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厅里的江湖
2019-06-11曹疏影
曹疏影
香港是个好地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茶餐厅十分密集,在人气地段,隔三五间铺头就会冒出一家。香港岛皇后大道附近就有翠华、兰芳园、莲乡楼等数十家老牌店铺。看着TVB劇长大的一代人最熟悉的香港元素,除了“做人最重要就是开心”的高频台词,大概就是茶餐厅里的一份菠萝油配冻鸳鸯了。
茶餐厅这种玩意儿,只有香港文化才能滋养,或者反过来说,它滋养着混杂、包容的香港文化。
茶餐厅对香港人意味着什么?著名作家陈冠中《香港三部曲》之《金都茶餐厅》以茶餐厅为背景,小说中的人物有贩夫走卒,亦有专业人士,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结合成一幅香港浮世绘。他用茶餐厅的英文名Can Do说明了一切——香港精神就是“我能做到”。
所以你在茶餐厅那些有限的食材里,会花样翻新出许多配搭。简单一杯奶茶就有不同程度的奶、糖的变化,一个“饭底”可以炒、可以加减和“淆”……视乎消费者的需要,但也视乎卖艺者的脾气。
茶餐厅,香港人亲切地叫它“茶记”,就像他们管廉政公署叫“廉记”一样,给予它们旧时香港十三行一般的待遇。
下午三点三(3:15),经典的下午茶时段,打工仔女溜出光白亮通的写字楼,去茶记“tea-tea”,是香港华丽一景。从公司开小差叫“蛇王”,除了《志明与春娇》里得那种抽烟后巷,就自然属离公司最近的那家茶餐厅,会是蛇王胜地。即使遇到同事也不必脸红,大剌刺叫声“哥仔,飞沙走石”——茶餐厅切口,即是咖啡不要糖(砂糖)与冰块。下午茶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叹”(享受)的。
茶餐厅是一个江湖,充满了外人难以理喻的“切口”,靓仔指白饭,靓女指白粥,细蓉指云吞面,行街指外卖,飞边指去面包皮……这些都是入门级别。也别说切口,若初来香港,一张茶餐厅菜单已有许多不明白的字眼,简单如“鲜茄”说的并非茄子,而是番茄西红柿,进阶如“星米”“例水”“加色”……当然如果你不会说也不会轰你出去,但如果对上暗号,一切就如杜琪峰警匪片一样完美运转起来,尽在不言中。
由冰室发展来的茶餐厅凡粤凡西,自然混搭,生长出琳琅满目。譬如单就饮品而言,从味道说起,其中“丝袜奶茶”最出名了吧。一次我去看病,问医生说可否继续饮咖啡,医生说饮咖啡还可以,但千万别饮奶茶——“奶茶咖啡因是咖啡的8倍!”一杯落肚,人全醒了!
“醒”,也是香港价值,还不只是清醒,更指反应快、够聪明。奶茶醒人,白受欢迎。此外还有鸳鸯,咖啡奶茶相混合,由跑船、跑码头的人发明,浓烈甚于奶茶。有说中医认为咖啡燥热,奶茶寒削,鸳鸯中和两者。不管信不信中医,总之每次湿冷冬天若不适合奶茶,就饮鸳鸯;若是盛夏生溃疡唇疮,不能再喝咖啡,那么也饮鸳鸯。变通混搭,无所不能。
茶餐厅,也就像一杯鸳鸯这样,适切体贴。菠萝包刚出炉易上火?就加一大块冷藏黄油进去—一不过“体贴”的意思,在大多数情况下,也真的是贴着身体——茶餐厅的布局大多和人体尺寸丝丝相扣,例如卡座与桌的缝隙,若已能令你站起身走出去,就绝不会再多半厘米。
在最小的空间内,安排最多、最能灵活组合的座位,是茶餐厅的能耐;伙计擎托盘,侧身客头丛丛间,以超高速完成各种指令和动作,也是茶餐厅的能耐。茶餐厅的能耐当然也是香港人的能耐,方寸间造琳琅,高效联系与组合资源并迅速推近。走笔于此,身处崇尚慢生活小镇的我突然无比环念香港速度了。
多数茶餐厅在视觉上是朴素的,实用和效率至上,那些旧式的字体、墙牌、时钟、桌椅都白有其味道,但并非特意所为。但又有比较新派的茶餐厅,装潢开始用心一些,金碧墙灯,闪钻贴墙,比如有一些新钊记,更极端的则是如今到处连锁的“翠华”——每次去吃饭,都好像走入一只五色斑斓的鹦鹉肚子里去吃,到处亮晶晶,充满艳丽塑胶和玻璃马赛克。虽然用另一种观点看,颇合20世纪80年代全球闪烁夸张之时髦风范,而那也是香港曾经“鱼翅捞饭”、资本快速增长的日子,故此可做一时代切片。
下午茶可以是薄荷草烤小羊排加清酒,也可以是茶餐厅里五香肉丁罐头加出前一丁速食面,一流的垃圾食物但味道也一流,叫的时候只跟老板说声“丁丁”即可。说起冰室常客,《2046》报馆里的梁朝伟演得活龙活现,哪怕那只是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他们与茶餐厅同时出现,但愿在新时代不会同时消亡,直到2046,我仍想喝一杯地道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