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职业能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19-06-11刘方歆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挑战互联网+时代

刘方歆

[摘要]现代人们对高职院校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大多数人都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是比较低端的教育,其实并不是这样,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是有差别的,因为高职院校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因为在高职院校中更加注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性教育,同时高职院校所涉及的专业性也比较强。在现代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不仅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更是要将教育方式以及思维进行改革,因为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本没有办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下将要面临全新的挑战。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面临的挑战及高职院校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200-02

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教师行业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国家培养出了非常多的实用型人才,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策划专业为我国的汽车营销行业提供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国家的教育行业面临的是一场全新的洗涤与革面。

一、“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

(一)庞大的网上信息资源

我们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再加上现在各个平台都有使用到互联网技术,将很久之前的知识与现阶段的高科技知识都集中在网上,也就是说人类的信息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这样一来网络就成为一个能够共享资源的平台了,而且现阶段网络信息在慢慢地膨胀,已经可以达到跨越时间与地域的资源信息共享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这个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获取到更多更有用的资源信息。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方便快捷

互联网的庞大网络信息资源使更多的网民从中获取到大量的知识。在网络中信息资源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和纸媒相比网络传播的速度比其高很多倍,通过网络将信息迅速地传播给每一位网络用户,其中也包括高职院校学生,正是因为网络以及4G还有无线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使我们在生活中获得了随时随地上网的机会,不管是上班族还是高职院校学生又或者是其他人士都可以通过网络中网站的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现在很多的网站都有免费的网络公开课,高职院校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这些网络免费公开课获取知识,网络免费公开课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高职院校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什么时候听课,从而将教育成本降低了,同时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却变多了。

(三)获取知识信息不需要付出代价

現在的互联网知识信息大部分都是公开的形式,不需要我们支付任何的费用,只要在确保有网络的前提下就可以获取知识,通过网络中的搜索引擎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除此之外很多APP也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让高职院校学生通过自己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APP,最重要的是,这所有的资源都是免费的,并且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不需要我们付出任何的代价,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不同的网络平台APP终端可以获得不同层面以及不同领域的知识,同时拓宽职院校学生自己的知识面,使高职院校学生将知识了解得更加全面透彻。

二、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互联网+”时代下所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核心的变化是从被动变为主动

在高职院校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由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为主,而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课堂上听讲,如果老师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回答问题,那么高职院校学生才会去思考,不然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上没有主动思考问题的机会,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应该将原本属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将从主动变为被动,让学生获得更多思考与探索的机会,教师多给学生留一些空间。毕竟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高职院校学生只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习与接受新的知识发挥不了更大的价值,如果将现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之前传统的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模式进行比较,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取的知识容量比较小,这些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与教学认知所产生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二)对多媒体的使用以及多媒体知识匮乏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我们国家的教育行业已经在使用多媒体技术了,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拘泥于形式上的课件从而没有任何的创新问题,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高职院校的教师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冲击,也是因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行业的普及,使学生越来越觉得板书无聊,所以板书就成为没有办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项工作,这种现象的发生使高职院校老师的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还有就是在高职院校中有一些年龄稍大的资深教师,他们没有掌握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所以更别提在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完成教学,这种情况不仅给高职院校的资深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将高职院校的教师授课压力与授课成本加大了。

(三)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使高职院校的教师迎接新的挑战由于现如今人们可以从网络中获取各种知识,所以教师也就不再是为,人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唯一人选了,因为网络在我们国家的迅速发展,使信息资源变得非常丰富,也使教学方式变得虚拟,所以高职院校的老师只能通过改变教学方式的方法来为学生讲授知识,如果高职院校的教师仍然是采取单纯的备课与讲课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现阶段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三、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下面临挑战的解决对策

(一)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适应地位的转变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互联网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模式,使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去努力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以及我们国家社会的进步,为了让学生将他们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成立三个人或者是四个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使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共同学习探究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激发起高职院校学生创造力与价值的目的,其中有一点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注意,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在课程环节的设计以及资料的选择方面引起重视,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发挥的督导以及监管还有引导的作用发挥出来,并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另外将一名老师该做的事情落实到位,为学生提供有学习气氛的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有氛围的学习环境中将自身的创造力发挥出来。

(二)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老师在讲台上进行板书传授知识点,而在高职院校的课堂上老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讲授知识,可以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够与老师同步,从而达到改变教学模式的目的,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课上的交流去学习其他同学的优良品质,或者是交流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相互借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将学习效率提高上去。比如说对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策划专业来说,如果汽车营销策划的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就会使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正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技术相比,多媒体技术更加生动形象,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就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因为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汽车营销策划课本中枯燥的文字转变为视频的形式,将高职院校中汽车营销策划课本上的图片转变为动态、立体的图形,这样一来也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学习效率也会提升。并且信息技术在汽车营销策划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也有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学生与老师都能够处于相对轻松的环境当中。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将多媒体知识学好,因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并且學生通过教师在多媒体技术上展示的图片以及音频等文件就会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注重科研

对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不仅要为学生讲授知识还要进行科研工作,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进行科研:工作,因为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升其专业水平的一项工作,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科研适应我们国家教育行业教学方法的发展,将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除此之外,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也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与思维的目的,高职院校的教师获得了科研成果就会对其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当然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将自身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

既然高职院校旨在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那么高职院校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通过面对面指导学生的方式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只有将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上去,才能与本科生以及硕士生区别开,所以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学生将其优势发挥出来。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做出创新与改变,只有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在教育行业中立足,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知识,还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所以只有教师拥有更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知识,将自身的长处发扬同时避开自己的短处,不断地学习与进步,真正顺应“互联网+”这个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志伟“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8,22(2):59-62.

[2]艾亚钊.“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角色定位与职业特性的若干思考[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1):67-69,92.

[3]王亚娜.“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发展探究[J]中国培训,2016(12):121.

[4]童海峰.“互联网+”时代高职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379,381.

猜你喜欢

挑战互联网+时代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叽咕乐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