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州路故城遗址考释推疑
2019-06-11郑光钧
郑光钧
在中国北方草原上,有一方名少见经传但神秘无比的故城遗址,从严格意义上说应是一片废墟。
专家们把它叫做“净州路故城遗址”,但也可能永远是姑且名之。
故城位于四子王旗治所乌兰花镇25公里的吉生太镇城卜子村,南临营寨山(一说阴宅山)、马鬃山,西靠绵缓如屏藩的丘陵带,北接天义城水滩及金界壕,东穿塔布河(据蒙古族学者说“塔布河”蒙语也有“五个皇帝到过的地方”的意思),可谓聚气又藏风,占尽风水,天华生物宝,尽显灵杰。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了解。
一、依据史料,客观写“真”————可查的实话
1.隶属与建置
秦汉前已有早期人类活动(唐虞之山戎,夏商之猃狁,春秋之林胡,楼烦);秦时隶云中郡辖区;汉时为定襄郡辖区;秦汉时属匈奴中部单于庭辖区;隋朝时属东突厥云州辖区;
北魏归抚冥镇辖区,并有柔然族活动;唐属振武军兼大单于大都护府辖区;辽代属丰州支郡,隶西京道;金代设净州天山县,隶西京路;元升净州为路,直隶中书省,即元代直辖市(类今京津沪渝),明洪武中废;明代为察哈尔部林丹汗右翼属地;清初封给元太祖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撒尔后裔,称四子部落旗,受绥远城将军节制;民国初(3年)改受绥远特别都统节制,直隶蒙藏委员会;建国初(1950年4月1日),成立了四子王旗人民政府,辖此地。
2.军政方面
为历代漠北进入中原的边陲重关(史料中“都府、抚冥镇、界壕、边墙”等名称可证),辽金纳贡地,双方首领、皇族大臣往来于此,其中南宋彭大雅许霆著《黑鞑事略》一书记载,1208年,当成吉思汗在净州路向金朝敬贡,听说卫王永济做了皇帝时,呸地向南唾道:“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说罢扬长而去,三年后挥师南下伐金。净州路文庙碑文有“古之雄藩”,可见自古为军事要塞;《辽史》写到净州路有“因屯戎而立,务据形胜,不资丁赋”,意即借助地形优势,专为军事而设,不收任何赋税,悉由朝廷供养。
3.交通经贸方面
中国学者德山《元代交通史》中说“国际陆路交通是成吉思汗祖孙三代三次西征的产物”;
元代内地通岭北官方驿站道有三:
其一,木怜(马)道,直穿净州路,为北部重要一大驿站,这条路也成了元朝时南北向的国道;其余二道:(帖里干(车)和纳林(草)道,又合并皇帝专用之辇道及战备道,分布于净州路左右两翼,与之关联内通,可见净州路为极其重要的北方交通枢纽。商旅云集,字号满街。茶丝瓷药等商铺及舶来品均有出土,欧亚非各色人等频繁往来,且有专职翻译人员,其繁华可见一斑;遗址上随处可见大块冶炼烧制残渣,熔化坩埚、模具及作坊用具残件,城东南还有窑址,币种多达二十,其繁荣又见一斑。
4.宗教文化方面
文化兼容,学风蔚然。儒、道、藏传佛教(其萨迦派教主之侄子八思巴,后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国师,后又升为帝师)、土生萨满教、也里可温(基督教)、答失蛮(伊斯兰教)各种宗教互相交叉、各种民族文化冲击融合,构成了元代的多元文化奇观;至元24年(公元1287年)在元大都建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学”;大德十一年,孔子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仁宗时各地建儒学(即“庙学”,元代“有庙就有学”),并以此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用蒙、回、藏、汉、叙利亚等多种语言,中央派出饱学之士在各地任儒学教谕(专职校长、教师);据可见的史料记载净州路当时的儒学教授有三山林子良和李让,汉地佛教曹洞宗巨匠万松行秀的学生耶律楚材提倡的“以佛治心,以儒治国”一度成为元朝政治国策。另出土过大量民用粗瓷墨书及砚台,字迹规范、笔力到位,可见学风之蔚然。净州路在金元时期是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贸易、交通、宗教文化的中心。
5.重要人物在净州路
