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红色文化中厚植青年学生爱国情怀
2019-06-11徐曼刘博
徐曼 刘博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视察指导。期间,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定位,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样也呼唤着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新举措、新方法。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鲜明的爱国主义底色。传承红色文化,就是要汲取这一伟大精神结晶所蕴含的爱国信念、家国情怀。基于此,应当以加强宣传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为着力点,在传承红色文化中培育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加强宣传育人以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
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步,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涌现,成为人们交流信息、沟通情感、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传承红色文化同样需要适应这一新变化,充分发挥新媒体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应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深度融合入新媒体平台,打造具有新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新载体,为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提供新增长点。首先要积极适应“两微一端”媒体平台的媒介特点,遵循网络新媒体运行及发展规律,主动求变、精准发力,在使用量大、影响面广的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开设爱国主义教育板块,用红色文化的精神气质、独特禀赋为厚植爱国情怀提供助力,打造一批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契合学生兴趣需求的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品牌,将培育爱国情怀作为新媒体内容建设的重要导向,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的网上大课堂。其次,要继续加大校园网站建设力度,用红色文化为网站建设丰富内涵、提升品位,真正使爱国主义成为校园网站的生动底蕴和重要遵循,使校园网站成为培育爱国情怀的重要基点。最后,还应注重净化网络空间,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控。社会化媒体作为信息交互的重要工具,是舆情舆论的“放大镜”和“扩音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厚植爱国情怀提供新增长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空间“杂音”“噪音”滋生滋长的风险。对此,需要通过实时了解舆情新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快速应对,阻断不当言论、错误观点的扩散路径,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为更好传承红色文化以厚植爱国情怀提供舆论环境基础。
另一方面,在注重新媒体建设激发红色文化活力的同时,还要深耕传统媒体的内涵建设,立足传统媒体在内容深度、采编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发掘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所蕴含的传承红色文化的巨大潜力,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媒体进路,构建培育爱国情怀的传统媒体阵地。具体而言,应当创新传统媒体的栏目设置、内容编排,以专稿、系列报道等形式定期刊登和播出革命人物事迹、历史事件回顾等内容,并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红色文化宣传,在提升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的同时,用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引导青年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情感。总之,在传承红色文化中厚植爱国情怀,需要把新媒体平台的有效运用与传统媒体的内涵建设结合起来,以教育载体创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二、加强活动育人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借助发挥良性作用的教育内容,以体现时代特点、符合审美标准、满足多元需求的丰富内容,激发青年学生涵养爱国情怀的内生动力。同时,在传承红色文化中培育爱国情怀,还需要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为根本点,自觉把红色基因融入到青年学生的学习及日常活动之中,以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生成培育爱国情怀的强大助力。一方面,应当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性特点,围绕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审美旨趣,以感染力和吸引力为主要维度,鼓励创作,着力推广一批富于教育性、体现时代性的红色文化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作品,以更加丰富多元的教育内容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通过多元的媒体化呈现赋予红色文化以更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充分增强红色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推动红色文化作品成为培育爱国情怀的新激发点、生长点,使得青年学生在感受文化氛围、欣赏文化作品过程中受到感染、得到启发,进而培育起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另一方面,还应当把培育爱国情怀融入学生活动当中,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拓展爱国主义情感的生成途径,激发各类学生活动的内在教育潜能,以实现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新补充,从而推动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合力。在实践形态上,应当紧紧围绕爱国情怀的培育,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广泛开展理论研讨、读书观影、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形式的活动,寓价值引导、观念塑造、思想引领于其中,通过不同活动形式传承红色文化、涵养爱国情感,营造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的良好氛围,形成课堂教育主渠道之外的爱国主义教育新进路。要以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开展红色文化活动为发力点,加强活动育人对于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重要意义,并最终旨归于愛国情怀培育的实效性提升。
三、加强文化育人以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文化育人就是要发挥文化的教化、涵养功能,用优秀文化塑造人、引导人、培育人。文化育人是传承红色文化以培育爱国情怀的内在机理之一,加强文化育人以更好培育爱国情怀是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与有效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统一。首先,应当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利用校训、校风等学校文化符号,结合校史馆、展览馆、纪念馆、雕塑等校园文化设施,深入挖掘校史、院史中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传承红色文化的主场域,彰显红色文化所内蕴的家国情怀、报国之志,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把自身成长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其次,还应当把加强文化育人体现在各类校园典礼、仪式活动上,融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于典礼仪式的内容安排、议程设置当中,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为培育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提供助力。将仪式形式与教育目的相结合,通过有组织的仪式教育机制,注入时代要求和民族特色,建构纪念仪式的时空与符号,充分体现纪念仪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特殊价值。最后,还应当把传承红色基因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以培育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为重要指针.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文化讲座、红色电影展演等文化活动,借助多样化的形式推介红色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凸显爱国主义主旋律,从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厚植培育爱国情怀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强涵养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能力。文化育人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与通过多样化形式发挥文化功能结合起来,打通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与培育爱国情怀之间的渠道,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为更好地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四、加强实践育人以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实践育人就是通过知识、经验的传授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促进价值的认同,增强目标群体的个体素质,使个体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育人是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涵养爱国主义情感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在传承红色文化中培育爱国情怀,就是要围绕激发青年学生爱国情感、传承爱国精神,广泛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文化记忆是以一定的共同意识为基础,对集体存在的精神确证。红色文化记忆则是红色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形式之一,其以红色文化体系作为记忆的主体,以一系列革命文献、革命战争遗址、文学文艺作品、革命歌曲和文物、纪念地、革命根据地、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仪式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价值理念等符号系统为载体。实践育人的重要旨归就在于通过营造“在场”的体验,进一步深化文化记忆,并通过对场景的感受和认知增强认同感。加强实践育人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首先就需要开展革命遗址参观、革命根据地探访等实践活动,立体化展现红色文化的精神风貌和崇高价值,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在场体验以深化文化记忆,进而在更大程度、更深层次上塑造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引导其产生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应当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等重要时间节点,发掘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通过开展祭扫纪念、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实践体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激发青年学生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热情,进而促成青年学生在活动中升华情感、提高认知,增强培育爱国情怀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后,应当注重发挥青年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主动性,重视自我教育的重要作用,激发其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生动力,使其在主动感受红色文化精神品格、体会红色文化价值意蕴中生成爱国情怀。
总之,爱国主义精神熔铸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历程之中,是当代中国精神最为集中的体现。在新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精神依然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意义。立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定位,红色文化也必將为培育爱国情怀提供更为强大的价值底蕴和精神力量。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时的讲话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厚植青年学生爱国情怀,使广大青年真正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多维审视”(18JDSZK071)的阶段性成果和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成果
作者徐曼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博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