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新闻报道的叙事研究

2019-06-11许乃显

新丝路(下旬) 2019年3期

许乃显

摘 要:环境新闻是新闻中的重要一类,它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以新闻的手段来反映和传递,讲究科学性、调查性和批评性,所以在新闻叙事上有自己的特点,通过特殊的新闻叙事论证说明调查结果的合理性。本文通过对“最佳环境报道奖”获奖作品进行分析,用新闻叙事的视角分析其理论框架,总结出特点和不足,并探讨提升环境报道的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环境新闻;新闻叙事;最佳环境报道奖

环境新闻是新闻中的重要一类,它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以新闻的手段来反映和传递;与一般性的新闻作品不同,很多环境新闻属于调查性报道,讲究科学性、调查性和批评性,所以在新闻叙事上有自己的特点,通过特殊的新闻叙事论证说明调查结果的合理性。

“最佳环境报道奖”由中外对话于2001年设立,用于奖励在环境报道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新闻记者,本文通过对“最佳环境报道奖”获奖作品进行分析,用新闻叙事的视角分析其理论框架,总结出特点和不足,并探讨提升环境报道的路径和策略。

一、环境新闻定义及发展概况

关于环境新闻的定义,国内外有两种表述,美国西华盛顿大学教授麦克·弗络姆认为:“环境新闻是在制定决定过程中,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种有目的、为公众而写的,以充分准确的材料为依托、反映(最新)环境问题的作品”。曾任《中国环境报》总编辑的许正隆认为:所谓环境新闻,即是用新闻手段传播人们关心的种种环境信息,是变动着的环境事实与新闻的表达或传播方式的完美结合。从这两个观点来看,这两种定义都强调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环境问题,不同的是国外对于环境新闻的定义更注重科学性、调查性和公共性,而我国的环境新闻以受众为依托,从受众关切的角度开展环境新闻报道。

近年来,我国在环保刊物和环境新闻记者队伍建设方面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1984年,《中国环境报》创刊,这份国家级行业性报纸的创立标志着我国的环保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得到更大的重视。同时,国家级大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开设环境保护的专版或者专栏。2009年,《南方周末》创办以关注环境为核心的“绿色”专栏。可见国家、社会和公众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视,环境专业性的报刊或环保专栏的开设催生和培养了一批批环境新闻记者。

总的来说,我国的环境新闻报道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得到完善,并努力追求环境新闻的科学性和批评性,以此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

二、新闻叙事要素分析

1.连接式的叙事序列:阐述事件之外的深层意义

叙事逻辑也叫叙事语法或者叙事序列,主要指稿件的行文结构,主要分为基本叙事序列、复合叙事序列和叙事循环序列,复合叙事序列又可分为连接式、镶嵌式和两面式叙事序列。在环境新闻报道中,连接式的叙事序列最为常用,比如澎湃新闻记者石毅获得2016年“最佳环境报道奖”“年度记者”奖,其作品《来自纳米比亚的象牙:黑市卖一公斤240元,出国暴利40倍》也同样采用连接式叙事序列……环境新闻报道常使用连接式叙事序列进行叙事是因为除了要简单交代发生什么事之外,还要分析造成此事的原因以及带来的结果,阐明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性。

2.角色模式:激烈的对立和斗争关系

在环境新闻中,角色模式往往是对立和激烈斗争的,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这是因为很多环境新闻属于深度报道或者调查性报道,很大一部分是负面报道,呈现对立和冲突的一面,而这种对立和冲突就需要属于不同立场的角色来扮演和体现。如《新疆卡山自然保护区因开矿6次瘦身,曾被喻为“观兽天堂”》中,角色模式包括主体卡山自然保护区,客体是因开矿造成保护区面积缩减,支持者是地方政府和企业,承受者是蹄类动物和周边居民,反对者是学者、环保组织和志愿者。