(1)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曾来过净州路并祭拜城北汗乌拉敖包和白彦敖包(《四子部 落史鉴》、《草原敖包文化》)。
(2)成吉思汗四子拖雷、三女阿剌海别吉、孙女月烈公主等等曾在此一带任监国(《元史》及1958 年内蒙古武川县东土城五家村出土了“监国公主行宣差河北都总管之印”的铜印一枚,上刻有“王”字)。
(3)元代中书令(宰相)耶律楚材多次来此并作诗以记(《湛然居士文集》“天涯幸遇知音士,子细论文共一樽”)。
(4)元代著名回族大儒、大诗人,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院长、总参谋长、最高学府校长及组织部长等职的马祖常“世为雍古部,居净州天山”,意即先祖世代为汪古部,居住在净州天山(今城卜子)(《元史·马祖常传》。
(5)金末世袭将军京城卫戍区司令以国信使身份使蒙元来净州路见监国,留在此地,遂供职于监国位下;其妻王氏携三子举家北迁于此地,三代近二十年在汪古部任显职,王氏还享有“半公主”之待遇(见呼市保合少乡野马图村出土的“故建威都尉夫人王氏墓志”)。
(6)元代礼部尚书井德诚其祖父历代为官,子五,均显职;其五子为兵部尚书,三子就在净州路任天山县尹;且此碑文由元代国家一级文人虞集撰,一级书家许有壬书,可见之贵尊,可见之贵尊之臣来此任职,可见此地之贵尊(兴和鄂尔栋镇皂火口碑楼洼村出土的“故威宁井氏墓碑铭”)。
二、依文物、专著,合理推疑——可疑的实物
1.遗址南山三面人工壁垒,工程浩大之无比;
2.与元大都规格相近的石像生现存4对;
3.地表唾手可得的大量黄色龙纹建筑构件;
4.地下十几米乃至更深未见底的灰层,生活层,即专家称之为“文化层”;
5.出土过约2m*2m*2m的汉白玉石墓及大型砖墓,墓中有纳失夫数卷,(史载:金丝织锦,又称“织金锦”,主要产在官府,帝后帝妾独享,又见元末明初叶子奇《草木子》);
6.出土过大量叙利亚文墓葬群,回族墓葬群,罗马金币,珐琅彩,巴思巴文石棺。
7.出土过一米多高的影青五爪双龙纹大罐及各地名瓷,历代货币,其中百姓家喂狗用的都是钧瓷,传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但出土的一叠烧粘在一起的钧窑碗残品,或许改写中国瓷史,或许有一天惊现第六大名窑——净州窑(因为古人不可能从河南驼回一叠残品,可能当地有窑)。
8.出土过金代官印“行军副统露字号之印”一方,铸有“南京皇苑”、“南京皇甫”和“留守司发”字样的铜权(即秤砣)等若干件;出土过“净州赵家”银铤,(内蒙蒙元博物馆)。可推疑当地有造币厂。有造币厂的城可想其地位.
9.出土过“尔食尔禄,民脂民膏”的高官戒石铭,可推知官员等级之尊,官府级别之高。
10.出土过元青花龙纹六寸托盘和酒樽一套,可推疑是皇家用具;还出土过“姑姑冠",也称“罟罟”等,有学者考证为元仁宗皇后所戴,用木、桦树皮、锦缎做成,高34厘米,底徑9厘米上呈“Y”形,下为圆筒形。
11.出土过两大身首分埋的“万人坑”,妇孺兼有,惨景不可想,惨状不堪睹,是战争?是极刑?还是……
12.故城西侧,乾(南)坤(北)方位上各有一大型庙宇遗址,散落着大量黄色琉璃龙纹建筑构件,与两庙间的石像生群大型赑屃碑座等距离分布在一条近两千米长的中轴线上(坤位庙址上至今还留有三四块巨大的黑曜石)。
13.据外地文物专家说全国各地,甚至世界有的国家都见过净州路出土的一级文物;又据当地村民和考古专家考察后说,净州路好货、极品文物动也没动,还沉睡在地下,目前出土的仅为皮毛。
元代北方建城时间比较:
净州路1178年,集宁路1192年,哈刺和林1235年,元上都1256年,元大都1267年,元中都1307年,德宁路(熬仑苏木)1327年,可见成吉思汗在位到忽必烈在位时期,北方最早的城只有净州路。
如果对净州路还有什么不明白,还想听什么故城故事,请来请教当地百姓,妇孺皆为专家,会给我们讲解更为神秘精彩的“新一千零一夜”,但绝不是天方夜谭。哪里手工业区,至正年号谁的,各窑口胎质,专家听了也叫绝,也得二传他(她)们的专业......但愿我们都有一种责任,研究保护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的责任;继承和发扬坚韧、自强、包容、爱国的民族精神,在党中央“一带一路”国策的指导下,奏响家园兴旺,民族团结,中华复兴的和谐乐章,在古城悠悠的晨钟暮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