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赶集的日子

2019-06-11贾颖

阅读(高年级) 2019年4期
关键词:冰棍儿集市篮子

贾颖

小时候,我们跟随驻军的父亲,住在黄海岸边一个叫做前阳的小镇。每逢周日,前阳就会有“集”,规模相对比较大,从前阳主街的这头一直到那头全是“集”。

我童年的“集”,一抬头,就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可以看到北飞的大雁,南去的侯鸟。脚下是结实的土地。风起时,有尘土飞扬。路边有青的草红的花,无声无息,却热闹非凡。

每次赶集,我都是大约七点左右从家里出发,夏天会更早些。走半个小时的路程,就到集上了。最初去赶集,我会把攒了一个星期的零花钱都花光。我是嘴馋且贪玩儿的人,除了买一根五分钱的小豆冰棍儿,或者买一串糖葫芦之外,常买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后来,我姥姥说:“你看你辛辛苦苦攒了一个星期的钱,就这么花了,多不值。别再赶集了!”

可她不明白,赶集是一种乐趣啊。我穿行在拥挤的人群中,“阅读”着每一个从身边挤过的人的表情,猜想着那些表情背后发生的故事。看到蹲在路边卖东西的人,我就幻想自己蹲在那里,然后在想象里设置一连串买与卖的情节。如果没有新的事物转移我的注意力,我就会在想象中把所有的货物卖完,在想象中拎着空的篮子回家,在想象中数着得来的钱……没有人知道,在热闹的集市上,一个瘦小的女孩子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盯着一篮子青菜发呆,只是在完成她的脑海中的一次专注的想象。

反正赶集不是为了买东西,不带钱就不带钱吧。再赶集时,我就空着手,空着口袋,只带一双眼睛去集上。

在集上,看人家讨价还价,我能看半天,从开始讲价直到交易成功,我比交易双方还有成就感。看到买家以自己期望的价格买到相中的物品,一脸高兴,我也会松一口气,轻拍一下衣襟,继续赶我的“集”。

那时候的集市上,还有以物易物的现象,比如用我家的鸡换你家的苹果,用你的蒜头换我的洋葱之类,真的是很好玩儿的。

记得有一次,我姥姥带我去赶集。因为家里种了好多蒜,吃不了,姥姥打算去集上卖。我终于不再是一件热闹事情的旁观者,而成了一个参与者,自然开心得很。

到了集上,选定位置,姥姥在原地守着蒜,命令我去别处看看别人的蒜都卖多少钱。我愉快地领命,还从姥姥那儿得了一块钱的奖励。我认真地把集市走了一遍,回來后,把手里的一把蒜送到姥姥眼前,告诉她:这么大头儿是多少钱,比这个大一些的是多少钱,和我们的差不多大的又是多少钱。姥姥叹了口气,说:“你呀,真是个傻孩子!只是让你大概看看呀。再说那钱是给你花的,你怎么都买蒜了?”我低头看摆在姥姥脚前的柳条篮子,里面的蒜已经全卖完了。

后来,父亲从部队转业,我们也搬进了县城。再后来,住到了大城市里。赶集,就成了存在于我记忆里的一个念想、一种回忆。

我想,每个人的童年,都如我一般,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快乐,沉淀在心底,就像封存在地下的陈年老酒。在许多年后打开来,就会有扑面的香气,将我们醉倒。

猜你喜欢

冰棍儿集市篮子
邀请太阳吃冰棍儿
热闹的集市
篮子
木桶和篮子
会咬人的冰棍儿
热闹的集市
两个篮子
热闹的集市
我把秋天装进篮子
给冰棍儿“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