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移动文物展示利用的经验和思考

2019-06-11张硕

新丝路(下旬) 2019年3期

张硕

摘 要:锁阳城遗址作为瓜州不可移动文物的典型代表,在文物展示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2014年6月22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文以锁阳城遗址为例,对不可移动文物展示利用做一简要阐述。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锁阳城遗址;展示利用

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原名安西县)锁阳城镇东南的戈壁荒漠中,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的昌马冲积扇西缘。是集古城址、古佛寺遗址、古渠系和古垦区、墓葬群等多种遗迹为一体的考古遗址,它保存了中国古代最为完好的军事防御体系和农业灌溉水利体系,同时也保存了古代较为完整的军事报警系统和城市建筑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价值。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 申遗点当中,2014年6月22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锁阳城遗址遗存类型丰富、规模宏大,始建于西晋,唐武德五年设瓜州,西夏时设立西平监军司,元为瓜州,明设罕东卫,明末城废。主要遗存包括锁阳城城址、塔尔寺遗址、锁阳城古垦区和古渠道遗迹、锁阳城墓葬群四部分。

锁阳城遗址遗存的遗址遗迹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很好地体现了在古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文化交流过程中,锁阳城作为屯田绿洲城镇为之提供的交通保障作用。同时锁阳城遗址还是河西走廊上人类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展现了长距离交通条件下人类对荒漠戈壁自然环境的依托、利用和改造,是人类开展长距离交通和文化交流的典型保障性城址,与丝绸沿线的商贸活动密切关联。

一、锁阳城遗址展示利用情况

按照空间和形式的不同,我们主要通过室外遗址实景、室内图片及相关文物资料进行展示,同时,借助电视及新媒体积极探索开展数字化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对锁阳城遗址进行展示利用。

1.室内展示

主要借助锁阳城遗址博物馆进行展示,博物馆位于锁阳城遗址北侧,以基本陈列为主,展示手段相对传统,展示内容较为丰富。博物馆陈展以锁阳城遗址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突出普遍价值支撑为重点,通过图文方式详细介绍了锁阳城历史沿革,遗址的保护、管理、研究的情况;石器、瓷器、三彩、古钱等出土文物;采用沙盘模型展示遗址及其周边的地理地貌。

2.室外展示

锁阳城遗址目前进行封闭式管理,遗址现开放展示的区域为锁阳城城址和塔尔寺遗址,用统一规划设计的标识系统和讲解员讲解的方式对遗址进行实景展示。古渠道遗迹、锁阳城墓群因基础条件不足尚未对游客展示开放,仅设置了解说牌。现场展示内容体现了锁阳城遗址的价值特征和空间方位关系。

3.数字化展示

一是依托电视媒体及新媒体,在深入研究相关实料、实地开展踏勘考察的基础上,借助航拍等技术,拍摄制作了锁阳城遺址电视宣传片,在省市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同时积极主动与敦煌研究院沟通协作,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影院播放高清宣传片,全面展示锁阳城遗址的实景魅力。二是积极委托专业人员借助3D技术对锁阳城进行模拟复原,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通过3D模拟再现,可以让人们更直观的认识锁阳城、了解锁阳城的厚重历史文化。

二、锁阳城遗址展示利用取得的成效

1.社会效益

通过近年来不懈加大对锁阳城遗址的保护开发、展示利用和对外宣传,一方面,本县群众对锁阳城遗址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文物历史文化价值及保护传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宣传和研究的深入,北大国发院、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等机构先后将锁阳城遗址作为游学和研究基地,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深入锁阳城遗址开展研究考察,锁阳城遗址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历史遗存价值被不断放大。

2.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锁阳城遗址申遗成功和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瓜州县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升,通过积极申报锁阳城遗址被评定为国际4A级旅游景区,对锁阳城遗址起到了更好的宣传推介。同时,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下,慕名而来的游客数量骤增。2015年,锁阳城遗址景区接到游客较申遗成功前翻一番,在一产、二产发展较低迷的情况下,全县文化旅游、餐饮住宿业因游客数量的增多,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较往年明显增长,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3.生态效益

锁阳城遗址申遗前,保护范围较小,周边脆弱的生态环境因放牧、开垦等人为因素,遭到严重破坏,局部区域出现沙化现象。自申遗工作开始,锁阳城遗址保护区由原来的8600公顷扩大到目前的15800公顷,保护区范围内严禁放牧、开垦及修建,同时,县林业、草原管护部门积极争取生态保护项目,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恢复遗址保护区范围内生态植被,经过9年的努力,遗址保护区内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三、锁阳城遗址展示利用的经验和思考

1.先进理念、深入研究,是做好保护利用工作的前提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遗产本体、环境、考古、设施、监测、管理、展示、研究等多个领域,我们在遗产综合实施过程中,按照世界遗产最先进理念,最大限度地尊重了遗产本体及周边环境。从锁阳城遗址申遗开始,我县组织考古专家,在国家、省市文物部门的专业指导下,对锁阳城遗址进行考古勘探调查,先后完成锁阳城墓葬系统编号、采集标本碳—14测定、无损考古勘探等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补充完善了锁阳城遗址基础资料。同时,加强锁阳城遗址学术研究,在重要文物刊物上发表锁阳城遗址考古研究学术论文多篇,为申遗工作奠定了软件基础,更为文物展示利用提供了更加完备的基础资料。

2.保护为主、加大投入,是做好保护利用工作的关键

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对遗产实施保护。从锁阳城申遗准备开始,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以保护为主,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实施了本体保护、防洪工程、生态保护、保护围栏架设、锁阳城遗址博物馆、游客参观道路、管理用房等项目。同时,积极争取交通道路建设资金4亿元,县财政投入2600万元,实施了县城-锁阳城遗址公路,为申遗成功、遗址展示利用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

3.因地制宜、科学利用,是做好保护利用工作的重点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能以破坏文物及历史环境风貌为代价进行开发,要掌握合理利用的“度”,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好的保护、展示利用方式,实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目的。在锁阳城遗址申遗过程中,我县注重对遗址原貌的保护,采取因地制宜、尊重历史的原则,想方设法做到修复不破坏、保护不占用。例如对遗址展示道路的选择,最大限度减少对地表原貌的占用,不损坏任何文化层和植被,在不同的遗址本体区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步道形式,随形就势,因地制宜,严格保护古文化遗存环境的原始面貌;在木栈道铺筑时,尊重自然和古环境风貌,遇到植被做留空处理,极大的保护和尊重了遗址本体和遗存环境内的一草一木。通过上述举措,切实做到了展示利用文物遗址原貌,得到了申遗验收专家组的全面肯定。

4.政府支持、加强管护,是做好保护利用工作的根本

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方针,各级政府应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做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護和利用规划,加强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宣传,鼓励调动社会力量保护文化遗产资源与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让公众真正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当中来,树立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在锁阳城遗址的日常保护管理当中,我县本着让历史文化遗迹能够保存更久远、历史文化得到更好传承的态度,县政府大力支持,设立了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配备了管理人员,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着力实施了遗址保护工程,积极构筑了人防、技防为一体的遗址保护区安防体系,杜绝了人为破坏保护区文物、生态等情况发生。同时,加大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参与保护文物的积极性,截止目前我县境内未发生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各类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为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