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美育环境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

2019-06-11宋忠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期
关键词:美育学校文化

宋忠东

[摘 要] 为全面营造美育环境,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其全面和谐发展、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实现优质就业,课题组做了大量实践研究工作,成效显著。

[关 键 词] 美育;环境;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210-02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职业学校营造美育环境的目的在于培养职业学校学生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

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新时代艺术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教育艺术分院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把加强思政工作、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工作形成合力,积极营造美育环境,努力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专业人才,大胆探索与实践,成效显著。

一、构建高品质校园硬件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一)以环境育美,校园因地制宜,进行美化、绿化

席勒说:“美是活的形象,美是生活与形象的统一。”外在的千姿百态的形象和生活本身是给予人们美感的重要因素。环境是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外在形象。整洁、优雅、和谐的校园环境,无疑是一件最卓越、最精美的艺术品,它使学生感受美,从而对他们的情感和心灵直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激励作用。学校建筑独具特色,流线清晰,分区明确,空间尺度宜人,环境幽雅。南校区综合楼单体设计遵循自然、亲和、艺术、个性化等原则,楼层四合,中间天井绿茵草坪、小桥流水、游鱼戏石;雕塑特色鲜明、寓意深刻。楼宇及环境以大雁为主题命名(综合教学楼——雁翔楼、音乐楼——雁鸣楼、舞蹈功厅——雁舞楼、学生公寓楼——雁栖楼、校园草地——雁苑等),强化学校文化意识,打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营造出具有“信美”内涵的学校文化氛围。

(二)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环境优美整洁的班级文化主题,建立荣誉栏目、激励栏目,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树立自信。

(三)体现职教特色

围绕职业教育特点,营造浓郁的具有职教特色的文化氛围。宣传牌设计分为学校精神、职业意识、学子风采、榜样激励、养成教育、企业文化等系列,让学校精神、职业意识、优秀学子事迹等深入人心,实训室等教学环境设计为企业模式,按合作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张贴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融入企业文化,培养职业意识。

二、秉承大雁精神,弘扬信美文化

校园文化育美。自信是人的精神支撑,相信自己行,自己才能行。教育的价值就是唤醒,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由于教育评价体系的偏差或中考失利而造成自信心缺失的学生找回自尊,树立自信,进而使他们形成自觉,完善自我,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尚美”即“崇尚至美”,就是在建立自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崇尚纯真、追求品质、尊重个性,达到臻善、臻美的理想境界。自信与尚美结合,形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和谐发展”的兰州现代教育艺术分院的特色文化。基于此,我们确定“大雁精神”为学校精神,“信美文化”为学校核心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教育艺术分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秉承大雁精神,凝练出“信美”学校文化,并通过精神力、执行力和形象力的塑造,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并纳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学校发展动力。

(一)传承吸纳

多年来,一直以“女性”“艺术”为特色,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努力让学生找回自尊、树立自信、形成自觉、完善自我,培养学生心胸开阔、行为方正、志趣高远、信念坚定等优良品质。在教学中从夯实基础、增长才智出发发展特长、砺练技能、提高素质,培养学会生存、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规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也在社会享有了极高的声誉。

(二)创新实践

在确立学校核心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又完成了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建立了学校文化发展总体构架,完善了學校文化建设过程化管理与运行机制,进行了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与建设,完成了学校文化形象标识系统设计,并在师生中广泛宣传,将学校文化内容与学校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让大雁精神深入人心。

(三)完善提升

进一步挖掘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地域特征与文化元素,制订了教师成长发展的“头雁计划”、学生成长发展的“雏雁计划”、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鸿雁计划”,还制订了校本教材开发策略,确定了具有特色的校本仪式、校本礼仪、校本节日及校本活动规范,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系统,组织全校教师深入研究“信美文化”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课程文化、师生文化、企业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深层次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信美文化”,促进“信美文化”品牌的形成,推动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多途径、立体式美育

