的历练和升华”。

石油精神“青海高地”作为当前青海油田勘探开发进程中的航标,在引领广大员工观念转变、奉行共同的价值观、凝聚广大员工智慧和力量、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正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青海油田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青海省委的统一部署,不断丰富和完善打造石油精神“青海高地”的举措,赋予新时代内涵,进一步把石油精神传承好、发扬好、践行好,使其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青海油田公司)

猜你喜欢

高地油气勘探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加油站油气回收及安全环保探究
打造孝善高地 与鄢陵同行
中国为何频频发现大油田
潜艇的由来
油气改革之于油价
德国高地武器公司OA—10 DMR步枪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煤田地质勘探的布置系统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