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引领高校发展探究
2019-06-11周泽恩
周泽恩
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文化作支撑,一所高校的发展同样需要文化作引领。
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它激励着学校向着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高层次方向发展。高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品牌,首先要着力塑造好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形象,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文化来引领学校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新要求,用文化引领思想道德建设,引领职业文化品牌塑造,引领校园环境建设,引领人才队伍建设,引领高校繁荣发展,推动高校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文化引领战略,使高校的文化环境有显著改观,使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师生对校园文化有高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社会及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高度评价,形成较强的文化效应和影响力,引领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师生的内在价值理念。
(二)抓细抓小抓实思想理论建设,提升师生向上向善的政治思想素养。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治理文化理念,打造“创智、创业”的职业文化品牌。
(四)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成学校文化、专业特色相融合的美丽校园环境。
(五)注重特色,项目推进,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六)重视人文科学建设,实施人文关怀,用文化聚集高品质人才。
三、主要措施
(一)以文铸魂:用文化引領思想道德建设
1.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育人之中,营造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注重德育活动和实践,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形式,积极引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巩固歌咏、征文、书画、演讲、辩论等比赛形式,大力开展微宣讲、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校园文体活动,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职业素养、公民意识、生态文明、心理健康、网络道德等教育,力求有特色、有方案、有评价、有考核,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强化教育引导,引导师生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形成长期稳定、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新格局。
2.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直气壮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师生,增强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问题导向,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师生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提升解决思想教育问题的能力素质。坚持立足高校实际,充分发挥政研会的作用,形成一批在省内同类院校颇具影响的研究成果。主动应对校园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与挑战,强化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责任和要求。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讨。加强对各类讲座论坛、社科机构的引导和管理。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主渠道,创新思政课堂教学,其他各类课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3.增强舆论引导影响力。探索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上下贯通,各部门协同发力,形成多样融合的现代传播体系。推进校园媒体创新和新闻作品创新,满足师生、家长、企业的多样化需求,积极提供高质量、多层次、广渠道的信息服务,努力做到覆盖多终端、抢占制高点,在日益细化的传媒市场上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大校园网络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正面宣传策划,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新风尚。树立道德标杆,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先进典型的不断涌现培育良田沃土。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公信度高的正面典型。及时监控和研判舆情,掌握网络沟通艺术,善用网言网语,快速发布权威信息,构建主流舆论引导圈,发挥好风向标、定音鼓的作用。
(二)以文塑品:用文化引领高校品牌塑造
发挥文化对树立品牌的牵引提升作用,通过文化元素的注入改造校园传统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与实习实训、与教学相融合,与企业职业要求相融合,与校园创新创业相融合,打造校园职业文化品牌。
1.实施校园治理文化建设计划
以高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为契机,建设以奋斗者为本的校园治理文化。对学校制度、工作质量标准、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制度建设聚焦员工价值追求、精神追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全面激发师生员工投身学校发展的热情,让每一个奋斗者大有可为。推动学习型部门与个人创建工作,将文化建设与校园治理、内部整改相结合。
2.打造高校职业文化品牌
依托学校实训场所建设,打造以“创智、创业”为核心的校园职业文化品牌。一是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课堂。二是通过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做好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教育活动周、创业创新竞赛等活动的宣传,营造富有校园特色的智造、创业、创新的校园职业文化氛围。三是做好各教学、实训场所企业文化、工匠文化标语、标牌的规范宣传,开设学生作品展柜、设立师生获奖荣誉室,激发学生创智、创业热情。四是推广学生活动导师制,增大创智、创业专业活动在学生活动中的比例。五是围绕传播职业精神组织第二课堂,发挥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传递正能量的创智、创业实践育人活动。六是发展创智创业竞技项目。加大学校创智创业竞赛力度,提升学生创智创新能力。
(三)以文筑校:用文化引领高校规划建设
坚持文化与校园整体建设相融合,把“文化品位、校园品质”作为校园规划建设的内在要求,使之在高校发展中成为具有源头定向作用的先导要素,引领学校基础建设。
1.用文化标准规划校园建设。将文化品质的追求和考量嵌入校园整体规划建设,使校园文明、生态和谐的文化理念成为校园规划的编制要素,使校园道路、公共设施及人造景观,外观美观大气,相互协调映衬;内在功能人性化、便利化、低碳化、绿色化,使校园处处显露文化品位、生态文明。
2.建设富有工匠文化氛围的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做好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设计,把体现学校特色的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整体环境。建设特色观赏植物群、特色风光带,营造优美校园环境;打造校园夜景亮化工程,充分利用光和影、虚和实、动和静等现代照明技术手法,渲染出整个学校的气氛与浓浓的文化气息;全面推进实训场地、教学场地、办公场所、学生宿舍的环境治理,优化学校自然环境,整体上既能体现校园精神核心,又能体现较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以文兴校:用文化引领高校繁荣进步
大力發展文化事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以书香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节、寝室文化节等为载体,打造校园艺术文化精品项目,全面提高师生文化服务质量,繁荣师生文化生活,以先进的文化带动高校其它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师生生活品质。
1.开展高校精神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广泛深入开展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和教育、传播等工作。对高校精神文化进行顶层设计,完善校园文化整体形象系统设计,进一步提炼高校校徽、校旗、校训和校风、学风、教风。
2.建设湖湘书香校园。努力构建读写风景,开设湖湘经典文库和阅览室,开辟“邂逅经典”、“演讲荟萃”、“湖湘音乐”等专栏,为师生提供交流展示平台,提升高校的文化品位,让湖湘古韵萦绕校园。
3.打造曲艺精品项目。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师生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切实满足师生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重点以学校艺术团为主体,将其打造成为能向社会公演的学生艺术文化品牌。
4.建设特色文化节项目。高校可分别建立具有各自专业特色的艺术节活动,开展“我最喜爱的教师” 等评选活动,充分展现教师各方面的才艺。
5.建立精细的校园行为规范。构建完善的校园仪式、公众形象、核心层形象、教师形象、教师培训行为、学生形象等精细行为规范体系,落实师生行为规范,以讲礼貌、懂感恩为重点,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注重发现、培育、宣传身边的典型。
6.发挥办公室文化建设风向标作用。各高校围绕校园文化发展战略要求,结合自身机构职能,大力塑造办公室文化、打造阳光服务品牌、学习型、创新型党建品牌,带动校园整体文化建设。
(五)以文聚才:用文化引领高校队伍建设
建设一流的高校,需要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文化环境,必须有高品位的文化内涵吸引高品位的人才。依托完备的文化基础设施,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软硬件水平,营造一流的文化环境;将文化品质注入校园建设,将和谐生态工匠理念融入校园治理,建设高品质、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吸引、留住和集聚各类人才,为高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作者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