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需“三有”
2019-06-11金复耕
金复耕
在效率至上的时代,课堂教学当然要讲效率,要研究如何用较少的教学时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师角度来看,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容量和密度安排,对学生思维的开发程度和情感的影响力度,都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从学生角度来看,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和熟练度,对学科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度,都反映了一节课的教学效率。那么,究竟如何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既能生成即时效果,又能产生长期效果呢?
首先,课堂教学必须“有的”。
酸葡萄理论,大家都熟悉。狐狸为什么会说“葡萄是酸的”?因为它吃不到,并且又要面子,要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狐狸为什么吃不到葡萄?那是因为够不着,它只能望葡萄而兴叹了。长此以往,狐狸们就在葡萄架下躺倒不干了,并且酸溜溜地說“葡萄是酸的”。事实上,狐狸是很想尝一尝葡萄的滋味的。我们不妨追问一下,假如教学目标过高、学习任务过重,学生努力了都够不着,尽力了都完不成,他们会怎么做呢?是不是像狐狸一样找个借口不去作为呢?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切合学生实际了吗?教学任务能让学生接受并完成吗?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这是学科教学的总目标,需要依靠一堂一堂课来实现。如果每堂课都要把三维目标落实,这是不现实的。关于课时目标任务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课程标准、进度要求、班级学情、文本特点等因素。设定的目标任务首先要明确,让学生看得到,有方向。目标要求还要适当,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关于既定目标任务的落实,一定要贯穿课堂始终,起始呈现课时目标,过程分解完成任务,结果反馈达标情况。
其次,课堂教学需要“有情”。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情景、活动场景组成的,自然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就语文教学来说,教材文本的阅读,学生只有经过情感体验才能获得感受,有效地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就是还原生活情境,情知的互动是学生发展语文能力的必要前提。因此,语文教师要用心创设教学情境,用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主动交流。语文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投入情感,对每一位学生都要用情关怀,确保全体学生课堂学习的全程在场,真实发生。
再次,课堂教学还要“有法”。
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主体,引导他们共同学习与提升,一起发现和创生。当然,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使用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贵在走心,重在激发。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动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作用。”不论使用哪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评与改”,关注学生“个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让每个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学习,学有所得。
(作者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