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党员纪律规矩意识的日常养成

2019-06-11苗利明

党的生活·青海 2019年4期
关键词:守纪律执纪规矩

苗利明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党中央时隔三年再次修订《条例》,向全党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为契机,自觉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小事小节都是一面镜子,党员干部随时要有自律意识。针对管党治党的突出问题和监督执纪中发现的新型违纪问题,《条例》进一步总结了实践经验,凝炼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各项规定,党员干部要明规矩、存戒惧,让党的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标尺,成为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的底线。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新修订《条例》的落实还要从日常着手,于小事抓起,在日常和细节处扎紧纪律的篱笆,使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不断增强,让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加强党员规矩意识的日常养成。

强化政治纪律,让坚定的政治信念树立在日常。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关键是贯彻“两个维护”。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这是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最大的纪律和规矩。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与党的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与党的自身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今天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其本质就是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内团结统一、重塑党组织的纪律性和约束力,净化党的政治生态。而重视维护领袖的权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主张,“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因此,党的政治建设首要的是确立和维护党中央权威与党的领袖权威相统一的政治权威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与此同时,尤要强调讲忠诚,不断提高政治品质。忠诚,是一种品格、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作风养成。忠诚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操守,是最根本的政治本色和政治品质。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之所以坚强有力,关键在于全体党员对党忠诚。强化政治担当,忠诚是基石,是关键。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对党忠诚,首先要对党的信仰忠诚,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党忠诚,党员干部就要强化组织观念,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决不搞表态性服从、选择性服从、应付性服从那一套;对党忠诚,党员干部必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就是为党工作,为民服务,为党担纲,为民担当,把“忠诚”作为座右铭,不折不扣执行党的决议、决定。

突出党性修养,让不可触碰的底线筑牢在日常。守紀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检验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标准。守纪律是底线,守规矩靠自觉,靠党性修养。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不允许讨价还价。但是,纪律是靠具有主观能力的人去执行的,要靠人的自觉性。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执行政治建设的要求,最终还是靠内在自觉、靠党性修养。规矩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党员干部合乎规范的行为,而其内在的本质是对党的价值理想和追求的自觉认同,而这种自觉认同是经过长期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铸造而成的。把纪律和规矩并列强调,在强调全党要在言论和行动上必须遵循有关政治规矩的同时,突出强调了全党在党的领导、理想信念、宗旨目标、立场方向、组织原则、重大考验等重大政治问题上所应该具有的不诉诸文字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抉择。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从内心深处认同和尊崇党的政治方向、政治领导和根本宗旨,才能将讲政治的要求真正地落实到行动上。这就要求党员要以更强的党性意识、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行为准则,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使其成为一种思维习惯、行为自觉。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在“守”字上作表率,形成上行下效、上率下行的良好局面。

落实学习宣传,让习惯和自觉遵守转化在日常。知纪明纪,方能遵纪守纪。纪律意识是否牢固,是党员干部能否遵守党的纪律的先决条件。纪律意识不会自然养成,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增强。党员干部讲规矩、守规矩首先要学规矩、知规矩、懂规矩。要强化《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要主动学、认真学、结合实际学,准确全面理解,掌握精神实质,明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熟悉掌握《条例》的基础上,真正把《条例》刻在心上、烙在脑海,联系实际、时时对照,在思想上划出红线、筑牢底线。时刻紧绷纪律规矩这根弦,守住慎独慎初慎微的关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对照《条例》回看自身,把纪律贯穿到自我行为的方方面面,抓落实就如敲钉子一般,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才能让制度内化成习惯,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去贯彻落实,在行动中深化对纪律规矩的自觉。

巩固监督执纪,让纪律的利器作用发挥在日常。守纪律讲规矩,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我们党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作为党组织中的一员,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和约束,自觉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而党员干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党组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党组织疏于教育、怠于管理、惮于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不及时,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处理不严肃,就可能导致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教训极为深刻,必须引以为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从严监督管理,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问题摆在阳光下。制度不是“稻草人”的摆设,只有敢于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处理问题,才能实现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要把“严”字长期坚持下去,让执纪执法贯通起来,坚持纪严于法,做好党纪国法的衔接,强化日常的监督检查,抓小抓早,防微杜渐。要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严格管理监督以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对党员干部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约谈提醒,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加强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严格实行“一案双查”,形成有效震慑,让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发挥常态化效果。

营造执纪氛围,让守纪遵规的思维形成在日常。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往往是从破坏党的规矩开始的,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关注腐败问题忽视政治问题,党的规矩的约束性被弱化。一部分党组织把管党治党的防线设在反对腐败上,认为干部只要没有腐败问题,其他问题就都不要紧,没有认真对待,加以追究;一些党员干部也认为只要没有腐败问题就行了,其他问题都不是大问题,没有什么可怕的。在这种观点下,党的规矩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严肃性、约束性被削弱。一些党规党纪没有得到认真遵守,党的规矩的执行性被虚化。现在党内政治生活存在许多不正常现象,并不是因为我们党内没有纪律要求,没有规矩约束,而是一些党组织对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重视、不较真,导致这些制度规定没有被严格执行。一些违反党的规矩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党的规矩的惩戒性被软化。过去,各级党委、纪委把相当大的精力用在监督检查、惩治腐败、作风效能等方面,甚至帮助职能部门做“开山斧”,而对政治纪律监督不够严格,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党员干部进行处理的案例较少,导致执纪问责刚性不足、弹性有余。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各级党组织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把严明党的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强化责任担当,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中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努力在全党营造讲规矩、守规矩的氛围。

守纪律是底线,守规矩靠自觉。要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一种修养、境界和操守,就决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而是应该在牢牢树立起纪律、规矩意识的基础上,时时用党纪国法对照自己的言行,处处以纪律、规矩为指南和准则,在一言一行上体现纪律要求,从一点一滴中强化规矩意识,知边界、明底线,形成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守纪律执纪规矩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监督执纪故事三则
警惕战时执纪陷入“五大误区”
资中县:“三招”化解乡镇执纪难
三台县:“三大行动”从严执纪
把“守纪律、讲规矩”融入医院人文管理
近几年来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研究述评
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女佣的规矩
你懂不懂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