3.叙事时间:反复强调破坏环境加快节奏

叙事时间包括时序、时长和频率,它体现叙事作品的节奏。环境新闻报道的时序既有顺叙也有倒叙,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而使用;对于环境破坏的表现、数据强调频率很高,或者引用他人之口间接表现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整体叙事节奏较快,以反映环境破坏问题的严重程度。

三、环境新闻报道的叙事框架特点

1.循证式分析:增加科学性和说服力

循证式分析环境新闻报道的稿件篇幅长,会使用大量采访对象、大量数据、背景材料作为支撑,并运用制图辅助理解。比如《来自纳米比亚的象牙:黑市卖一公斤240元,出国暴利40倍》引用大量背景资料并进行分析,开头部分介绍赞比西的地理位置(南非中心地带)、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水网发达,水源吸引大象,为盗猎者提供可能)、卡蒂马穆利洛的地理位置(赞比亚或博兹瓦纳的中转站,政治环境稳定,吸引中国人去淘金),还援引《纳米比亚社区保护》2013年的报告,用数据体现以前纳米比亚保护野生保护动物的成绩,与如今的糟糕情况形成对比。为了直接表现大象被猎杀情况,按照时间制作简单的图解辅助读者理解。

2.话语包:悲情叙事框架,对环境破坏后果的生动描述

话语包指论说某一议题的一个意义体系,它由三种元素——框架、显义手法和处理对策构成。环境新闻报道常常运用悲情叙事框架,渲染环境污染或破坏的后果,如《北京青年报》2015年10月刊发的《养猪场地下的秘密》中写道,“唐满华死了,死前一直住在自己的养猪场里。他身后留下了1.4万吨化工废料的接收单,而现在,没有人说得清这些毒物去哪了。”以悲剧开头,且全文贯穿着土壤被石油化工原料污染、人因此患上疾病的基调,并暗含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斥责。

通过悲情叙事框架和对环境污染及破壞后果的生动描述,这种话语包的运用是环境新闻的一大特点,它能鲜明地体现立场,同时更能引发公众的注意和共鸣。

3.符号的横轴组合和直轴组合:政府的隐匿和缺位

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横轴组合是指将若干符号按照某种规律组织起来,直轴组合是从一组有相似性的符号之间进行选择,不同的符号通过直轴组合、横轴组合两种方式组合起来。在环境报道中,符号的横轴组合包括个人或者企业为了利益破坏生态环境、个人或组织保护生态环境等,直轴组合包括政府在环保上的缺位或未尽责……这两个组合构成环境新闻的符号,作为记者感情色彩的象征物。

四、提升环境新闻叙事功能的路径和策略

近年来生态环保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环境新闻在科普环保知识和监视环境保护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所以媒介机构利用话语权力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传播到社会之中,一方面增进公众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提升机构和记者个人的影响力。

提升环境新闻叙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科学性、调查性和批评性入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环境新闻设计评分表。评分表的目的是提升环境新闻的科学性和调查性,评分项目主要包括信源和数据来源的准确性、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采访对象的身份及观点倾向性、利益冲突双方的平衡性、语义方阵、叙事视角等,这不仅能根据评分表给环境报道打分,也便于记者根据评分标准调整报道,进而提升报道的整体质量。

二是增加稿件中人物、观点的对抗性。矛盾和冲突是新闻的一大看点,也是叙事的一大特征。新闻没有平白无故的叙事,所有陈述必须与主题相关,或者与前后文关联,环境新闻的冲突更为明显,所以如何体现这种冲突考验着记者的能力。

三是重视环境新闻的批评性。批评性是环境新闻的重要特征,环境新闻报道能吸引巨大关注,拥有巨大能量很大程度上来自它的批评性,所以应该秉持其批评性,用独特视角解析环保政策,深度挖掘环境保护领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曾庆香.《新闻叙事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2]李希光、李颖.《如何科学地做好环境报道》.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2005年

[3]张威.《美国环境新闻的轨迹及其先锋人物(1844-1966)》、《国际新闻界》,2004年3月

[4]李虎.传播学视域下我国环境新闻报道模式初探,天津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