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浅探
2019-06-11余大华
余大华
[摘 要] 一直以来,职业学院作为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教学上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先进行阶段性的理论教学,再进行实习教学,最后用卷面成绩去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这种模式尽管可以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却无法避免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的偏差,甚至部分实习内容都没有经过理论教学的支撑,导致实习中断或必须进行相应的理论教学之后再继续进行实习,这样不但浪费了时间、资源,而且无法使学生真正有效地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为此,首先对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 键 词] 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150-02
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各行各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企业更加注重电气自动化人才的专业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职业学院除了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学之外,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电气自动化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必须在充分分析当前职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其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活动在组织与实施上主要都是依靠教师完成,传统教学追求的是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为完整的掌握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许多急需人才。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专业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求他们掌握过硬的实践操作。而且科技的进步与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掌握行业领域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手脑并重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才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核心动力。显然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的单向传递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教学资源存在较大短板
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时间较短,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的构造与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包括教学队伍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实验室及实验资源建设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领域的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十分快速,职业学院为开展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购置的试验实训仪器设备难以同步科技水平的提升。而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个高度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业,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进行教学支撑,教学质量就难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职业学院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建设的短板实际上就是教学资源的配置与优化的短板,这些不足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学的组织、开展与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另一方面使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在培养水平、规格方面与目标就业岗位的要求相差较远,导致了职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低,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角色转换慢,对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与社会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三)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整合
鉴于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办的时间较短,教材、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都相对陈旧、匮乏,使职业学院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与质量都不尽理想。虽然许多职业学院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明确突出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也构建了相对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由于实践教學资源不足的限制,实践教学体系在落实过程中大都流于形式。再者,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职业学院在教学模式上仍以校内课堂讲授的形式为主,办学的开放性与创新性不足。一些职业院校就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与业企业建立了实岗教学合作,但是由于缺乏后期具体的操作教学方案与教学跟进模式,使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教学体系效果不佳。
二、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相关措施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就业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职业学院应根据对市场需求的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明确今后的学习和就业目标,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当今企业需要的是同时具备电气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人才,能更好地胜任电气控制应用领域的一线工作。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就业目标将面向电气设备自动控制以及供配电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维修、管理等岗位,要的是懂理论、会动手、敢创新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职业学院根据这些要求,彻底落实到具体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上来。为达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首先要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1)学习能力,可以不断地获取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的知识;(2)实践能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相关的操作、维修,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3)创新的思维能力,面对各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际问题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职业院校的教学出发,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有: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熟练掌握电气自动化各种仪表设备的相关操作;懂得科学的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后期维护、管理,从而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型人才。
(二)注重教学的形象化、层次化
电气自动化专业侧重于技能型,近年来,电气自动化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就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而言,职业学院必须与时俱进,让学生对最新的技术、工艺、设备的操作进行深入的学习。但是由于学校的资金等条件有限,与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相关的设
备、产品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进行教学,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切实感受。例如,在开展C650普通车床电路故障排除的项目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与实物相关的产品图片与操作视频,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车床电路的结构,也可以从相关的维修视频中学习维修经验。教师在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深入浅出,尽可能地让学生听懂、弄懂,对操作技能的教学则要做到全面、深入,不但要教授学生如何操作,更要引导学生遇到类似问题要如何操作才更科学合理。
(三)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对验证性实验应尽可能在学校内完成,增加综合性较强的、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等试验环节。职业院校应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性、创新性的实验平台,进行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结合今后的就业意向、兴趣等进行实验内容的选择,引导他们进行方案的设计、试验、调试等实践。在对电气自动化进行系统实习过程中,务必使学生充分熟悉和掌握从元件的选择到系统的组装、从单元电路调试到系统调试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践应用能力。职业院校应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密切联系理论的前提下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职业学院应进一步整改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除此之外,还应当要通过实践来落实教学改革。部分职业院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当要积极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对教学形式进行丰富和完善,在切实落实教学内容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专业技术人员进实践教学指导,还可以通过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产学研基地,切实落实实践教学模式,和有实力的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到企业中实践,充分了解电气化岗位的要求以及最新的应用技术,让学生在具体实践当中掌握自身的不足,并且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还能够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开展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还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对初次接触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学生要给予较多的基础实验教学课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注意结合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式,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实操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为今后就业技能提升奠定思想基础。
總而言之,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实现,这无疑是一个艰难而持久的过程,职业院校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注重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理论与动手能力扎实的高素质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邹凌彦,李北芳,隋良志.浅谈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通讯世界,2016(15):287-288.
[2]何海龙.浅谈职业教育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J].科学技术创新,2017(8):72.
[3]贺凌霄.浅析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职业,2016(5).
[4]董素玲.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4):44-46.
[5]秦建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8,14(3):36-39.
[6]于秀娜.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4(19):237.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