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友情“断舍离”
2019-06-11
一位不需要每日通勤,爱听黑胶唱片和读书,既爱“买买买”又能保持健身习惯,以写歌词为主业的单身男士的家会是什么模样?带着这个疑惑,我走进了海涛的家,而眼前恰到好处的阳光、开放的格局、“小确幸”的西厨岛台、规划合理的储物间、带收纳功能的定制家具、低矮的日式卧床,都于细节中为我呈现了一个浪漫而丰满的答案。
“然而,你绝对想象不到之前的模样,东西多到要爆炸了!”海涛的好朋友、设计师Yvonne点上一根烟,坐在西厨台前将我从这番文艺的幻想中拉回来。Yvonne告诉我,10多年前,她从台湾来北京旅行,海涛是她結识的第一位好友。几年之后,Yvonne举家搬迁北京,再次来海涛家做客,发现“他家里的东西多到无法下脚了”!彼时,Yvonne为自己和家人改造的简约四合院居所,让一向喜爱日式风格的海涛向往不已,便萌生了请老友重新设计自己家的念头。“我很少做家装,但作为他的好朋友,我真的无法拒绝,”Yvonne笑说自己是带着一种对好朋友的生活期许,才接下了这个任务,“我想用设计来表达我希望他未来怎样去生活!”
作为设计师的Yvonne,平日里接的大多是工装项目,“但我私底下其实很喜欢家装,因为当你去设计一个家的时候,要直面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你要为他设计家,就要了解他的爱好和习惯,了解他会怎么使用这个家,你甚至要变成他。”她与海涛的好友关系,为Yvonne的设计逻辑注入天然的优势,“我跟海涛太熟了,我很清楚他需要什么。”
在装修之前,Yvonne与海涛达成了一致,一场刻不容缓的“断舍离”势在必行。“我让他清理掉了三分之二的东西。每当他‘犹豫时,我就会问他,‘这件东西过去一年用了几次?接好朋友的案子,就有这点好处,你不可能跟陌生人说,这些东西都没用,你扔掉吧,但是朋友之间就可以。”最终的成果颇令他们满意:几千张DVD和cD悉数送人,几十双鞋子也处理了三分之二,5个滑板送出了3个,摄影集与过期的时装杂志也在不舍中与他挥泪告别……海涛告诉我,这场声势浩大的“断舍离”,还让他与收废品的夫妻发生一段小插曲,“我每次都不要他们的钱,后来他们硬送给我两个大石榴。”
“断舍离”所腾出的空间,为设计带来更多的自由。依据海涛的习惯和需求,Yvonne重新规划了空间布局,考虑到海涛的身份是填词人,这儿既是家,也是需要凝神思考的工作空间,所以她希望营造一个开放的、放松的氛围,不但能够住得舒心,也能滋养他创作的灵感。“我将原本的传统两居格局打通,拆掉了除卫生间之外的所有门,又在客厅里新建了一个可以不用生明火的西厨作为中厨的延伸,这样在视觉上形成一气呵成的效果。”
改造之后的客厅,既是舒适的休憩之地,又像是一间工作室,而大长桌与西厨吧台的设计,又让它看起来仿若咖啡馆。“我早上会先在西厨这儿烤几片吐司,再手冲一杯黑咖啡,才能醒透了,阳光从飘窗那儿洒过来特别舒适;晚上则会坐在这张长桌前,沏上一杯茶,放着Demo,在纸上写歌词。”海涛对我描述着新家为他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乐趣。
虽然“断舍离”之后,家里留存的都是他精挑细选的唱片、书刊、衣服与鞋,但如何井然有序地安置它们,依旧是Yvonne重点考虑的设计细节。原本的书房被她重新设计成一间独立的储藏室,她还定制了从天花到地板、几乎环绕整个储藏室的大柜子,超大的容积满足了所有的收纳需求。此外,你也能在家里的不同角落发现一些有趣的收纳亮点,譬如在飘窗的底部和吧台的下方,她设计了一些可以放置黑胶唱片的格子,既可以收纳,又方便随时拿取。Yvonne解释:“我心目中最好的收纳方式,绝不是将所有东西都塞到柜子里,而是开放式的,将物件分门别类地安置在你看得见的地方,因为只有当你看得见它们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时候该整理了。”
对海涛而言,重装的过程,不只是物质上的“断舍离”,亦是一次生活态度的重新梳理与发现。“我现在买东西就会更理智,会问自己,真的要吗,可要可不要的,就不买了。”他说自己是一个不大喜欢改变的人,家的安全感对他尤为重要,而现在这个家,让他更有回家的归属感。“有一年我在京都住了三个月,虽然我很喜欢京都,但回家的那一刻,强烈的安全感便扑面而来,外面再舒服,也是临时住所,只有自己的家,才是让内心获得平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