以特色课程立体式育美。学校把开展女性“四自”教育(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作为打造“信美”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女性励志教育,让学生了解成功女性应该具备的素质;通过开设形体、礼仪、茶艺、插花等特色课程,培养女性独特气质。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不仅在第一课堂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且部分课程开通了QQ学习群,实行线上线下同步学习,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化课堂资源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有效性。邀请了一批行业专家、艺人来学校进行系列讲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以课程特色为模块组建社团,开展系列活动,组建了泥塑、敦煌舞蹈队、剪纸活动小组、插花活动小组等社团,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墙壁文化以及专项技能比赛等活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创业环境创设等,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传承文化、服务社会。

四、以美育人,提升学生的职业化素养

(一)以专业课程育美

以专业课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如在航空模特专业狠抓学生礼仪基本功;在舞蹈表演专业要求按晚会主题创作作品,使学生在作品实践创作中对地域文化的形态、审美、文化风格有切身的感受,從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升表演能力,成为能为甘肃文化建设服务的新型舞蹈艺术表演人才和编导人才。

(二)构建各具风格的班级文化环境

从班级文化环境实际出发,对班级文化进行定位,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张扬个性,也提升班级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有家的感觉。以活动为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美育为核心,积极主办或承办各级各类研讨活动和大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美的舞台。

(三)以活动育美

美育活动经常化、学生社团大众化。学校艺术节、合唱节等美育活动丰富,参与学生面广。学校先后成立剪纸、泥塑、文学、机器人、航模、舞蹈队、小合唱等学生社团十余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取向、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校安排专任教师对社团活动加以辅导,并配发校本教材。机器人社团、航模社团均在省市比赛中取得好成绩。2018年5月,学校舞蹈社团获“甘肃省优秀社团”称号。这些社团的活跃,不断实现了美育课程的多元化拓展,促进了学生的个性成长。

五、实施大职教观,打造“大美育”格局

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更加多元、力求与地方经济需求相结合、与民族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地域特色为基础。人才培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专业人才为目标,注重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培育,注重艺术人才需求和艺术教育培养相平衡、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衔接、学校教育与艺术表演团体相结合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立足高远,树立“大职教”服务理念,积极面向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尤其面向游牧地区,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与肃南县民族歌舞团开展委托培养项目,面向藏区开办“藏族舞蹈班”,并积极落实天津滨海新区和甘肃省教育厅签署的“9+3”项目任务,为甘南、天祝等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提供教育援助。

六、争做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领衔者

传承本土文化,积极开发美育资源。学校大力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挖掘整理地域文化元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开展对甘肃独有少数民族裕固族文化调研、采风“白马”藏区、走访民间艺人等形式,积极抢救一些口耳相传的、已经没有文字记载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创编了大量以敦煌莫高窟、裕固族和甘南藏族文化元素为素材的丝路经济带艺术作品。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将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为甘肃地域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传承地域文化教育必须根植于甘肃地域文化资源。近年来,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地域文化传承使命感的优秀毕业生,服务于甘肃各个地方,成为传承甘肃地域文化大军中绚丽的浪花。尤其是来自藏族地区的毕业生,成为当地艺术教育传承工作者的一支生力军,被誉为甘南草原里美丽的“格桑花”。

开设地域文化课程,创编校本教材。学校近年来,根据甘肃多民族融合、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特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创新开设了甘肃地域文化、民族音乐欣赏、敦煌舞蹈、庆阳剪纸、民族舞蹈、茶艺、泥塑、插花、国学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系列课程。近年来,学校创编并出版了一系列教材。如舞蹈表演专业专业课校本教材有《裕固族舞蹈》《甘南藏族民间舞蹈》《甘肃地区汉族舞蹈》《舞蹈创编》《敦煌羯鼓舞》《敦煌天女》《飞天畅想》等。同时,创编了文化课校本教材《经典影片欣赏》《现代散文欣赏》《西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志》《璀璨的古代艺术》等。

“春风得意酬夙愿,桃李芬芳育满园。”近年来,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引领美育,通过学科课程改革美育,通过艺术体验践行美育,通过综合实践提升美育。学校美育教育成果不断展现在省市乃至全国的不同舞台,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赞许。欣喜之时,我们更加坚定了对美育的执着追求。

编辑 武慧慧

猜你喜欢

美育学校文化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谁远谁近?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